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中医!

生活处处是中医!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思维?读懂了此文,你就明白了

不要随便以身试药

传统医学不像西医所想象的那么深奥,所讨论的、所在乎的不过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我发现,大家宁可相信那些冷酷的死仪器,竟然不相信自己身体的敏感。

而且有很多人,每天都在自己吓自己。有人每天要量六次血压,每量一次就高一次,为什么?因为紧张!一紧张,血管肌肉神经就收缩、痉挛,血压当然升高,这不就是在吓自己吗!血压一高就开始吃降血压药,而现在的降血压药,几乎都是利尿剂。你要知道,如果人体中的钾离子被带走太多的话,就会造成水肿,肾脏就发生问题。

国内部分药品外销到欧洲,其中有些都是减肥药,很多减肥药里都有利尿的功能,因为人体中水分占了70%。也就是说,六十公斤的体重,水分占了四十二公斤。中药里,像车前子、木通、泽泻,都是利尿剂,所以那些减肥药多半是透过车前子、木通、泽泻,等于像脱水一样,让你体重变轻,但是会有后遗症,就是常常导致肾脏功能发生障碍。

所以我要呼吁大家,千万别轻易地以身试药。连我们这些专业人士,都不太敢随便地以身试药。因为在《黄帝内经》的“五常政大论”里有一段话:“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意思是说,用毒药治病,治到六成左右就必须停下来。现在不是这样,像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不就是把好的、坏的一起消灭,最后的结果就是同归于尽。

老祖宗对人体器官不是视为一个独立单位,而是像政府的有机体,发号施令的就是君主。所以把心叫做君主之官,君主就是最高的指挥系统。肝叫将军之官,脾胃叫仓廪之官,因为脾脏是统筹分派血液的,所以说脾统血。

当血小板不够时,现代医学便会马上怀疑是否为脾肿大或肝脾肿大。因为人体中血液如果太多的话,脾脏本身就会把血吃掉,它就是在统筹调配血液。如果照超音波的结果发现不是肝脾肿大,那下一步骤就是做骨髓穿刺,看看骨髓里是否有病毒,将制造出来的血液全部给破坏掉了?但是知道这些原因又有什么用呢?

中药里可以制造血液的如黄芪,是补气的药,加上当归,就这两味药而已。当归是繖形科植物,繖形科植物都含有精油类,都属芳香。香菜也是繖形科植物。很多皮肤病的患者,服用抗组织胺后,常会想睡觉,很多皮肤科医生就拿类固醇给病人吃,吃了以后会变成月亮脸、水牛背。但我用香菜泡酒,将香菜洗净后泡酒,然后擦拭在搔痒处,香菜的精油可以和酒精一起将沉淀在皮下的废物给蒸发出来,皮肤痒自然就好了,就算是没效果也没有伤害。

芹菜也是繖形科植物,而且所有芳香的药、芳香的植物都通窍,肯定对脑窍都会有帮助。所以脑袋瓜不灵光的人要多吃这类的食物,能让你通脑窍。脑窍通了,记忆力就增加。假设鼻塞了,若闻到炒辣椒的味道会打喷嚏,道理也在此。

五脏与外在器官的连结

其实中医的基本理论并不深奥,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与身体的外在器官都是有联系的。为了让读者对中医更有概念,在本篇中,我特别就人体的重要器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

肝:将军之官,开窍在眼

肝开窍在眼睛。现代医学很纳闷,为什么中医治疗眼睛都是从肝脏治疗?

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很多眼睛的病变,包括眼睛痒、眼睛红、眼睛肿、眼睛痛、见风流泪、眼睛乾涩,中医常用养肝血的药,枸杞、菊花、鲍鱼,就是入肝的,吃了,功能就恢复。

说起来,人类的肝脏实在很可怜,从人出生开始就无怨无悔地替人做工,但是人天天伤害它,例如每天晚睡。大家知道,人的身体里有十二经络,从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也就是子时的时间,那是胆经的时间;一点到三点是丑时,是肝经的时间。在二千年前古老的中医文献《黄帝内经》里就已告诉我们,当人在休息时,血液就回流到肝脏。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章有一句话。“故人卧血归于肝。”两千年的老祖宗就有这概念,所以当半夜一点到三点的丑时--肝经的时间--不休息的话,血液就要继续不停地燃烧。这就好像银行的存款,天天提出来用,早晚有一天是会变成空头。肝脏就是人体血液的银行、血液的仓库,需要随时存入,结果有很多人天天透支。

所以我说人体的肝脏实在很可怜,要接受一大堆的垃圾,因为所有的污染到了人体内,第一个要应付它的就是肝脏。所以老祖宗称肝脏为将军之官,是专门为人们打仗的,任何不属于人体内的外来敌人,肝脏马上就去对付它,所以人体有那么多的状况需要肝脏应付,但有些人还要虐待它,使得肝癌一直在全国十大癌症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我曾经在苗栗大湖住过一阵子,当时发现很多肝癌患者都非常年轻。我想是因为这一辈年轻人吃下太多洒了农药的食物,比如说我们的稻米、蔬菜、水果等。我常常建议人们最好不要吃草莓,我自己大概也有六、七年时间不吃酱油了,因为现在的酱油大概都不会发霉,是化学的、人工的,实在是很恐怖。

希望大家能基于这种理念,不要自找污染,然后懂得怎样处理自己的事物。因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最后要靠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也。”食谷、肉、果、菜,都不要超过,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例如本来可吃三碗饭,最好只吃两碗或一碗半,这样肠胃的负担会比较减轻。若大吃大喝,结果是自个儿肠胃遭殃,所以要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

2

心:君主之官,开窍在舌

心开窍在舌头。这心,一方面与心脏的心有关系,一方面大部分是指大脑。现在很多舌头痛的人,主要是因为不睡觉,太累,消耗心脏,让血液不能正常地回流到心脏,心脏是负责要把血液送出去的。

我看过几个舌头痛的,他们一开始找西医看,做了CT,其中有两个病历就是不听我的劝告,做了组织切片。各位想想看,舌头破一洞已经很难过,还要挖一块肉去做组织切片检查!有个姓刘的,四十岁,结果切片以后,不会讲话,不会吃东西,这是肯定的,破个洞,碰到冷的、热的,一定痛得要死的。

台南有个妈妈,生完宝宝后,舌头痛,痛了六个多月,到某大医院做检查,从CT到所有检查,都查不出所以然来,她就到市立医院附设中医部看诊。中医实在告诉她,从文献中很少看到这种病历,于是带著她千里迢迢到台北来。我告诉他,这理论很简单,心开窍在舌头,因而用入心的药。

入心的药很多,能通脑窍的大概都会入心。川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所有五加科的都有强心作用。人参、川七,那就找一个处方,找几味能够通脑窍的,有一味药叫菖蒲,是天南星科的,肯定能够通脑窍。所以不会讲话、没有声音、中风以后意识中枢受损、记忆力完全丧失,就要用通脑窍的药。

“生脉饮”,或者叫“生脉散”,含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麦冬是百合科的,有强心作用,所以能“生脉”就是表示有强心作用,脉才会表现出来,于是我用生脉饮,加菖蒲、远志。

考生就适合吃菖蒲、远志,保证记忆力增强。孔老夫子有个方叫“孔圣枕中丹”,其中就有菖蒲、远志,保证很灵光,每次考试前吃一瓶,高三的学生大概可以增加五十分。因为它能通窍,而远志也有皂素成分,可以把脑血管栓塞的部分融解掉。

人之所以会痴呆,就是脑血管的血液循环比较缓慢,脑细胞含氧不够,所以要刺激,让脑细胞活化。

现在很多人都晚睡。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太阳是阳,月亮就是阴。气是阳,血就是阴。男是阳,女就是阴。手背是阳,手心就是阴,所以手心内面都是阴经。人体的六条阴经一定都在内侧,大腿内侧一定走阴经,外缘一定走阳经。晚睡就是耗阴,有形、看得到的都是阴,血液、水分、营养物质都是阴,因而不断消耗,舌头就破了。

3

脾胃:仓廪之官,开窍在唇

脾胃开窍在嘴唇。女性看诊时,最好不要太浓妆,这样才看得到“英雌本色”。

通常嘴唇苍白,往往代表肠胃消化系统很差,几乎没有例外。没有血色,就是表示营养不能供应,才会表现在嘴唇苍白。

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厚厚的地方,叫做“鱼际”,是管肠胃的。一般正常的人应该都有点血色,若呈现青青的,而且扁扁的,肠胃功能一定有问题,而且大便不成形,手脚冰冷。

有位师大音乐系的小女生,主修钢琴,她肠胃不好。有一天,她的手整个僵硬,她妈妈打电话问我怎么办,因为这是肠胃有问题,就要吃些健脾胃的药。

我也看过一个案例,是一位张姓金融从业人员,他的嘴唇随时都可像剥保鲜膜一样剥皮下来,体重咻一下就掉了二十公斤,我告诉他你百分之百是脾胃问题。但是所有的胃镜、大肠镜等医疗检验报告都正常,他很诧异。其实这是因为脾胃开窍在嘴唇,而中医有分虚症、实症、寒症、热症。嘴唇红裂,眼睛一直长眼屎,嘴巴干,常常长口腔炎,尿少色红,几天才解一次便,干干硬硬的,这是热症。结果他还吃羊肉炉、姜母鸭、火锅,一吃声音完全没有了,医了八个星期才好,所以体质是热症,就应避免燥热的食物。

另外像中坜一位赖小姐,有回一次吃了约两斤半的龙眼,导致整个淋巴腺肿起来。我的诊断是:她常长眼屎,便秘、口干舌燥,体质燥热,怎可一次吃两斤半的龙眼?

总之,大家要多了解自己体质属性,如果嘴唇苍白,口水很多,冬天手脚都冰冷的,尿多色白,大便从来都不成形的,就是标准的寒症,得避免冰冷的食物,多吃温性的食物。

4

肺:相傅之官,开窍在鼻

肺开窍在鼻腔。《五脏生成论》里有一句话:“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台湾地区鼻病的人口特别多,尤其是台北,湿、冷、空气污染。很多人到了中部、南部、东部较好,鼻病就好了,不像台北始终下雨,一直潮湿,鼻腔黏膜始终在充血。再加上现在的饮食文化,《内经》里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形寒就是身体受寒,所以要多注意气象报告,宁可多带一件衣服。可是现在的孩子很麻烦,下雨还不打伞,一直淋雨。淋了雨就是形寒,形寒饮冷,饮冷当然是自找的。形寒饮冷替台北市制造了四十六万气喘病的小孩。

人体的气管有一定的口径,碰到冷,马上就收缩,道路就变得狭隘了,气体出入、交换当然就受到影响。所以气喘病人只要一吃冰冷就发作,一到秋天冬天就发作。

“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所以治疗鼻子的毛病,肯定从强心补肺气着手。刚刚提到心包经,你就按摩它,而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有个合谷穴,就给它同方向地搓一搓,这样可刺激它产生热能,就比较能适应外面的冷空气。

很多鼻子过敏的人,如果每天能自己这样做,早上起来打喷嚏的次数就减少了,甚至过了两个月以后就不打喷嚏了,我自己都是这样做的,偏偏很多人就是要吃抗组织胺,吃得人懒洋洋、爱睡觉,更严重的还吃类固醇,实在得不偿失。

既然肺开窍在鼻腔,又该怎样补肺气呢?就给一个屏风吧!人怕风,就给屏风,所以有个处方叫“玉屏风散”,只有三味药,非常的简单。第一味是黄芪,它有补肺气的作用,对肠胃系统也能够发挥作用,是豆科植物,与甘草同科。第二味是白术,是菊科植物,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补脾胃的作用。第三味是防风,叫防风,肯定有预防风邪的作用。防风是繖形科植物,含有精油类,对于全身的过敏,包括皮肤过敏或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都能发生作用。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另外,玉屏风散可搭配肠胃药或其它处方,一起来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

又因为肺开窍在鼻腔,当感到胸闷时,就用强心剂或刚刚提到含有皂素的药物如桔梗。

另外还有贝母,有一种叫川贝,颗粒很小,像珍珠一样,因而也叫珠贝母,或叫川贝母----生长在四川。浙江产的就叫浙贝母,浙江省产贝母最多的地方是象山群岛,所以又叫象贝母,颗粒比较大。通常风寒外感用象贝母比较多,平常保养气管则用珠贝母比较多。

平常如果鼻涕是浓浓黄黄的,痰是黄稠的,我们可将梨的蒂切开,将心挖出,装填约十到二十个川贝母,盖回蒂头,放进电锅蒸,然后梨肉连贝母一起吃。梨本来是润肺的,而贝母又含皂素,可以把痰融解掉,梨本身是属于凉性的,如此吃贝母炖梨,就可把痰化掉,浓稠的鼻涕也改善了,这样多好啊,而且纵使没有效也不会有伤害,又可以把肺叶中黏黏的东西融解掉。还可以再配合川七粉,它有强心作用,配合莲藕,专门清除血管中阻塞或沉淀的东西。

5

肾:开窍在耳,作强之官

肾开窍在耳,是作强之官。作强就是免疫功能的问题。现代有很多病变,实在找不到病因时就归罪于免疫系统,不管是气喘病、皮肤病像红斑性狼疮等都归于它,那有什么方法呢?有什么药可以医?通常补气、补血的药,都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

治疗红斑性狼疮,我提供莲藕,还有仙鹤草。仙鹤草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蔷薇科的植物,一种认为爵床科的植物,由于所有蔷薇科的植物都有收敛的作用。

人体脾胃属土,肝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呼吸系统属金,所以肺不能被污染,金不纯价值就受影响了。而肾脏、膀胱系统是属水,人体所有水分都是肾脏在管辖的,如果口水或鼻涕或尿液太多的话,中医在处理时一定是朝这个方向。所以肾是作强之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也因此,补肾就能改善这些现代医学完全没有办法治疗的状况。

传统医学的理论不深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透过浅显的资料内容来建立观念。如果懂得一点处方,或一些天然药材,就可以处理人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果能掌握这两个系统,在很轻微时就处理好了,肯定就不会演变成比较重大的问题。

不幸真的碰上重大的病症,传统医学一样帮得上忙。在《张步桃治大病》中,将重大疾患分为十一章:老化、肺部症状、皮肤病、肝胆病、脑部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糖尿病、肿瘤,以及妇科病。每章一开始,我都会先描述一个成功的医案,再详细说明各种疾患的成因与预防、治疗之道。你会发现,除了开刀手术、化学治疗之外,你还有更好的选择:中医。

人体五脏六腑所对应五行
五脏:肝·心·脾·肺·肾是人体的实体性器官,生化并储存人体的精华。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肾是空体性器官,人体的输送管,道消化食物并排除废物 。
木--肝脏·胆 主经络 开窍于眼 对应春天 绿色 春养肝胆 。
火--心脏·小肠 主血脉 开窍于舌 对应夏天 红色 夏养心 。
土--脾脏·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升华之源 黄色 一年四季 养脾胃。
金--肺·大肠 主皮毛 开窍于鼻 对应秋天 白色 秋养肺。
水--肾·膀胱 主骨髓 开窍于耳朵 对应冬天 黑色 冬养肾。
春养肝 夏养心 秋养肺 冬养肾 一年四季养脾胃。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系列之四

认识气机圆转升降法时□ 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图1 脏腑气机升降图
图2 水升火降既济图
图3 太极应时图

  ●人体气机升降调节中,心肾相交为一对,脾胃枢纽为一对,肝升肺降为一对,此配偶之功,如此,各显其功,各得其衡,人体气机升降之圆运动自能相谐而旋。

  ●《黄帝内经》有脏气法时观,再深化一步就是人体的升降法时。古人之论,多喜以年之春、夏、秋、冬,而临床之证,未必都经四季,故变之为昼、夜、晨、昏应更具实操性。

  中医学本为体道之学,作为本原之道,中医学倾向于以“气”为道;作为规律之道,中医学更多的是参照阴阳、五行规律与法则。故由本原之道所演,天人合一、道-理相贯之气在人体的运作,所循规律亦不离阴阳、五行法则,并主要体现在脏腑气机的升降上。

  气机圆转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而气的升降出入过程主要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来体现,并常以圆转之升降而显,如图1所示。

  图1之太极左阳右阴,左主升而右主降,中间为升降之枢轴。应于人体脏腑,脾胃居中,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应春木,主疏泄,从左而升;肺应秋金,主肃降,从右而降,为气机升降之圆的外翼。心火宜降,肾水宜升,水升火降,相互为用,即为既济。既济者,水火之轮运转,升降由此启动。然此论尚简,个中义蕴对临证思路之启迪处,意犹未尽,仍可深论。

  1.心肾相交启升降

  心五行属火,配离卦  ,居太极之上而属阳;肾五行属水,配坎卦  ,居太极之下而属阴。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阴阳、水火、升降间的互制互用与平衡协调。从阴阳交感观念看,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当下降于肾,肾水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心与肾功能间若能建立这种良性联系,称为“心肾相交”,亦《易》所云水火既济卦  。此卦坎  水居离  火之上,上水能制约下火,下火能蒸腾上水,相互为用,故云“既济”,如图2。“既济”于人体言,喻心火能降于下而温肾水,故离火居于下;肾阳得心火之助则蒸水上腾以制心火,故坎水居上。如是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而相和谐。

  然心属火,本居上,火性又炎上;肾属水,本居下,水性又润下,两者易分不易合。则水升当需上达的动力,火降亦需下行之引子。即“既济”是需要条件的,然条件在哪?八卦本有卦主之说,《易纂言外翼·卷一》云:“小成之卦八,震巽下为主,坎离中为主,艮兑上为主,此因乾坤交易而定也。”具体到坎、离两卦,则卦主为坎  中之阳爻与离  中之阴爻,此即“坎离中为主”。坎配肾,坎中之阳,即肾中之阳,火处水中、则易蒸津而使肾水上济,此自然界“地气上为云”之象;水既上济,即补离中之阴,离阴既足,其性降,仿若“天气下为雨”,引领离火下温坎阳,坎阳得离火之助,其力更充,蒸水化气之功愈强,水复腾上,更助离阴带动离火下降……如是不断坎离互转,水火既济,呈良性的功能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心肾相交的意义并不局限在两脏间的功能协调,更是全身气机升降的动力,即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言的“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矣,故生意存也”。然心肾两者何为原动力?基于火性炎上原理,当阳居下位,其气温升自能煦暖其上之脏腑,且阳性主动,故坎中之阳(肾阳、命火、龙火)当为人体升降的原动力,下降的离火则为其最大助力。如此,和木得煦则肝升,阴土得暖则脾升,启动人体太极左半圆之温升。此理置之临床,如中气下陷之证以补中益气丸治之,若效不甚著,可加肾气丸少火生气以助温升;若不用丸而用补中益气汤,笔者常以李可先生之肾四味(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益之。若阳虚无力助肝升之证,同样可以在疏肝、升肝基础上以肾气丸为助。阳升至极则阴降,离中之阴(心阴)滋洒,燥金得润,肺能顺降;阳土受霖,胃自和降,旋转人体右半圆之凉降。古方麦冬之用颇值玩味,麦冬一味能滋心、润肺、益胃,故滋阴或兼滋阴的名方如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益胃汤、一贯煎、生脉饮、竹叶石膏汤、玉女煎中其身影屡现,道理或在右半圆之凉降自心而降,方能甘霖遍洒。

  2.脾升胃降枢轴转

  脾胃共居中焦,脾主升清,运精微与津液上达;胃主降浊,降食糜与糟粕下行。《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对于人体全身气机的调节起的是中轴枢转作用。黄元御于《四圣心源》中谓:“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承此意进一步论证:“中气左旋则木火左升,中气右转则金水右降,转者由上而下,旋者由下而上。中气为轴,四维为轮。”即中土脾升胃降为一身太极的枢纽,在此枢纽的升降带动下,肝木、肺金、心火、肾水四维均绕其周而旋转,共同完成人体生命的气化圆运动,其理仍可参图1。

  枢纽不是空谈,临证可法。譬如心肾不交的失眠,清心益肾同时,亦可旋转脾胃枢机,以促水火既济。南方人阳热易偏于上、外,而亏于下、内,因此心火旺、肾阳虚之心肾不交失眠者不在少数,笔者在临床上常以交泰丸加龙骨、牡蛎、白术、茯苓治之,疗效颇佳。方中黄连清心火,味苦能降,不仅降心火,亦可降胃浊;肉桂温肾阳,引火归源,肾阳暖则脾土得温而自能升。《医宗金鉴》云:“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南方不仅热,而且湿,湿易伤脾,则白术、茯苓一燥一渗,燥者温化而升清,渗者利湿而降浊;黄连、肉桂、白术、茯苓合而斡旋中州,运转枢轴,使水升火降,交相既济;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引浮阳下潜,则心肾益交。

  3.肝肺升降外翼旋

  中医向有左肝右肺之说,常遭垢病,这是以解剖学视角,对中医观点断章取义的一例。上说非言肝、肺的解剖位置分列人体左右,而是依太极之圆(参图1),以左右为路径,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协合为人体升降之外翼。

  太极左升右降之说主要源于中国东南西北不同的地理阴阳环境。中国南方阳气旺,日照时间长,《周易·说卦》有:“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南面、向明即面向阳,古谓主吉,于建筑物则利于采光。所以,自古以来从帝王到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都以坐北向南为习惯。此时,南在前,北在后,东在左,西在右。而东方(左)是太阳升起的方位,西边(右)是太阳下山的方位,左阳右阴、左升右降的观念由此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中医藏象学有着明显的重功能轻结构倾向。肝主疏泄,以木气之升发、条达、舒畅为生理特性,故应四季之春,一日之晨,方位之东,为少阳之处,故从于左;肺主肃降,以金气之肃降、收敛为生理特性,故应四季之秋,一日之夕,方位之西,为少阴之处,故从于右。左肝右肺之说由是产生。至于肝肺的解剖位置古人早有明述,并无错位。

  在这里,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中医所言的气机升降并非垂直升降,而是太极圆转的升降。圆,才有可能于旋转之中升极而降,降极而升,升降相因,相反相成,相互协调。如果是垂直升降,则降将有碍升,升将有碍降了。是以肺气肃降与肝气升发升降相因,相反相成,成人体气机升降之外翼,协调人体气机保持升降平衡状态。

  笔者对肝气郁结证一般以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治之,多能奏效。偶若未果,则喜加一味前胡,于大队疏肝、升肝之品中,略降肺气,以使肝升肺降,相因相成,太极旋转,一身之气自转,每能增效。柴胡与前胡之协,《本经疏证》有谓:“柴胡主肠胃中结气,前胡主心腹结气;柴胡主饮食积聚,前胡主痰满胸胁中痞。足以见柴胡之阻在下,前胡之阻在上,在下则有碍于升,在上则有碍于降,去其阻而气之欲升者得升,欲降者得降。”

  既为外翼,则肝升、肺降就不纯粹是两脏间的关系,它脏它腑亦可一借其力。如补中益气汤以黄芪、升麻升中土之脾气,然脾居太极之中,恐其升力有未逮,顾肝位太极之左,肝从左升,力矩较长,易于带动力矩短的脾升,是以加一柴胡,从肝、从木、从少阳之升以助脾升。《雷公炮制药性解》谓柴胡:“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 肝升助脾升的药有了,然则降肺以助降胃的药有没有?有,枇杷叶、竹茹可降肺亦可降胃,是一举两得之药。

  参考力矩作用,再考究力量,肝气、肝阳易亢不易虚,肺之肃降有赖呼吸,而呼吸是可自调的,若善于利用,两翼升降之力不比中轴之转为弱。故左半圆之升常依肝木生升,右半圆之降需赖肺金顺降。

  综合而论,在人体气机升降调节的功能配合中,心肾相交为一对,脾胃枢纽为一对,肝升肺降为一对,此配偶之功。肾、肝、脾,从左从阳而升,为一组;心、肺、胃,从右从阴而降,为另一组,此同心之力。肾、肝在下,在下者宜升;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脾胃在中间,则一升一降,此交感之道。如此,各显其功,各得其衡,人体气机升降之圆运动自能相谐而旋。

  若轮失其转,多为配偶失谐,或同组离心,或交感不再,当察而调之。

  升降法时

  《周易·系辞下》的“变通者,趣时者也”,以及乾文言的“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中所倡的“变通趣时,与时偕行”观应是中医法时理论之源头。《黄帝内经》由是而有脏气法时观,再深化一步就是人体的升降法时。

  升降法时理论最实用处常显在临床之治。《侣山堂类辩》曰:“经云∶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谓春宜用升,以助生气;夏宜用浮,以助长气,秋时宜降,以顺收令;冬时宜沉,以顺封藏。此药性之宜顺四时者也。”但古人之论,多喜以年之春、夏、秋、冬,大而化之而论,而临床之证,未必都会经历四季,因此,变之为昼、夜、晨、昏应更具实操性。如图3。夏天最热,中午是一天中温度最高,明亮度最大的时间,均有阳气最盛的特点,因此配太极图阳气最旺的太阳位;冬天最冷、夜半是一天中温度最底,明亮度最小的时间,均有阴气最盛的特点,因此配太极图阴气最重的太阴位;春天气温回暖,阳气渐长,早上在一天中也是气温渐升,明亮度渐清之时,故处阳气渐长而未盛的少阳位;秋天气温转凉,阴气渐长,傍晚在一天中也是气温渐降,明亮度渐暗之时,故处阴气渐长而未盛的少阴位。故夏与午同位、冬与夜同位、春与晨同位、秋与夕同位,则“春宜用升,以助生气;夏宜用浮,以助长气,秋时宜降,以顺收令;冬时宜沉,以顺封藏”可作同位之词的置换而成:“晨宜用升,以助生气;午宜用浮,以助长气,夕时宜降,以顺收令;夜时宜沉,以顺封藏。”

  升降法时于临床如何把握?这里以一治验为例:曾接诊一男性患者,31岁,主诉是腰酸痛一年,余无明显不适,舌略淡,脉两尺略细,此肾虚无疑。患者无明显寒热表现,不难推断:不是肾气虚就是肾精虚。看过往治史,所开处方大多为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之类,只是易丸为汤。方证应是合拍,然何一直未效?仔细询之,他的“腰酸每发于早上5~7时,每因痛而醒”这一句话引起了笔者注意。细思,卯时正当阳升之时,应于少阳。肾之精气不足,于阳升之时当升而无力升,故气憋郁而痛。于是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加柴胡12克,葛根30克,七剂,嘱晨起5~6时服药。下周来复诊,诉仅服1剂,腰痛即愈,一周未犯。后因它病来诊,再询此患,回复是一直未再犯。

  本方所加柴胡、葛根两药,意在助其阳升,然升阳之药不少,何以选此两味?柴胡较易理解,在太极图中,卯时、春天、少阳均在东方、左边,格局相同。《本草经疏》谓:“柴胡禀仲春之气以生,兼得地之辛味。春气生而升,故味苦平,微寒而无毒,为少阳经表药。”《本经逢原》曰:“柴胡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足少阳胆经之药。”是以柴胡之升,在于升少阳,可助郁而不升之肾气,于少阳之时借时而升。《本草思辨录》所说的“人身生发之气,全赖少阳,少阳属春,其时草木句萌以至鬯茂,不少停驻。然当阴尽生阳之后,未离乎阴,易为寒气所郁,寒气郁之,则阳不得伸而与阴争,寒热始作。柴胡乃从阴出阳之药,香气彻霄,轻清疏达,以治伤寒寒热往来,正为符合。邹氏所谓鬯郁阳以化滞阴也”,可为笔者当时的用药思路作注。

  上说为常规之理。其实,当时笔者还有一个略深的想法,就是腰脊属督脉所过,于经脉当属督病。若把督、任两脉放进太极图,则为“阳脉之海”的督脉,当循左、循阳而升;为“阴脉之海”的任脉,当循右、循阴而降;既然督在左、在阳位,则与春天、卯时、少阳,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同格局。“类同则比”,这是取象比类的基本原则或内在逻辑,前人虽然没有以柴胡升督之说,但既然格局相同,又安知柴胡不能因此而升督?不妨一试。至于葛根之用,则循另一思路,腰疼于骨属脊,于脏属肾,若从经络循行看,膀胱经所过正是肾脏所在,肾俞就是其对应穴,且肾与膀胱相表里,表里经互用是针灸常法。《本草崇原》谓:“葛根延引藤蔓,则主经脉,甘辛粉白,则入阳明,皮黑花红,则合太阳,故葛根为宣达阳明中土之气,而外合于太阳经脉之药也。……起阴气者,藤引蔓延,从下而上也。”葛根的作用正是升膀胱经之气,当可助肾气上达。

  《孙子兵法·兵势》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道在于守正出奇。正者,就是以“正兵”当敌,“正兵”者,就是在预期的时间、地点,以预期的方式作战,就如本例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这是用兵的常法,也是遣方用药的常法。但当守“正”不能完全奏效时,就得考虑“出奇制胜”了,“奇”者,于兵法上就是用敌人认为不可能的,超越常规的作战方法,就如本例的柴胡、葛根之用,不属常法,颇有出其不意的“奇兵”之效。但用药之道,不能刻意为了翻新出奇而“奇”,“奇”也要“奇”得符合医理、药理。

  嘱晨起5~6时服药,当然是借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于卯时的升势以助药势了。效《孟子·公孙丑》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意。

  升降法时,顺时服药是一法,如本例的卯时服药;借药物所含时象亦是一法,如本例借柴胡内含之少阳时象。

人体气机升降理论

气化是阴阳二气升降相因的结果

  气化,是指在气的推动下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1]。谈气化,必谈阴阳,因气化是阴阳升降相因,矛盾运动的结果。《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各从其化也。”“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阳化气阴成形。”故阴阳二气相因运动是气化发生的内在机理,而阴阳二气相因运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升降出入。为什么只有一升一降、一出一入这样的矛盾运动,才能发生气化?早在《国语·郑语》中就已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运动形式的和谐作用。“同”是指简单的、相同的运动方式合而为一。即相反的和谐才能产生新的运动形式,而简单的相同相加是没有意义的。可见,气机的升降学说是气化学说的根本。
  2  升降相因,构成斡漩,斡漩是气化的核心
  《素问·五常政大论》言:“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就是说气化功能在人体内外不断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左升右降,循环不已。若研究人整体的气化模式,则每个脏系作为个体形式存在,以个体形式运动的。在脏腑内部不同层次里有本质不同的运动规律,即表现为阴阳、升降特性的偏嗜。然这些偏嗜并不是无节制的,以他平他谓之和。“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他们之间存在着极严密的制约关系。他们之间这种承制关系体现为:心属火,火性炎上,主升,居南方;肾属水,水性润下,偏降,居北方;肝属木,木主升发,偏升,居东方;肺主金,金曰从革,偏降,居西方;脾胃居中,为气机之枢。。进而推之,升不可无限制的升,降亦不可无限制的降。故“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张志聪在《素问集注》卷二注曰:“在天地六合,东南为左,西北为右,阴阳二气,于上下四旁,昼夜环转,而人之阴阳亦同天地之气昼夜循环,在左右为阴阳之道路。”故人体阴阳二气,在下者,气要不断升,上升时沿人体左侧上行,人体上部之气要不断下降,下降时沿人体右侧下行。即所谓:“左升右降”之理,以此可解释心肾在该斡漩中的位置。肺脏位置在上焦,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其气机以肃降为顺,其下降的道路以右侧下行。肝位于下焦,气宜疏畅条达和升发,故肝气的运动以升为主要形式,其道路以左侧为上升之路。肝肺二脏左升右降,调节着体内气机的升降运动。故《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脾胃同居中州,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在中焦的气机升降中,脾主升,胃主降,形成斡漩,且脾胃为后天之本,为全身气化之动力源泉。它既可引肾水上济心火,又可引心火下温肾水,以助心肾相交;还可引肝升之气克制肺降之气,亦可引肺降之气克制肝升之气[2]。故《医门棒喝》云:“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之右转。”故脾胃斡漩又为该斡漩学说的核心动力。
  3  五运六气对人体之斡漩亦有影响
  以人为小宇宙,从气化讲,无边无形,但从空间结构上探讨其实质,示之莫过于一球,盖球可大可小,大则无边无际,如天地宇宙,故天地相参的角度,将人之气化示以两球,称之为气化之球(见图3)。其中以心肾为轴(子午代替)取象比类,子午类似地轴,气化之球类似地球。地球绕太阳斡漩,以地球为中心。可见,地轴发生钟摆样变化。天地相参,气化之球的子午轴也会发生变化。
  脾胃为球心,不发生旋转,这与“脾胃不独主于时”相符。理论上应α=α1=α2=α3周而复始的摆动,气化不息。但生命不可能不终止,气化之器亦有磨损,这也是疾病的产生,故子午轴日渐右偏,最终,子午轴被拉平,则气化熄,生命灭。细细探究可发现,肝脏在该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脏腑学说的角度,亦可解释。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动而难静,故又必须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以培之,如此肝体刚劲之质,方能得缓和之用,发挥其疏泄之机。进而言之,子午之可偏转有度。故该理论告诉我们养生要注意滋养肝阴以敛肝阳,最终达到以缓生发之气。

人身有两种气,一是运动之气,一是固涩之气.运动之气分为元气,宗气.肺气。固涩之气为肾气(脾胃的气属于肾气的范围).四种气在体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脏腑的生理功能.
  肾气主封藏,能固涩人体的气血津液神,不至于外出,若肾气虚衰不固,气浮于上而不下纳---喘而汗出,或动则气喘;中不能纳胃气---不欲食而呕吐;下不能固津液---遗尿,下利不止,遗精,崩漏等证;外不能固津---自汗出或动则汗出;内不能固血---肌体出血不止.以上诸证均是肾气不固的表现.
  而运动之气的运动.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岐黄中医论坛—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0 [! Z, V' L3 |# ?! b
  元气与肾气正相反,元气虽系于肾,但是与肾气背道而驰,能行肾精以载肾气布散全身,发挥其固涩功能.但是元气的运动能上助宗气以搏动,以利于运血外达;还能疏运脾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以上达与肺,以布散全身;还能疏运阴血以上达于心包.元气的作用在于使气血津液由下而上达.
  宗气的作用是搏动而转,促进心血外达,以利于温养全身.只搏动而不外行.因为《灵枢·五味》言:"其大气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金贵要略·水气病》言:"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其“搏与转”既是心包中宗气的作用表现.其气行与散乃肺气的表现.
  肺气的运行主要在于宣降气机,使气的运行循一定道路而行.肺的宣发,使肺气布散于肌表,肺气在肺内为肺气,出肺则为卫气,行于脉外,推动心包脉中之血以布散全身(麻黄的作用表现),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所以说宗气搏而不行,血行在于卫气.卫气的循行于外,达到:温分肉,养骨节,肥腠理,充皮肤,泽毛发,司开合,行神明的广泛作用.但是卫气的循行是在营阴(即肺阴)的润养中达到营卫调和的,在肾气的固涩中循行不致过度开散,耗伤肺气.卫气开则汗出,闭则汗止.卫气昼日行于阳(偏于体表),夜则行于阴(偏于胃肠),合乎自然规律.肺气的肃降一则有助于胃肠之气的下行,一则达到金能生水,肺气下纳于肾的作用表现. www.qihuang99.com- j0 ^5 x& }; U9 I. D9 x+ }
  运动之气中,元气偏于上行,肺气偏于宣外与下达,宗气在心包中起到中转的作用,而肾气在下起到封藏的作用.四种气在体内升.降.散.收,共同维持着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论坛,中医中药,中医学习,
  气机在体内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明白此点,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是很难学到的.

人体气机圆运动规律中医圆运动的精髓在于脏腑气机升降圆运动,是在《周易》圆道的启导下产生的。《周易》圆道体现着事物的循环往复和宏观世界的周期性循环。天道如此,人道岂能例外?人体脏腑气机升降运动是《周易》圆道的体现,反映了圆运动形式。这个圆运动是以脾胃居中,心肾分居上下,肝肺各居左右的圆道。该圆运动和《周易》文王(后天)八卦相吻,故心应离卦,肾应坎卦,肝应震卦,肺应兑卦。中医气机升降圆运动是脏腑气化的表现形式。提供气功,丹道,禅修,经络养生培训与资讯,含练功杂谈,气功入门,(一)心肾是升降的根本肾是升降的启动力,所谓坎阳发动,肾水温升则脾转肝升,于是水升火降,坎离交泰。从而完成左阴升,右凉降的气化圆运动形式,也即在肾阳命火的发动下,中土枢轴转动,致使肝脾温升而心肺凉降。其中,肾水本应下沉,之所以能上济心火,是因为坎阳的发动;心火本性上炎,却反下降,又是因为肾水的上济,以阴阳互根之理矣。圆运动中心肾水火的升降,体现了坎离交泰、水火既济的易理。肾、命之火乃坎中之阳,为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即两水中之真火,为人身火种,圆运动左半圆之温升全赖此一火种。心阴为离中之阴乃一阴含于二水之中,为人体之真水,得坎水之济,始能下荫,圆运动右半圆之凉降,全在于此。如阳虚火衰,坎阳无力发动,肾水不能温升则肝脾失煦而不转;或心阴亏耗,心火上炎,肺胃失荫则弗能凉降,如此,整个升降运动势必停滞。因此,心肾实为升降圆运动的根本。_气功、丹(二)脾胃为升降之枢轴升降的化源全在脾胃,脾胃二者一为阴土本湿,一为阳土性燥,燥湿调停,中气得以化源,中阳发动枢轴能运转,脾升肝才能升,胃降肺始能降。如中土失运,气虚脾陷,或胃燥气逆则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四轮不转,正如前人所言:“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降,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如此。”因此,圆运动枢轴的转动不仅赖坎阳的发动,其中,中土的健运也是升降的关键。提供气(三)  肝肺是升降的翼佐肝肺是升降的翼佐,肝肺—为藏气,肝肺的升降实际也就是气血的升降,肝肺一左一右,犹如两翼一样。肝主升发,肺司肃降,故左半圆的温升需赖肝木的温升,右半圆的凉降必依肺金的顺降,如肝肺气机失调,必致气血逆乱,则升降悖逆,足见肝肺在升降圆运动中的翼羽作用。上述说明,脏腑气机升降;圆运动是一种气化运动,取决于心肾水火的平衡,脾胃燥湿的调停,以及肝气血的协调,三者共奏气机升降圆运动之功。

脾胃是升降的轴心
  “脾为阴土而升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而升降的权衡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转,中气败则四象失其所行,因脾郁而胃逆也”。罗谦甫亦说:“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必赖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若脾胃之气一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可见脏腑升降的轴心在于脾胃,脾胃为人体精气的生化之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仰给脾胃输布精气以充养。虽然其枢转有赖肝肺之升降,而脾胃本身之升降才是主要的。前人之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即从脏腑升降机制脾胃起着轴心作用论的。

关于脾胃升降的病理机制,《金匮》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汤主之”这是脾胃失其升降之机,饮浊得以凝聚成形的例症,仲景治以枳实汤,调其升降,斡其气机,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叶氏之言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大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华云岫归纳叶氏脾胃的解谓:“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清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浊之降也,《内经》“青气在下则生飱泄”,为脾气下陷之证,“浊气在上则生膹胀”为胃气上逆之证,当升者降,当降者升,是为“阴阳反作”之病。
  (二)肝肺是升降的轮转
  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肝之升也,遂其生发之令,肺 之降也,行其收敛之权。人身精气的生化虽以脾胃为泉源,而输布流行却以肝肺为枢转。肝气主升,把精气上输头身及上窍,肺气主降,把精气下达于脏腑及筋骨,这样才使气血流行,脏腑安和。肺肝两脏,相互制约,左升右降,合乎自然。惟肝性刚而易动易升,肺脏娇而易痺易郁,因而常造成“肝升太过肺降无权”以致升降失调,枢机窒塞的病理机制。
  肝喜条达,肺喜舒宣而主气机,最怕邪郁,郁则气滞,如六淫外侵则肺气郁痺而治节不伸,七情内扰则肝气拂逆而生机不畅。外感内伤足以影响肝肺之升降而使气机郁遏。王孟英以肝肺为外感内伤病审证求因的纲领。他说:“肺 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尝谓“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衍滞,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
  在肝升肺降之中,肝升是主要的。由于肝性刚急主动主升。在病理过程中先是“肝升太过”以致“肺降无权”。所谓“肝阳上浮则肺气不降”,“风阳浮则治节横斜”,由于“左强右弱”-“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导致有升无降或升降失调的病态。内伤杂病之繁而且苟者莫如肝病之为最。犯上则为喘,侮中则为呕为胀,乘下则为闭为淋。此以魏玉璜之以“肝为万病之贼”,张鲁峰以“五脏之贼”诚以肝木犹龙,变化莫测,肝脏之病较他脏为多之故。在肝病中以“犯中克土”为多见,犯胃则恶心干呕,脘痞不食,吐酸水延末,克脾则腹胀便溏,或不爽,肢冷肌麻,若细分之又有肝“肝乘脾”与胆乘胃之别,“乙木乘阴土”证见两胁满痛,少腹墜胀,立则剧而卧则舒,为肝气上逆,脾气下陷之证,法当“疏木培土”如逍遥散。“甲木乘阳土”证见脘痛呕吐,心中痛热,气上冲心,不饥便秘,为胆火上升,胃气不降之病机,法当泻木安胃,如乌梅丸。肝脾胆胃的升降失调而出现的病机是复杂的,然而不出“肝木不升则克脾土,胆木不降则克胃土”这一规律。这里可以看出,胆随肝逆,肝胆上升在内科的某些病起着主导作用。
   有肝升肺降的两方面,不应忽视“肺主治节”“肺主清肃”即“肺降”这一方面在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肝木之所以得横逆因“金不制木,木不所畏也”。设肺金清肃之令得行,肝木相安无扰。季楚重指出肺在升降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时说:“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性生气不升,即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故经云:太阴不收,肺 气焦满,诸气墳郁,皆属于肺…在肺不主降的病理过程中情况亦是复杂的,诸如:肝胆逆生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壅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均蜂起而作难,致病变百出。正如王氏指出:肺即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针对这样的复杂情况,王氏指出了“清肃肺胃,平泻肝胆”的综合措施。
  (三)心肾是升降的根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是阴阳的动作,因此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心主火而肾主水,脏腑升降以心肾为根本。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从其生理作用与病理转归来看,以心肾二脏为重要脏器。心为君主之官,肾是先天之本,其在生理上的作用可知;心不受邪,受邪则死,肾不可伤,受伤则危,说明其在病理转归上的重要作用,其所以然,是因为心肾二脏分寓水火,判别阴阳之故。水升火降关系人的生命寿夭,这不能说不是根本问题,如“水火相济则能生物”“水火不离,分离则死”张景丘曰:“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盛,寒盛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这是水火关系人的生死问题。又如“水火交,永不老”“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肾水足则阴精上奉,水足制火,此阴精所奉而令人寿延也,肾水亏则心火独炽,火来侮水,此阳精所降而令人寿夭也”这是水火关系人的寿夭问题。
  水火升降的机制是微妙的。心本火脏在而火中有水,所谓“离中偶画生阴”肾本水脏而水中有火,所谓“坎中奇画生阳”火为水之主,故心气日欲下交,水即火之源,故肾气日欲上升,是以“水不升为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滋肾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这就是水得火而升,火得水而降的道理。一般情况下“火宜在下,水宜在上,交则既济,不交为未济”其病理现象即为“心肾不交”或“水或火偏胜”例如:消渴征不交,火之胜也,水气病之不交,水偏胜也“推而广之,少阴病之心中烦,不得卧,火偏胜也,故用黄连阿胶汤泻心火而滋肾水,使心肾交而烦解寐至;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水偏胜也,故用真武、四逆之奋心阳、降肾浊使心肾交而脉起疲振。其它如交泰丸(黄连、肉桂)用治失眠、磁朱丸之用治内障,均从心肾着眼为交通心肾,调济水火的著名方济,即《灵枢》的半夏秫米汤用治“胃不和则胃不安”其所谓通其阴阳者,亦无非水饮痰浊阻滞中焦而激浊扬清,为心肾交通开避道路。或问:半夏秫米汤,明为治胃,何关乎心肾,不知心肾交通以脾胃为枢纽,试观磁朱丸中用一味神曲之作为“黄婆媒介”(黄婆即脾胃)者其义可见。
  在恶寒发热的病象中有涉及其根本的即关乎心火与肾水,虞天明曰:“阳虚者,心经元阳虚也,其病多恶寒,责其无火也,阴虚者,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发热,责其无水也”其根本治疗应采取王太仆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本方法。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源,故取心,者不必剂以热,但益其阳;取肾者,不必剂以寒,但强肾之阴。自张景丘等提出命门水火为真阴真阳之后,把王氏“壮水益火”之论不是分属心肾而是统归天命、肾的另一含义了。冯楚瞻曰:“要知平人而至于病,必由于水火二家先病,小病或由于气血之偏,大病必由于水火之害”
  心肾水火升降和其它脏器的关系,如娱东阳说:“坎水温升,则肝木舒其疏泄之性;离火清降,则肺 金行其收敛之政”肝木得肾水的滋荣,才得遂其升发疏泄之性;肺金无心火的克制,才得行其清洗收敛之令,这是可以理解的。又如何伯斋说:“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盖人之饮食皆入于胃,而运行于脾,犹地之有土也,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水火之二气,非独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脾胃得水火的调节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如果水火不调过燥过湿,不仅不能化物,还能变生诸病。水火的根源在心肾,水火的调济在相交。心肾交,水火既济,又不仅脾胃得以生化,五脏六腑亦无不赖以安和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的“气机升降”

    导读:今天跟着梁柳文先生一起学习<伤寒论>中的六经气机与八大脏腑气机升降规律. 气机,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由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达到的运动变化,又称为"气机",气机是通 ...

  • 脾胃为升降之轴

    中医里有种说法,脾胃合一,被称为中土,肝.心.肺.肾为四维.脾胃像个车轴一样,心.肝.肺.肾相当于是轮子.轴运轮转,生生不息.其中妙义,则需深思细悟.脾气上升,胃气下降,带动肝气上升,肺气下降.人体的 ...

  • 相信中医又心有担忧的6个理由 - 生活处处有中医

    尽管有关部门不断表态要振兴中医,但中医的前景仍然暗淡不明.看看国民治病的习惯就知道了,虽然90%的人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但如果生病有90%的人首选西医,中医没有市场,谈发展都是空话.至于为什么国民不选择 ...

  • 生活处处是中医!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思维?读懂了此文,你就明白了!

      不要随便以身试药   传统医学不像西医所想象的那么深奥,所讨论的.所在乎的不过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我发现,大家宁可相信那些冷酷的死仪器,竟然不相信自己身体的敏感. 而且有很 ...

  • 生活处处是中医 | 张步桃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导读台湾医师张步桃,讲述生活就是中医,养生保健要靠自己,循序善诱,强调不要随便以身试药,通过眼耳鼻舌唇的相关疾病,了知"有诸内者,必形至于 ...

  • 生活处处有中医,养生保健靠自己!

    来源 | 古典中医 01 不要随便以身试药 传统医学不像西医所想象的那么深奥,所讨论的.所在乎的不过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我发现,大家宁可相信那些冷酷的死仪器,竟然不相信自己身体 ...

  • 中国国医节 | 生活处处有中医,为传承中医发声!

    你知道生姜的作用是什么吗? 你了解补气类的食物有哪些吗? 你认识仙剑3的徐长卿中药本尊? 现如今,生活中的中医无处不在 中医养生已成为美好的生活模式 但是,只要缺话题,中医难交流 生活中又难有中医息息 ...

  • 生活处处有中医,养生保健靠自己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 古典中医 01 不要随便以身试药 传统医学不像西医所想象的那么深奥,所讨论的.所在乎的不过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我发 ...

  • 生活处处有中医

    我平日十分喜欢喝小米粥,自然就对熬粥很熟悉.而且,由于职业习惯,我会很多事物,又习惯细心观察与思考!比如,在熬粥的时候,锅盖子焖着,水刚沸腾的时候还未必往外溢,米变成粥的时候,整个变粘稠了,透气性差了 ...

  • 临证思考:生活处处有中医

    脾与四肢,二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脾主四肢→脾旺,则四肢健壮. 四肢助力脾运→四肢运动,可以带动脾胃运动,有运脾 旺脾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四肢"与"脾胃&quo ...

  • 生活处处是中医,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不要随便以身试药 传统医学不像西医所想象的那么深奥,所讨论的.所在乎的不过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我发现,大家宁可相信那些冷酷的死仪器,竟然不相信自己身体的敏感. 而且有很多人,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