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麦柴 陈葫芦等,治湿热毒气血交结
首届国医大师 张镜人 医案
张镜人,1923年-2009年6月14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
24岁的小薛,患慢性肝炎, 肝硬化 病史多年。
1981年2月9日初诊时 ,出现腹水,黄疸进行性加深,腹部胀满,进一步出现肝昏迷而入院,被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黄疸、脾亢。
经抢救,现神志虽清,面目身黄,脘腹胀满疼痛,小溲欠利,腹部膨隆,形体消瘦,口唇干燥。
舌脉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医生为其辨证为肝经湿热壅阻,气机失调,疏泄失司。为中医的臌胀,黄疸范畴。
治法:清肝泄热,理气行水。
方药: 茵陈 、金钱草、鸡骨草、炒赤芍、炒丹皮、大腹皮、炒枳壳、赤茯苓、猪苓、广郁金、炙远志、八月札、腹水草。
另:陈葫芦,陈麦柴,冬瓜皮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二诊: 2月19日。黄疸未见加深,左胁疼痛,面色晦暗,腹胀溲少,大便泄泻稀水,脉细滑数,苔薄黄腻。
辨证为肝肾阴虚,三焦气化失调,仍拟清泄调肝而化水湿。
处方:茵陈、金钱草、海金砂藤、 生牡蛎 (先煎) 、平地木、大腹皮、广木香、生白术、 赤茯苓 、猪苓、泽泻、广郁金、八月札、炒山楂、六曲、香谷芽。
另:陈葫芦,陈麦柴,萱草根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三诊: 3月12日。神志尚清,鼻衄较少,但黄疸未见减退,萎靡无力,上肢震颤,腹胀膨满,两胁隐痛,溲便均少,脉弦滑数,苔黄腻,边红, 湿热 熏蒸,肝胆络脉瘀滞,三焦气化不利,正虚邪实,再拟清泄湿热,利水退黄,仍防昏迷之变。
处方:茵陈、金钱草、八月札、炒赤芍、 炒丹皮、赤茯苓、 猪苓 、葶苈子、大腹皮、大腹子、广木香、广郁金、炒黄芩、水炙远志、 泽泻 、干荷叶、生蒲黄(包) 、绛巩丸(包) 、牛黄清心丸。
另:陈葫芦,陈麦柴,半枝莲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随访:住院治疗一月余,病情有所改善,神志清晰,黄疸、腹水有所改善,但尚未稳定,三月下旬自动出院。
点评: 臌胀属中医内科“风、痨、臌、膈”四大难治痼疾之一。此时湿、热、毒,气、血、水胶结在一起,而肝、脾、肾俱损。本虚标实,症情错杂。治疗时宜参照病因,结合症情、病程以及体质之差异而分别对待。本案已是肝脏损害之晚期,随时有生命之虞。从理气行水化瘀解毒着手,使病情暂时获得缓解。尚须修身养性,注意生活忌宜,或可带病延年。
最后,介绍下三次诊断中出现频率高的几味草药:
茵陈 ,善清肝胆之湿热,兼理肝胆之郁。
性味苦辛,微寒。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为除湿散热结之要药。
尤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其性颇近柴胡,但较柴胡之力柔和,若人身弱阴虚不能受柴胡之升散,均可以用茵陈代替。
金钱草 ,治肝胆结石的良药。
以报春科属植物过路黄为正品。其以全草或带根全草入药,性味甘凉,微苦。归肝胆肾、膀胱经。是治肝胆病尤其是肝胆结石的良药。而肝硬化患者常易患肝胆结石。

陈麦柴: 消肿利湿抗癌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后枯黄的茎秆。
性味甘苦温,无毒。入脾肺二经。有消肿,利湿,理气之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癌作用。民间有人遇到小便不通,用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可通小便。
陈葫芦 ,是治重症水肿及腹水的良药。
性味甘平。
利尿,消肿,散结。可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
以 黄酒 入葫芦内煮约半小钟,服酒,或黄酒调服葫芦末10克。可治腹大周身肿。
提醒: 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