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将军:又做了丞相,睡了太后,死后还被葬入皇陵!
在历史上,许多奴隶的命运都很悲惨。今天要讲的是个例外。一位叫韩德让的人出生奴隶,最终做到了丞相,他还和辽国的太后搞暧昧,被封了王,享受荣华,死后还受到较高的待遇,被葬入了皇陵,真是奴隶中的幸运儿。
唐朝末年,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被掠至辽为奴,后官至中书令。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后因与宋军作战失败,遥授晋昌节度使,降为秦王。韩德让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父辈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韩德让最初辅佐辽景宗,他任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韩德让之所以在辽国受到重用,与一场战役很有关系。当时,韩德让代父镇守南京(即今天的北京),适逢宋军来攻,对于辽国收成军队来说,坚守等待援军是唯一的方法。两军交战之时,韩德让一箭射中北宋皇帝赵光义的屁股,赵光义带着残兵逃走。这一仗让韩德让的名字为宋人所熟知,他带兵坚守半个月,等到了援军取得了胜利。乾亨四年(983)七月秋,辽景宗病危,韩德让与大臣耶律斜轸被任命为顾命大臣。他与承天皇后萧绰密议,随机应变,剥夺了觊觎皇位的各路诸侯兵权,立萧绰的儿子立12岁的梁王隆绪为皇帝,即为辽圣宗,韩德让本人摄国政,他因为有拥立大功,因而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
当然,承天皇后萧绰与韩德让关系这么好,这其中或许还包含传说中的感情因素。据说,萧太后小时候曾许配给韩德让,只是因为被选入宫而没能结合。韩德让从祖父韩知古开始,就一直在辽国身居要职,已成为汉官势力的代表人物,如今又是托孤大臣,位置相当重要。加上他为人稳重,有谋略,做事得体而且积极参与国事。这样的人,对皇位没有威胁,又能为自己效力,萧太后怎么能不重用呢?萧太后为笼络韩德让,使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从此,韩德让处于监国地位。统和元年(983),萧太后在韩德让支持下实行汉法,加封韩德让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统和四年,韩德让跟随萧太后拒宋,大败北宋,还师后,韩德让被封楚国公。韩德让在萧太后支持下,团结契丹贵族和汉族中有治国才略之人,实施选官任贤,不分番汉,考核官吏;确立科举制度;清理辽世宗以来的滞狱;减免遭受战争、自然灾害灾民的赋役等改革措施,使辽代中期出现了兴旺繁荣局面。韩德让本是汉人,却在辽国为契丹人效力,辽人是靠能力说话的,没有能力很难出人头地。最初韩德让只是奴隶,为改变地位他学习许多治国之道,武艺也超群,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受到辽主的看重。
辽王去世后,新皇年幼朝政把持在萧太后手里。偌大的朝廷单靠妇孺来支撑是很难的,萧太后就想起了曾经的恋人韩德让,为了拉扰住他帮助小皇帝守住皇位,两人旧情复燃走在了一起,韩德让尽心尽力保护母子,小皇上的位置稳固了。萧太后为长久与韩德让在一起,设计使韩德让的妻子死于非命,之后她下嫁给了韩德让,又让他加官进爵,坐在丞相的位置还获封齐王,这样整个国家都掌握在两人手里。在辽国,韩德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萧太后利用摄政地位,先赐韩德让名德昌,再赐皇族姓氏,取消他的奴隶身份,成为契丹贵族。后来,辽圣宗赐韩德让名为耶律隆运,对其''至父事之'',赐韩德让铁券几杖。韩德让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左右特置护卫百人。此时,韩德让除了萧太后和皇帝辽圣宗,其他人都不在他的眼里,此时他如果想自己坐上帝位,简直是易如反掌,可他还算得上是有情有义,没有此时拔刀相向,而是尽心尽力辅佐幼帝,最后积劳成疾死在军中。统和二十九年正月,韩德让从圣宗伐高丽。还师途中,韩德让死于军中。辽圣宗赠韩德让为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旁边。韩德让成为葬在辽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下。
韩德让的去世让皇帝辽圣宗和萧太后都很哀伤,特别下旨将他葬入皇陵。一个臣子能够葬入皇陵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可见辽圣宗和萧太后对韩德让的敬重。一个出生于奴隶家庭的人能混成这样,也算是人生的赢家了。韩德让是辽国大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他对辽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都起了重大作用。《辽史》说:”德让在统和间,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进贤辅国,功业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