六神丸加减治痛风医案、配方

痛风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嘌呤代谢乱的疾病,以血中尿酸盐增高为其特点。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女之比为50:1,多数女性病人为绝经后妇女,常在春、秋季节发病。常见的临床表现:①无症状期:有高尿酸血症而无临床症状②痛风性关节炎。

③痛风结节,常见于耳轮和关节周围,呈大小不一的降起赘生物,可向皮肤破溃,排出白色的尿酸盐结晶。④肾脏病变。⑤少数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之病名,相当于“痛痹”、“历节风”、“脚气”等。其病因病机历代各家都有论述朱丹溪《格致余论》

载:“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唐·王焘《外台秘要》认为本病“大多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络结滞,蓄于关节之间,或在四肢,其痰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绞痛”。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

篇指出:“脚气致病原因有二:外是阴寒水湿,令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因湿壅下焦…郁而化热,停留肌肤”。《证治准绳》认为是由于“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医学入门》认为多因“血气虚不营养关节腠理”缘故,描述了痛风后期“痛入骨髓,不移其处”的特点。

结合临床实践及各家的认识,笔者认为该病的发病与正虚脾弱,湿、痰、瘀阻滞有关,而以风寒湿热侵袭为其诱发因素病人素体正虚脾弱,卫外不固,运化失司,复多食肥甘厚味酒醴,风寒湿热侵袭,使湿浊内生,而聚成痰,阻滞经络。从这些古籍对痛风所下的定义及其对病因、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传统痛风包括现代医学所介绍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急性发作期多以邪气盛,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中医辨证为湿热痹阻、痰热阻滞。六神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食醋具有促进皮肤黏膜吸收药物的作用,两者合用外敷,可缓解疼痛,消除红肿,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病案举例】

秦秀芳取六神丸6~10粒,碾成粉末,倒入少量食醋调和,外涂于红、肿、热、痛关节处,适度按摩,以使药液透入皮肤,或根据红肿疼痛范围用一层纱布浸于药液中,浸透后敷于关节处,每日早晚各1次,3~5d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取得满意疗效。

观察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2岁,平均54岁,关节红、肿、热、痛轻者5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2例;3例为姆趾处,其余27例均发生在足背和踝关节。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3~61岁,平均53岁,关节红、肿、热、痛轻者6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1例;4例为趾处,其余26例均发生在足背和踝关节。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证型、疼痛程度、部位各方面差异无显着性,纳入标准:符合西医痛风诊断和中医痹症诊断。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关节红、肿、热、痛由其他疾病起;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③对外敷治疗不配合者。治疗方法取六神丸6~10粒,碾成粉末,倒入少量食醋调和,外涂于红、肿、热、痛关节处,适度按摩,以使药液透入皮肤,或根据红肿疼痛范围用一层纱布浸于药液中,浸透后敷于关节处每日早晚各1次,3~5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予外治疗。两组内服治疗痛风的药物相同。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红肿热痛和关节活动比较,关节红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红的症状消失18例,好转10例,不变1例,加重1例,有效率96.66%;对照组关节红的症状消失16例,好转8例,不变5例,加重1例,有效率80.00%。关节肿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和30例,治疗后治疗组关节肿的症状消失13例,好转12例,不变1例,加重1例,有效率89.28%;对照组关节肿的症状消失1例,好转11例,不变3例,加重1例,有效率86.66%。关节热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和13例,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热的症状消失10例,好转4例,不变1例,加重1例,有效率87.50%;对照组关节热的症状消失4例,好转8例,不变1例,加重0例,有效率92.30%关节痛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和25例,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痛的症状消失11例,好转6例,不变3例,加重0例,有效率83.33%;对照组关节痛的症状消失8例,好转10例,不变5例,加重2例,有效率64.28%。关节活动度差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和15例,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活动度差症状消失14例,好转3例,不变0例,加重1例,有效率94.44%;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差的症状消失11例,好转3例,不变1例,加重0例,有效率9333%关节红的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关节痛的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因此治疗组红和痛的缓解优于对照组。

按:六神丸始载于《中国医学大辞典》、《雷氏方》。处方组成为:珍珠粉415g,牛黄415g,香415g,雄黄3g,冰片3g,蟾酥3g。其功能为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要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乳,疗毒等。笔者变通应用外敷治疗痛风,效果较好,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后期常出现痛风石、间质性肾炎、甚或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形体肥而嗜食肥甘者,肥甘厚味,蕴久内生湿热,湿热郁久不化酿成湿毒,痹阻经络气血瘀滞致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根据本病好发年龄、体质、病人饮食嗜好及急性诱发因素等诸多特点,笔者认为,本病之病理基础为脾胃虚弱,湿浊瘀阻,急性期则因外寒内湿相搏,闭阻关节经络肌肤而发病。寒湿闭阻关节经络则关节剧烈疼痛;午夜阴寒最盛,故疼痛多于午夜突然发生或加重,湿浊之邪侵入关节肌肤则关节肿胀;湿性重着下行,故受累关节以下肢为多见,所以,我们将其辨证为寒湿瘀热夹杂。六神丸其方中牛黄清热解毒,芳香开窍;蟾酥有攻毒消肿,辟恶通窍之功;麝香芳香开窍,活血通经止痛;冰片不仅消肿止痛,亦有芳香开窍作用;珍珠镇惊坠痰;雄黄解毒辟秽;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六神丸含有蟾酥及雄黄,内服不当会产生严重毒性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显示:笔者应用六神丸外敷可减轻患者关节红肿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小。

(0)

相关推荐

  • 【综述】阳和汤近十年临床应用进展

    导读:阳和汤是治疗阴疽证痈肿名方,该方具有散寒通滞.温阳补血的作用,主治阳虚寒凝证阴疽.文章对近十年阳和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发现只要辨清阴阳,抓住阳虚寒凝证本质,可应用阳和汤于肺系疾病.心系 ...

  • 六神丸加减治胃癌医案配方 治食管癌医案配方

    一.胃癌 胃癌属于中医学"伏梁"."积聚"."胃脘痛"."噎膈"及"反胃"等病症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 ...

  • 六神丸加减治心力衰竭医案、配方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中医学无心力衰竭病名 ...

  • 五苓散加减治痛风医案、配方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欧美国家较我国更为多见,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以血中尿酸盐增高为其特点.饮酒.药物. ...

  • 六神丸加减治冠心病心绞痛医案、配方

    在中医学中没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名,但从历代医书记载来看,很早就有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描述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虽然冠心病心绞痛与胸痹.心痛.厥心-.痛等有部分交叉重合关系,但现代中.西医学 ...

  • 六神丸加减治普通感冒医案、配方

    普通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又叫"着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表现以怕冷.发热.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弟.咳嗽等为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 ...

  • 六神丸加减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它以结肠黏膜非特异性弥漫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本病病程缠绵,呈现发作.缓解反 ...

  • 六神丸加减治慢性乙型肝炎医案、配方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之中.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疫毒"侵犯人体 ...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

    失眠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睡眠潜入期-人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多噩梦;总的睡 ...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荨麻疹医案、配方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瘙痒,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病因] (1)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