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500多万帕金森患者,中国帕金森患者将近300万,中国成“帕金森第一大国”!在我国,每年新增超过10万“帕友”,近年来帕金森还呈现年轻化的发病趋势,其中“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人数的10%。
对普通公众来说,帕金森是一种陌生的病症,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脑内产生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减少,导致身体僵硬、手足颤抖。国际拳王阿里和美国前总统里根生前都受困于这一病症,目前此病还无根治良方,只能以药物来控制。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患有帕金森症的拳王阿里双手颤抖点燃火炬台
临床表现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为显著特征。
励志的帕金森病人,帕金森不可“怕”
4年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新加坡华人薛春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上海拔53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基地营,他为爬山储备体能,打太极、练气功,一周爬40层楼多达6次。薛春福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为公众和患者传达更多正面能量,并呼吁大家对病患更有耐心。震颤是约70%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发作时手会有节奏地摇晃,通常是每秒四到六次;行动也会变得迟缓,当患者们想要移动时,身体可能不会立即响应,或者他们可能突然停止或“冻结”。此外还会出现身体平衡受损,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倾向于发展弯腰的姿势,肩膀下垂,头部向前突出。70%的帕金森患者存在各种睡眠障碍。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觉醒和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猛烈的动作。帕金森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不便,在精神上也常常因动作迟缓而倍感压力,容易导致抑郁。抑郁可出现在帕金森病的任何阶段,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40%—55%会出现抑郁,表现为易疲劳、兴趣减退、食欲减退、缺乏自信、情绪不稳等症状。帕金森病并不致命,但是患者到了晚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控制不好,则会致命。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等是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帕金森症是进行性的,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脑内的变化会继续发生。“Hoehn-Yahr量表”是观察症状严重程度的常用工具。“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心理清晰度和功能,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
传统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均无法逆转神经变性,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的多向分化潜能逐渐应用于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UC-MSC移植后能够定向迁移到病变部位,表达替代缺损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使其发挥正常的细胞功能,从而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病症。
国内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8年和2019年均有临床结果发表。以下介绍2项国内开展的研究,共涉及61例病人。2018年,中国使用神经疾病杂志刊登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的效果观察”一文。文章中介绍了河南驻马店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对27例帕金森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治疗后12个月,患者UPDRS量表中的行为和心理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且治疗后12个月UPDRS量表总评分也低于治疗前 (P<0.05) 。27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 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 可明显改善患者UPDRS评分, 提升生活质量。
2019年,河北医学大学报道,他们对34例帕金森患者进行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周静脉滴注移植治疗。对纳入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hUC-MSCs 经静脉移植对帕金森 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
与移植前相比较,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3个月均有效,1个月到3个月期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疗效可维持到第3个月。性别、病程对疗效有影响,女性在自主神经症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疗效更明显;病程≥5 年组 RBD 症状、RLS 症状疗效更明显。
帕金森患者:我们活下来不是传奇,而是对生命热爱,是坚持信念。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帕金森病人这个群体,对待帕金森,我们不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