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儿:黄花地的坚守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黄花地的坚守

龙 儿

南方的七月骄阳似火,人间活像一个烤炉。前不久才装的遮阳棚这几日因为交通整治被没收了,出行感觉晒死个人,但出于安全考虑,只能逐日而行。不知怎地,现在是越来越怕晒,主要是怕晒黑——尽管原本就不怎么白。于是,遮阳帽、太阳镜、防晒衣、防晒霜、隔离霜齐齐上阵,把自己武装得那叫一个严实。即便如此,还是晒得肉疼,心也疼。

前几天,邵东摄协申彬主席喊我们去流光岭摘黄花体验生活、品黄花宴享美味佳肴,顾不上防晒,欣然前往。

摘黄花于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吃它嘛,倒未有过。黄陂桥一带原来也盛产黄花,我家那时就种了不少。屋前屋后,坡上坡下,只要是有土的地方就有她们迎风招展的身姿。我们那一带的黄花大多是每天晌午前“娉娉袅袅十三余”,傍晚时分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翌日清晨则已“枝头抱香死”,所以摘黄花的童子军都会传唱这样一首歌谣:黄花黄花,天天要摘,如果不摘,就会开花。

歌谣白如话,大大的实在话。听老一辈说,黄花一旦开花了,营养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身价也就随之下跌。那个时候乡亲们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田种粮解决温饱问题,旱地里的黄花则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自然贵气得很。不能太早去摘,那时黄花还没完全长大,斤两会打折扣;也不能太晚去摘,手脚慢落日前摘不完的话就会开花贬值。每天午饭后,全家人齐齐出动抢摘黄花是当时农村的一大盛况。

烈日当空,正是一天当中最晒最热的时候,但那时我们好像什么都不怕,戴上斗笠、背上竹篓就出门了,有的连帽子都不戴,斗着太阳晒。两只手左右开弓,沿根部把黄花㧟断——母亲的诀窍是顺带多㧟一点茎杆,既保留了黄花的完整性,又打秤——待两手拿不下了再放进篓子里,省时快捷。娃们手里的活儿不停,嘴里也不得歇气,一边叫嚷着热死八个人,一边哼唱着黄花谣给彼此打气,好像喊一喊、唱一唱,太阳就没那么晒人了,黄花就会放慢开花的脚步。

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如期完工,也必须完工。农村里有个不成文的好传统,呷好东西时先呷完的总要抢后呷完的,黄花先摘完的自然也要帮一把手脚慢的。黄花整整齐齐聚集在灶膛上蒸桑拿——也让他们热出几身汗吧,辛劳了半个下午的娃们总是这样恨恨地想。我们对这黄花当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下半年的学费全靠这小小个了,恨的是自端午节后就不得清闲。蒸黄花的同时还要把外面晒的黄花收进家来,一天一批,根据干湿程度把它们分别装进不同的袋子。母亲心细,碰上一两个开了花的漏网之鱼,收的时候总要挑出来搓一搓(对,就像是搓天津麻花那样搓紧,我猜母亲没有见过天津麻花——我自然也是后来见过吃过——这种功夫的练就完全得益于有一个会扎纸马的外公,我小时候就帮他搓过纸绳,卖的时候就可以当她们从未绽放过笑颜。

在长沙上班那会儿,经常到一个爱养花的朋友家玩,见她家有种花似曾相识,便问是什么花?答曰:萱草。名字多美呢,就是有点像我家乡的黄花。我忍不住自言自语,朋友笑说,黄花是什么花?黄花不是花,是一种菜,不过我没吃过不知是什么味道——那可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哪个舍得吃?!

自那以后,我一直奇怪怎么会有这么相像的花,直到作协出了一次同题征诗《金针花》,百度一下才知道黄花原来还有很多好听的名字——萱草、忘忧草、七星菜、安神菜、金针花,等等。闻名识花,原来黄花不仅花形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美称。当我还在山窝窝里高唱歌谣时,她早已声名在外。遗憾的是,当我重新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不复昔日芳华。

这几年乡村的人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绝大部分都流到城里来了,坚守在农村的只有那些病残的老人和为数不多的留守儿童。土地荒芜,杂草丛生,再也看不到成片成垄的黄花,即使残存一分二厘地,也无人打理,花香唯有并作野草深。

所幸,到流光岭的时候没有出太阳,要不我们可不会笑得像花儿一样。

这几年,流光岭黄花声名扶摇直上,加上有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其在邵东的知名度一如当年邵东黄花在全国的知名度。流光岭偏居一隅,山清水秀,当地之所以能产出如此优质的黄花菜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

大片大片的黄花在垄间,在山坡招摇,清风十里,到处弥漫着自然的醇香,人们往来穿梭,眼前的一切好像又有了从前热闹的样子。

只要来过这里人都会爱上吧。当我们在黄花弄里穿行,当我们在镜头前“搔首弄姿”,青山是最美的屏风,绿水涤荡着欢笑。

我们沉醉的只是这人间烟火刹那的温柔。

真的要你们天天在这里摘黄花怕是笑不出来了。摄影师也是个实在人,说话一语破的。

接待我们采风一行的夫妻二人,正背着镜头手法娴熟地劳作着。听他们讲,现在的黄花品种多,有的早上就可以摘了,加上人手不够,两口子凌晨两点就要起来摘,到天亮时一人要摘百多斤。家里种植得多的,头天夜里十一二点就要爬起来采摘了。我正疑惑怎么看得见时,叔叔晃了晃手中的“神器”——头戴式照明灯,当然我心里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蛇出没、蚊虫叮咬、露水沾衣等等,但我没有再寻根究底,我当然知道这些困难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自有也必须有办法去克服。

其实,早在来的路上就看到有人用摩托车驮着一袋袋黄花去往镇里,当时还觉得奇怪怎么大清早就摘了这么多。叔叔边摘边介绍说(停下手里的活来说话的我们那叫九木匠,农村人时间可是宝贵得紧,片刻都不容耽搁)湿黄花价格还不错,今年收两块多——去年只得几毛钱一斤——干的可以卖到十来块,要是天气好就晒干,落雨天就直接卖湿的。说着,叔叔手上的速度又加快了。

和大家闲聊之后我才知道,邵东原来真可谓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基本每个乡镇都有种植黄花。我们那里的黄花茎叶干了基本上是用来当柴烧的,有的地方居然可以用来编织席垫,精美耐用,售价可观。真是后悔没能早点知道这个发财的门道,不过笨手笨脚如我即便知道了怕也只能生出“徒有羡鱼情”的喟叹。倒是他们说的把黄花根晒干做坛子菜的法子值得一试,毕竟嘴馋的人还算会弄呷。

在流光岭,第一次品尝了新鲜黄花菜,味道那叫一个鲜,美。一碗端上来立马见了底,阿姨马上炒了一碗,又空了。这个阿姨也实在是热情且能干,见状赶紧又炒了满满一碗端来。我们自然吃得舒坦满足,只是不知道她心里会不会有此疑惑:这怕是碰上一群土匪进村了?

土匪是想把这里的一切都带回去分享给大家呢,美味的黄花菜、淳朴的民风和幸福的笑容。

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她们的命运和未来。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乡村振兴快马加鞭的征途,治疗过贫瘠,滋养了无数人乡愁的黄花仍然保有她的一席之地。

回程时车队穿过蜿蜒的山路,漫山黄花傲然挺立风中,蓁蓁其华。

归去,我们必将再赋一次同题。

题流光岭黄花

(新韵)

蒋金龙

披挂黄袍立在崖,

不移富贵爱农家。

观花捣药凭君意,

新梦当前又仗她。

注:金针花花形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美称;新梦指乡村振兴。

(0)

相关推荐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采黄花/姜春利

    "谢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黄色草原,引申为金色草原.顾名思义,盛产黄花(金针菜).1956年,呼伦贝尔农牧场管理局在海拉尔河北岸,日当山下建起了谢尔塔拉种牛场.每到6月中旬,草甸子上 ...

  • 花里流年

    不同的场所,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不同的季节,亦会有不一样的花开. 傍晚散步,发现有一户人家,门前的洗澡花开得正欢.感觉新鲜,便凑过去仔细端详了一会,这还是今夏第一次看到洗澡花,也是唯一一次.洗澡花,在家 ...

  • 摘黄花(民谣)

    按: 黄花菜,又名金针花.萱草,是邵东的主要农产品,农业部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巅峰时期,产量占湖南省的1/2.出口占中国的3/4.邵东人民与黄花菜有深厚情感.过去,黄花生产是当地人民的重要的生 ...

  • 保定画报:博雅野奢的黄花菜,吃一口满满的阳光味道

    本期摄影:李lwy 博雅.野奢,这两个词儿,怎么会搞到一起呢?在保定,这还真不是问题.这两个词儿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县名--博野县. 博野,其本意为博水之野,历史上这地方还叫过博陵,博雅野奢只是我们编辑 ...

  • 【浮生诗稿】龙儿辛丑春集:爱惜一春花事,看花看到飘零。

    以我之手,写我之心,以你之心,识我之音.---张志如 怜吾逆旅经年后, 好撷春风到镜台. 作者简介: 龙儿,本名张志如,湖南醴陵人,字双忘,号偕隐楼主.喜欢小说,钟情诗词,习古筝.洞箫和国画. 春暮 ...

  • 龙儿网络日记: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听了他们的称赞我也非常高兴,老公的厨艺越来越好,一会儿的功夫四个菜就端到桌子上,老公做的那个炸鸡腿真的是色香味俱全,他们一边吃一边连声称赞说:'好吃,真的好吃,和咱们家里吃的那个肉食鸡味道就是不一样. ...

  • 龙儿网络日记:记录点滴生活

    我媳妇做饭多了,搞不定了,我习惯性的把它倒进垃圾桶.人,只要在剩菜面前妥协一次,就永远妥协.小时候天天吃剩饭.现在30多了,不想吃剩饭了. 现在媳妇出去买菜,一顿饭吃多少买多少,这样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 ...

  • 龙儿网络日记:低学历适不适合去创业?

    龙儿网络日记:低学历适不适合去创业?

  • 龙儿网络日记:好男人还是坏男人(小说)

    一切都发生在昨天,我做了件极度错误的事.甚至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大家不要误会,我没杀人,也没放火,更没强奸..一切都要从昨天说起. 有人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我去了,可是我没有想到介绍来的女的 ...

  • 龙儿网络日记:苦尽甘来,玉露琼浆

    一有新想法就操作,不要等.人的激情是有限的,一定要在有效的激情中做出最好的效率,不要辜负年轻充满干劲的自己. 众泰成功模仿保时捷,我们能成功模仿谁?同行值得我们模仿吗?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位 ...

  • 龙儿网络日记:任何项目离不开流量

    今天聊聊以不同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获取流量.接上文:本篇,我是如何获取流量的(八) 对于流量而言,我的理解是做内容.内容搞定没问题了,锁定一个渠道做运营. 从一个渠道搞到流量,再说第二个渠道,第三个渠道. ...

  • 龙儿网络日记:聊聊流量变现这件事

    龙儿网络日记:聊聊流量变现这件事 1.做流量,为什么要跟同行走???同行们在这里辛苦了很久,绝对有价值,值得挖掘! 同行在哪里?我就在那里! 同行是做什么的?我做什么! 同行有哪些?我有哪些! 但是有 ...

  • 龙儿网络日记:赚钱从来不能靠运气

    龙儿网络日记:赚钱从来不能靠运气 1.赚钱=有人带,他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不反驳. 更多时候反驳不但没能让我们挣到钱,还会让我们产生怨恨.两个学员,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一个富人家的孩子.我给他们分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