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的方子
中老年人患上跟痛症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气滞血瘀”导致。中老年人会出现肾虚的表现,肾精不足,精不充髓,骨失所养,加之气虚机体活动功能减退,不足以推动血脉循经而行,而产生血瘀,瘀血形成,脉络受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跟痛症。
针灸治疗。针刺昆仑、太溪、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取补法,隔日1次;药艾外灸(或隔姜灸),取阿是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2次。据临床报道,约80%患者经灸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2-3周为1疗程。
偏方释疑
舒筋外洗方 木瓜30克、防风30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30克、红花10克。上药浸泡,水煎30分钟,取汁备用。将药汁放在盆内,水温以微烫为佳,每晚临睡前将双足浸泡15~20分钟,一般10日为1个疗程。
此方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适合跟痛症刚刚发作的患者使用。
透骨外洗方 透骨草、防风、威灵仙、丹参、当归、川芎、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没药、土鳖虫、红花各20克,加陈醋50毫升浸透,水煎取汁,乘温浸泡足跟30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一般15天为1个疗程。
此方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适合跟痛症久病不愈患者长期使用。
医生经验方
独活寄生汤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党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水煎服,也可复煎外洗患处即可。
此方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的方剂,适合脚跟痛平缓期的人长期调理使用。
骨科外洗方 桂枝、威灵仙、防风、五加皮、细辛、荆芥、没药。煎水熏洗患处。
此方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脚跟痛的各个时期,由于药物发散功能较强,久经不愈的跟痛症患者使用效果更佳。
海桐皮汤 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全都研磨为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即可。
此方有活络止痛的功效,适合脚跟痛刚发作时,能有效缓解脚跟痛带来的疼痛、粘着感。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足跟疼痛从外表上看,一般没有什么异常表现,足跟周围也不红不肿,但在患者足跟中央轻轻一按,就会感到钻心般疼痛。
1 .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
2 . 方法:取怀牛膝、鸡血藤、独活各15克,威 灵仙、防己各12克,制草乌、制川乌、桂枝、乳 香、没药各10兜。水煎后以温热约液熏洗心 部,每次30分钟,每日l~2次。
3:取一个热水袋,装八成满的开水,放在地上(如怕热水凉得快,最好垫块布),在热水袋上放一块2厘米厚,10厘米长、10厘米宽的海绵,在海绵上倒上老陈醋,以不流出为度,然后把病足疼痛部位放在海绵上蒸。每天1~2次,每次热敷30分钟左右。
4: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共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分成5份,每次1份贴敷患处,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重者可连续用2~3剂。
5:取制川乌30克,研细末,加白酒(必须是粮食酒)将药粉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洗脚后,将药涂在疼痛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去掉。每周为1个疗程,每用1个疗程要隔2~3日,再用下个疗程。
6:取苍耳子鲜叶适量捣烂,每次取20~30克药泥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住,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应立即停敷,待伤好后继续贴敷。一般5~7天为1个疗程,隔2~3日再行下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