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琅琊榜榜单 |《三国志》里被忽视的八卦(16)
《琅琊榜》播出后,出现了三地争抢琅琊山的新闻。江苏方面说,南京的栖霞山,就是琅琊山。安徽的说法更有力些,在安徽的滁州一直有个琅琊山风景区,况且欧阳修的传世名篇《醉翁亭记》的开篇就指明了琅琊山的位置:安徽滁州。为了更有说服力,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琅琊山风景区上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会峰阁的原址是会峰亭。会峰亭是明朝时期建的,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烧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建的会峰阁。我觉得当地旅游部门还是敢想敢干的。
山东方面的媒体倒是说得不多,尽管拍摄电视剧的出品方之一是山东的影视公司。但山东网友眼睛里,可不揉沙子,都言之凿凿地论证琅琊山就在山东。这也难怪,山东既有琅琊郡,也有琅琊县。
其实小说里的琅琊山到底是哪儿,无所谓。《琅琊榜》本身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作品总要有个场景,就像主人公总要有个名字一样。估计原著作者的心中也未必有琅琊地区的具体位置。
不过提及琅琊地区,不得不提三国时期的琅琊郡,位置在山东临沂日照一带。琅琊郡在秦朝就存在了,历史上的琅琊地区还是很有名的,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出了很多名人,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等等等。三国时期的琅琊郡名人也很多,可以用琅琊榜单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琅琊榜之名门望族榜单
说到琅琊郡的名门望族,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是诸葛家族。诸葛家族的发端是西汉诸葛丰,到了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可以算是呼风唤雨的家族,在魏蜀吴都有高官。但诸葛家族最厉害的不是权重位高,而是联姻广,这次就不展开细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聊。另一个是琅琊王氏,闻名于世的琅琊王氏祖先被公认是西汉的谏议大夫王吉和他的儿子。王氏家族到了东晋最为兴盛。琅琊人王导担任东晋的宰相,他的堂兄王敦任大将军,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琅琊王氏家族在二人之下,担任中外要职者十多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东晋朝的建立,完全是在王导、王敦的全力帮助下完成的,王导被东晋皇帝号为仲父,王导称得上是琅琊王氏家族中地位最为显赫的。王导的书法也是一绝,特别擅长行草。按主流说法,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王导的堂侄。看来书圣也不是无缘无故练就而成的。
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把各个朝代的官职,用品级统一换算下,琅琊王氏自汉至唐期间,担任三品职位以上的人共有共九十多人。可见琅琊王氏的兴旺。
从三国到西晋期间,琅琊王氏的成员,虽然没有东晋时著名,但依然可圈可点。这时期最有名望的是王祥、王览,这两个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个人历经汉、魏、晋三朝,不但身居高位(王祥最后做到太保),更因为品德高尚,成了历史典故。“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鲤”中的主人公就是王祥,王祥不忌恨后妈对他每日的毒打,为生病的后妈,赤身卧冰捉鱼(这受虐忍受程度让小人我叹服)。而他的兄弟王览,也是“二十四悌”之一的“王览争鸩”故事中的主人公,王览担心生母给继兄王祥的饭菜里下毒,所以王览每次都要先尝一下哥哥的饭菜。从而被评为感动三国好少年,被选入后世课本。看了这两个典故,一方面觉得古人情感的淳朴,另一方面觉得后妈在历史上,也真够抢镜的。
琅琊榜之文臣武将榜单
琅琊郡人赵昱是个高洁廉正的人。老话说,想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可以看他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赵昱的好朋友是王朗和张昭。王朗后来是曹魏的谏议大夫和御史大夫,直至司徒。张昭后来是辅佐东吴的重臣。历史上的张昭以正义直言著称,甚至发生过张昭为了坚持自己的谏言,宁可让孙权站在自己家门外,也不出门迎接孙权的事情。赵昱的个性跟这哥俩儿类似,也是仗义执言的个性。
赵昱救过张昭的命。陶谦做徐州刺史的时候,推荐张昭这样的才俊青年做茂才。张昭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应招。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非常生气,就把张昭抓了起来。幸亏赵昱已经到陶谦手下做事了,赵昱不能看着自己的好朋友身陷囹圄而不顾,他通过上下关系,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营救出了张昭。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强行迁都长安,汉朝上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跑马圈地,中央集权出现了明显的分散。当时赵昱在徐州作陶谦的副职,出于忠君爱国之心,他跟同事王朗一起劝陶谦说: “朝廷这么乱,做臣子的应该行动起来。《春秋》里说,‘求助诸侯不如为皇帝尽力做事’。现在天子不得已去了西京,咱们应该派遣个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表明做臣子的归附之心。”陶谦一听就觉得这个可以有,立刻派赵昱拿着奏章和礼物到长安拜见天子。汉献帝迁都后,被董卓监视居住,跟外界失联,他心里一直不踏实,不知道汉朝的大臣们是怎么想的,还有多少人能听命于自己。见到赵昱,知道陶谦还愿意听从自己的旨意,汉献帝非常高兴,立刻加封陶谦安东将军,赵昱兼任广陵太守,王朗兼任会稽太守。赵昱回到徐州后受到陶谦褒奖。不过后来因为赵昱实在正直,经常直言不讳,被陶谦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了。让赵昱从副州级下放到郡级,去广陵当太守了。在封建社会,领导教育百姓做人要正直,但最接受不了做人正直的下属。后来,赵昱终究没躲过劫难,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下,被同事笮融杀了。
东吴名将徐盛也是琅琊郡人,年少时因为躲避战乱,随家人迁居到了苏州。徐盛的战功卓著,打仗胜多负少。他跟黄祖的儿子黄射在江上打过仗,用二百人胜了对方一千多人,黄射从此再也不敢跟徐盛过招了。后来关羽被杀,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攻打东吴时,徐盛在西陵(今湖北宜昌夷陵地区),夺取了刘备很多营寨。当然,徐盛跟曹魏的交战次数最多。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出兵濡须口(大约在安徽无为东南),徐盛等很多东吴将领跟随孙权出兵应战。有一次,从魏军的水寨中冲出很多战船,东吴诸将前往迎战,没想到江面突然刮起大风,而且还是南风,吴军的战船竟然被吹向了魏军的岸边,遇到这样突发的极限天气,诸将都拼命地往回划船,不敢出战,只有徐盛一个人率领自己的部队,索性上岸砍杀敌人,吴军士兵人人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态跟魏军死拼,竟然迫使魏军退败而逃。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对他大加赞赏。
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为了完成父亲未完成的霸业,制订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魏国的宏伟目标。率领大军南征,准备渡过长江,夺取东吴。魏军来势汹汹,让东吴上下十分畏惧,当时时间紧迫,难以招募更多的兵马迎敌。徐盛想出了一个防御的办法,在建业城(南京地区)的外围筑围墙,建栅栏,围墙内建假城楼,底下用浮船托起,建起来又快又方便。东吴诸将认为这样做根本没用,徐盛没理会大家的说法,坚持这样干,其他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只能这样了。等曹丕赶到,望见远处江边绵延数百里的围墙,气势宏伟壮观的高楼水城颇为意外。正在犹豫之际,江水突然开始猛涨,对曹军水战攻击不利,曹丕只好领兵撤回。这次空城计让东吴众将对徐盛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琅琊榜之后宫榜单
琅玡郡不但男子多豪杰,女子也有一些响当当的人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
孙权有两个王夫人,其中一个是琅琊人,史书上没有记录她的名字。在所有的夫人当中,孙权最喜欢步夫人,其次就是这位琅琊王夫人。在王夫人之前,孙权有三位夫人,除了步夫人生了两个女儿之外,都没生养儿子。王夫人不但漂亮,肚子还争气,生了个儿子,男孩儿大排行第三(老大孙登,老二孙虑都是孙权与无名分的婢女生的)叫孙和。孙权对孙和挺认可,后来太子孙登早亡,就立孙和为太子。并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立王夫人为皇后。这个想法,让步夫人的大女儿孙鲁班知道了。孙鲁班对王夫人有刻板偏见,一直看不上王夫人。她担心孙和继位,对自己不利,而且,孙鲁班嗜权如命,她希望太子是自己人。
孙权最喜欢步夫人,爱屋及乌,他非常宠爱女儿孙鲁班,鲁班持宠而骄,经常在自己的爹滴面前诋毁孙和母子。立储君是国家大事,孙权一开始没有太理会女儿的话,认为她是小孩子心性,但时间长了,听到的多了,自然就受了影响。而且随着孙权的岁数越来越大,疑心也越来越重了。有一次,孙权生病卧床不起,鲁班也不顾有病在身的父亲生气伤身,又开始言之凿凿地讲述孙和母子这两天的表现。说王夫人听说父亲您生病的消息以后,面露喜色,仿佛有什么好事要降临似的。诋毁完王夫人,又诋毁弟弟孙和,说孙和打着为孙权祈福祭祀的旗号,外出活动,实际根本不是去祈福,而是到自己的老丈人家密谋去了(孙和丈人的家确实在祭祀的宗庙附近)。这下可给孙权气坏了,大大地申斥了王夫人,王夫人因此忧郁而亡。而孙和最终也被废了。
好在王夫人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孙皓,最终登上大宝,追封奶奶王夫人为大懿皇后,父亲孙和为文皇帝。也算是为琅琊王夫人平冤昭雪了。
曹丕的生母卞夫人,也是琅琊郡人。卞夫人出身是倡优之家,靠唱歌跳舞卖艺为生,艺人自然要到处漂泊,她二十岁的时候,在谯县(今安徽亳州地区)表演。曹操此时也在谯县,正是二十五岁。作为官后代的曹操,仕途本来会很顺利,二十岁的时候就在中央担任北部尉(首都北区的治安负责人),虽然官阶不算高,却握有实权。不过由于曹操坚持秉公执法,得罪了宦官势力,被明升暗降赶出中央做了县令,后来又因为受到堂妹夫宋奇案子的(宋奇家也得罪了宦官)牵连,被免去所有官职。仕途突然中断的曹操多少有些颓,回到家乡谯县赋闲。世人皆知,曹操打小就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所以看个文艺演出叫个堂会,也是很自然的事。然后遇到了卞氏并娶回了家。卞氏是个旺夫的女人,根据时间可以推算出,曹操娶卞氏的这一年,跟曹操被朝廷再次起用,当议郎是同一年。议郎虽然是个闲职,没有实权,但最起码是个可以参政议政,进入中央视野的 “预备役”。
娶卞夫人之前,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丁夫人没有孩子,拿曹昂当亲儿子养,曹昂是曹操跟丁夫人的陪嫁侍女刘氏所生(刘氏早亡)。在大户人家做夫人,没有儿子是件悲催的事,等于没有了靠山。本来丁夫人指着曹昂养老,哪知在跟随曹操征张绣的宛城之战中,曹昂战死。丁夫人悲痛无节,自绝于曹操,离家出走独自生活去了。
卞夫人厉害,来到曹家给曹操生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个孩子。从曹家的角度,卞夫人立了奇功。卞夫人不但婀娜动人,能生儿子,而且遇事沉稳老练有主张。这跟她从小在江湖上行走有关。
曹操娶了卞氏以后,带着她到东汉的政治中心洛阳生活。后来董卓当政,拉拢曹操,但曹操看出董卓一定不会忠于汉朝,曹操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担心董卓残暴凶狠,会杀了自己,就以最快的速度,单人独骑化妆出城,并更名改姓,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曹操的不辞而别让家里人乱作一团,更要命的是,曹操的上司袁术给家里人带来了曹操已死的噩耗(我觉得没准儿还是曹操自己传出去的信,好让董卓死心)。这下曹操身边的人,可麻了爪了,这些人都是当初跟随曹操从家乡来到京师洛阳的,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慌慌张张商量着要回老家去,一副树倒猢狲散的样子。这时候,卞氏站出来跟大家分析说:“大家先不要乱。曹君他到底是死是活,并没有确切的消息。如果今天大家都跑回去了,明天他回来了,咱们还有什么脸再见他?退一万步说,万一就是真的出了大事,咱们可以一同担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众人佩服她,就听从她的安排。大家边等消息,边安排离开洛阳,终于安全脱险回到了曹操身边。
卞夫人出身贫寒,了解百姓的艰辛,心地善良为人宽厚,做事顾念着别人。她生活节俭,吃苦耐劳。按说身为王妃,本来可以用金银器物,吃尽珍馐美味,但卞夫人却以国用匮乏为由,不用贵重物品,只用黑漆木制家具,只吃很简单的菜饭。卞夫人年轻的时候,经常随曹操行军打仗,见到士兵队伍中年长白发者,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她往往会停下车子,对老兵嘘寒问暖,并赐给布匹绢帛。曹操的一些嫔妾死的早,留下的孩子需要有人照顾。因为卞夫人宽厚仁德,曹操就安排卞夫人抚养教育这些孩子。这是件很难得的事,如果卞夫人嫉妒狭隘,是做不了这些事的。
卞夫人是从底层走过来的人,却没有穷人乍富小人得志的浮躁,她为人低调诚恳。
有一次,曹操得到几副玉质的耳坠,让卞夫人自己先挑一副。卞夫人为自己挑了一副中等成色的耳坠。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这样选。卞夫人说:“为自己挑上等的,是贪心;为自己挑副下等的,是虚伪。所以我就拿了副中等的。”
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将曹丕立为世子,曹丕身边的一些随从纷纷跑到卞夫人那里表示热烈的祝贺说:“将军被立为世子,天下都为之高兴,王后您应当为此大大地庆祝一番。”卞夫人回应说:“魏王因为曹丕已长大成人,才立他作为世子,承嗣王位。这说明我在教育方面没有太大的过错,已经是件非常万幸的事情了,有什么值得大肆张扬的呢?”
曹操非常认可这么通情达理成熟稳重的卞夫人,终于在二十四年(219年),封琅琊郡人卞夫人为王后。
我是分割线啊
上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