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年味印象

邮箱:3125136050@qq.com


年 味 印 象
作者 周剑成
时间如白驹过隙,年过完了。在繁忙的都市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移风易俗,禁放炮竹之中,总感觉年味淡了。我思绪万千,年味是什么?
华州公园的年味 彭翔宇摄
年味就是年俗的味道。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期盼穿新衣,响鞭炮;长大后,年味是一种回忆,是一种感恩,是一种责任。如今,年味对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小时候过的年,一切都是那样淳朴。
我的老家在华州农村。八十年代,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愈来愈浓。在乡镇集市,天天都是会,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有的给娃们买鞋、买衣服的、有的买油盐酱醋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就是传统年画和“门神”关羽和尉迟恭,贴在家里的炕上或门上,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同学、朋友之间,互相赠送年画,真挚的友谊,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华州瓜坡农村的对联 凡尔赛薇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的习俗不同。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俗称“过小年”, 人们要把以前的旧灶神撕下来,保佑来年五谷丰登。腊月二十四,各家各户开始大扫除,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把玻璃擦干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腊月二十五,准备过年吃的,备年货。腊月二十六,开始炖肉,炖臊子的必备品。腊月二十七,开始杀鸡,鸡谐音就是吉,有的大户还会买些鱼,总称就是吉庆有余。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发面、蒸馍,一般要能吃到正月十五。那个年月伙食很差,平时就是苞谷面馍、黄昏面馍,只有过年或过事才吃白馍,平时吃不到。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搭油锅,贴对联。还要去祖先的坟墓去烧纸磕头,请“先人”回家过年。除夕晚,包好第二天的饺子,打扫完卫生,一家子坐在热炕上看春晚。近几年是边看春晚,边抢红包,一直等到新年钟声敲响。
那时候,年味是放鞭炮。小时候的初一,凌晨5点左右鞭炮声就会把我唤起,穿上放在枕边的新衣、新袜、新鞋,简单洗漱之后,就拿起二百头鞭炮,先从中拆下二三十个装在身上,其余的在家门口放。刚出家门,迅速围来一群小伙伴,等着抢哑鞭。“噼噼啪啪”一阵子过后,硝烟尚未散尽,他们便弯腰躬背从一地碎鞭炮纸中寻找哑鞭,像抢钱似的。一阵子忙乱之后,我和伙伴们又朝下一家门口跑去。在我的印象中,放鞭炮就是过年,过年就是放鞭炮。天亮了,村边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村庄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华州金新社区 张韬摄
那时候,年味是走亲戚。初二到初五,人们走亲访友,一天走一家,互相拜年。初五开始,舅舅还要给外甥送灯笼,六岁以下的送“火蛋灯”,六岁至十一岁的送“莲花灯”,还有十根蜡,一把“大刀”。满十二岁的娃们,家人还要跟娃完灯,似成人礼,一般年前就会提前择选好日子,通知亲朋好友,大多数是选初六、初八、初十,盛宴款待,舅舅蒸古卷,送宫灯,以示吉祥。
那时候,年味是放天灯。每当傍晚,村里的“能人”就围在一起,有拿白纸的,有拿浆糊的,有拿机油的,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大家围在一起糊天灯。糊好后拿到村外空旷的地里开始放。天灯升起后,大伙就在后面追,落下来的,添点油继续放,飞远了,收不回的,再糊一个,继续放。夜晚的村庄笑声不断,热闹非凡。
2018年杏林镇乡村放天灯 宋朝峰摄
那时候,年味是耍社火。闹了社火,过年才算圆满。耍社火在华州由来已久,遍及各乡镇。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华州区各地开展社火巡游活动,民间艺人带着锣鼓、背花鼓、秧歌、铁里芯子、老腔等民俗表演轮番上阵,从田间地头到街道广场,吸引了数万人走上街头观看,一起迎接元宵佳节,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
如今,都说年味淡了。有一种年味没变,那就是迎接新春的打扫卫生、擦洗门窗等杂事。这种味没有变,干完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累,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可是明天还得继续。还有一种年味没变,那就是尊老爱幼、走亲访友的习俗没变。无论身在何方,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这一点没变,这也不能变。
华州年味 刘焕民摄
年味,要说它是一种味道,没人尝得出来;要说它是一种节目,也没人演的出来。倒不如说,年味是一种气氛。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一顿幸福的年夜饭,把满心的欢喜吃进心里,祈福来年事事顺意;年味是一种相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见面是那样温馨亲切。平日里各自忙碌,难得聚在一起,唯有春节里,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辞旧迎新。
其实,年味没淡,年味就在身边,她等待着下一个年的回归!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周剑成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0)

相关推荐

  • 散文||花灯的记忆【征文】

    花灯的记忆 大人盼挣钱,细娃儿盼过年.提起年味年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压岁钱.贴春联以及年夜饭.但如今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晚辈一改过去那种磕头捣蒜的礼仪,长辈手机上轻轻一点,晚辈便收到微信红包,说来说去 ...

  • 社火灯曲一响起感觉马上就要过年了

    社火灯曲一响起感觉马上就要过年了

  • 华州毕家的天灯!

    毕家的天灯 作者丨刘文涛 我固执地认为,天灯升起的地方,充满了毕家人特有的豪放,这种氛围就是家乡.就算异地升起了天灯,也是我心中的炽热,把它烘托,目光追随着它飞呀飞,心也会落到我曾经放飞天灯的地方. ...

  • 散文||我们的春节【征文】

    我们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也是汉族人民群众生活中最重要而隆重的节日.可以说,如果过不好春节,就代表着一年没有一个好的回顾,没有好的开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过好春节,会说" ...

  • 散文||记忆里的年味【征文】

     记忆里的年味 金彦学||甘肃 小时候,家乡位于偏远的甘肃榆中北山农村,在那个缺吃少穿.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过年似乎成了每个小孩子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到了冬天,万物凋敝,一切农活都闲了下来,乡下农 ...

  • 耍社火唱灯曲这样的场景已经好几年没见过了

    耍社火唱灯曲这样的场景已经好几年没见过了

  • 【渐远的乡情民俗】/ 孙卫昌

    渐远的乡情民俗 孙卫昌 长安地域的人们,由于自古以来文化渊源的因素,原本就礼节重,讲究多,四时八节,几乎每个季节都有亲友间的来往走动和说道,这还不算包括平素间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小孩满月,贺寿,建房 ...

  • 华州年味:无法阻挡的乡镇集会……

    2月7日(腊月二十六) 华州区瓜坡街道有会 这也是春节前瓜坡街道最后一个集会 于是打算去看一看 感受下乡镇集会的热闹 随便购买一些年货 虽说今年因为疫情原因 政府部门已经发布消息取消集会 但毕竟是在农 ...

  • 华州记忆:印象排碱渠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印 象 排 碱 渠 作者:舍 予 在我回辛庄老家的路途,小时候那条东西蜿蜒的排碱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现在悬空而建的高速铁路,一排粗壮圆挺的水泥混凝柱架起 ...

  • 走遍华州:寻找华州城里的年味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近日,华州区政府网站推出了一组华州公园的最新图片. 浓浓的节日气氛开启了华州人过年的新篇 ...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视频 | 傅向华教授:一则印象深刻的病例

    前两期视频中,傅向华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心梗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本期视频中,傅向华教授同我们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欢迎大家学习收看! 我们胸痛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有几 ...

  • 华州杏林镇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作者李友良  (上世纪的梓里大队部遗址 宋朝峰摄) 梓里故县小涧头,石窝紧跟它后头, 只有沙圪塔住得远,全村人都住在沙上头.   (一)梓里村的历史典故 (梓里村远景 王海 ...

  • 上游 夜雨丨程华:寻味荣昌

    寻味荣昌 程华 荣昌,这座千年风雨浸润的渝西小城,其名自唐.明代的昌元.荣州首字组合而来,寓"繁荣昌盛"之意. 卤鹅.铺盖面.黄凉粉.羊肉汤······这些平民美食,无不以燃爆味蕾 ...

  • 人才济济,灿若星汉的华州下庙先贤名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爱下庙这块热土 作者 郭玉贤 下庙,这块故土,平畴沃野.南屏少华,祥光普照.北傍渭水,瑞气滋养.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代不乏人.在这块热土上,传唱着讲不完的故 ...

  • 百年华诞论华州变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者 秦获幸 在十年大革文化命结束以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国人民沉浸在获得第二次解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