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朱国强:不忘初心.坚守传承 ——把皮影艺术发展推向新时代

不忘初心.坚守传承

——把皮影艺术发展推向新时代

文/朱国强

    皮影戏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俗紧紧相连,与对鬼神的敬畏相关、与中庸处事有关、与孝悌文化信仰有关;皮影艺术对气节的追思、对历史的演泽,对习俗的诠释等都有很深的研究;皮影戏对中华民族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承载着华夏文明的传统美德精髓;但正是这曾经繁华过后使人们淡忘的传统文化技艺,不知不觉地被现代文化所代替、所抛弃、慢慢地被人们所忽视,令人叹息。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流传区域相当广阔。其种类繁多,其造型、唱腔、表演风格各异,呈现着五彩缤纷的艺术特征,皮影戏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的重要历史资源。

关于皮影戏的传承,几十年来酸甜苦辣真的很难说清。也有乐,乐的是我们赶上了伟大的新时代,对传承皮影艺术信心倍增;在传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昂道阔步地向前。这也是我们传承人共同的心愿,传承同时也是很艰巨的。

尽管对皮影艺术坚守几十年,取得一些成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难险阻。总的来说我对自己的事业将是一如既往的,因为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感到非常愉快。我自筹资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望城皮影戏》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的皮影论文和剧本集(湖南省图书馆)收藏,这些对以后研究皮影艺术传承、教学、授徒都是很珍贵的资料,因为总算给后人留了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有的人传承皮影戏是先收钱再传承,我认为这样做给传承设置了障碍,我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古镇”自筹资金创办了当时全国第一家自营皮影艺术博物——靖港皮影艺术博物馆(2019年政府注册),还创办“靖港皮影艺术学校”(免费收徒)。这一切的举措就是为挽救皮影戏不在我手里断代,保护皮影戏不要以商业化和以经济为目地,要以保护和传承为宗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好难:皮影戏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历史、民俗、文学、美术、音乐、诗词、歌赋、剪纸、雕刻、绘画、吹、拉、弹、唱、操作等于一体、舞台上只有四个人,表演起来相当几十个人的剧团有很高、很难的艺术内涵。

传承人要全面的传承才会有效果,才是真正的传承,也就是说要会演、会唱、会做、会设计、会导演,、会编剧等等,这些应该都会,否则就会误导被传承人。我建议传承皮影艺术的老师们在传承人之前先把要传承的资料写成教案或者在脑子里面排排队再传承别人,以免误导被传承人。

传承是个大问题,传承者存在很多问题:缺少资金、很难找被传承人等等。我2009年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古镇自筹资金创办当时全国第一位私营皮影艺术博物馆”——靖港皮影艺术博物馆(同年政府注册),同时开办靖港皮影艺术学校(免费收徒)。报名的人很多,真正跟我学的就一个大学生。跟我学了一个月零三天,他说学皮影戏不是他想得那么容易,太难了。学这个皮影艺术,要有情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还要配备几个天生的条件,一要嗓子好;二要记性好;三要手巧。没有这些天赋就很难学成。再者如果像我们那时候学徒,学三年没有一分钱肯定是没有人学的,因为现在时代不同了。

我2019年6月在上海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民间职业剧团创作人员培训班。在毕业典礼要我发言,我的发言稿就三字“不能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不能等”、不能等政府或者哪个企业给你三百万、四百万再来着手保护,那说不定你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这需要你传承人自己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挽救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

我们家查家谱是从清朝光绪十七年开始唱戏,我是第五代传人,我是上世纪1977年初中毕业。14岁开始随父亲学唱皮影戏。三年徒弟好艰辛,每天都是挑担子走路到别人家,最远一次一天走了一百多里路,三年出师。那年我爸给我取个艺名“重亮”问我懂意思吗?我说不懂,我爸说,“就是要你把皮影戏重新亮靓起来,不在这辈子断代。这“重亮”二字影响我一生,我为坚持皮影艺术孜孜不倦坚守几十年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很多的很高的荣誉。如果我爸在九泉之下有知,应该也会很高兴吧。

从事这个行业,几十年执着干一件事,完全是一种情怀,是受传统文化和皮影艺术的感召。

随着时代的更新,皮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真的感到很痛心,其实皮影戏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有着很大的历史贡献。有句老话:不看皮影戏,不知礼和义。因为在旧社会很多的贫苦人家没有钱读书,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好多人的社会知识都是通过看皮影戏学到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皮影戏宣传的中心思想就是八个字: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而这八个字也是中华民族的魂。如果中华民族忘掉这八个字,最终也是会走向衰败的。

皮影戏你越研究就越放不下,因为皮影戏每演一个剧目从头到尾都是讲一个前因后果,教导人们弃恶从善。比如有些台词:善似青松恶似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霜雪下,只见青松不见花。我觉得这词句好有哲理,我爷爷没有读过一天书,我爸读了八个月书,他们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词句来,这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还有描述天色快晚的诗语:乡下渔翁收了钩,看牛牧童转回门;奄堂寺观钟鼓响,绣女房中点红灯。多好的文采啊!皮影戏每个剧目都是从头到尾有因果哲理,讲一个人和事的善恶到头终有报。

当今社会好多人为了利益丢了人性,一切朝“钱”看,为钱迷失方向、为钱偏离观念。皮影戏真的是很好的教材。

我们认为,自古以来,皮影艺术本不属于哪个家庭、哪个团队或者哪个组织的,皮影戏他属于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皮影传承人不过是传承文化接力棒的长跑运动中的一员,这也是我们每个皮影传承人的历史责任和担当是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断代、消亡,我们皮影传承人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我们的皮影传承人对发展和保护要有一种勤奋严谨、乐于助人、乐于传承、敢于担当、团结奉献、不计私利的公益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让我们的皮影在新的历史时代,能实现华丽转身,实现跨越式发展,把皮影戏推到一个崭新春天,让皮影艺术“重新”靓起来。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我们皮影艺术界的同仁们秉承公益理念,发扬大爱精神、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不断创新,为新社会、新时代发展服务,为挽救中华几千年的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感谢关心皮影艺术的各界朋友!

挽救皮影艺术要加三个字“抢救性”!

朱国强警语:皮影艺术,一旦失传,永不再生。

金山银山,难买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朱国强,男,湖南长沙人,皮影艺术家,1962年生于皮影世家,祖传第五代传人,非遗皮影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沙非遗协会理事,重亮皮影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刘俊兰

           终审编辑:寂   石

           排版制作:丁   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