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评图】看舞蹈与书法跨界的独特影像构成
徐杰舞台作品展示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第四次实践舞台摄影,我努力用难度极高慢门拍摄快速的舞蹈动作,追求舞蹈虚实(服装虚,脸部实)交融的动态美,追求狂草般的意境与韵味!



























【另眼评图】看舞蹈与书法跨界的独特影像构成
【摄影/徐杰 评图/杨徽】但凡用心的摄影,作品定会透露天机的,观徐杰先生的舞台摄影作品,会有这样的感受,虽然他舞台摄影次数并不多,拍出的作品却不乏新意和特色。在动静、虚实、形意、时空交汇中构建的影像文本,将舞台摄影的神韵与魅力惊艳的展现在眼眸。说实话,今天的摄影要拍出好作品也许有偶遇但决没有偶然,透过作品会带给我们启迪------
01表达的巧妙借用
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在于独到的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似与不似之间的混沌。如文字的比喻、拟人、通感,造型的变形、错觉、象征等,徐杰先生善于从跨界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用影像定格自己的独特表达,将舞台形体艺术与书法造型艺术的意气神韵、像形取意的抽象,以及注重动与静的平衡、和势与力的融合等共通之处转换为视觉语言,所以,每一件作品如同展开一幅酣畅淋漓的挥毫墨迹,伴随着思想与气韵的流动,像极了人生舞台喜怒哀乐峰回路转的精彩演绎。
02 拍摄的精密预谋
对艺术摄影而言,也许不是勤劳致富的逻辑,用思想和策划的巧劲会更加事半功倍。尤其是有无对拍摄的预谋是事关拍出作品或废品的分水岭。用恰当的比喻,摄影人不能像猎人打猎和渔夫捕鱼一样靠运气的去追逐猎物、撒网捕鱼,收获有一回没一回的不可知。而应该像农夫一样精打细算,做好规划,把握时机,掌控过程,赢得丰收。徐杰先生善于对拍好片子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丝细节进行预谋,看得出,从策划、立意、选场、光影、拍摄的控制无不怀揣匠心。相当精准,连舞蹈也是专场专拍,效果呈现自然得心应手。
03 灵感的基因激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意是没有捷径可循的,从中国书法艺术中找到舞蹈的艺术表达,是一种思维灵感的激活,是摄影创新的探索,灵感不能凭空制造,灵感的基因一定要有知识的积累:多读书、多进行知识、技术、生活经历的积累,多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和思维方式修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唯厚积薄发灵感的火花就会点亮心灵,徐杰先生丰富人生的经历和跨界的职业转型,也为作品注入了厚实的内涵和底蕴。
我想,对于有策划的舞台摄影如何做到刻意而不刻板,观念而不概念,是应该予以重视的。
【微访谈】杨 徽 @ 徐 杰
1)你觉得摄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是照相机后面你的大脑。正如安塞尔亚当斯所说:我们不是用相机在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2)如何看抓拍和摆拍?
答:抓拍和摆拍是摄影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优势和不足,沒有好坏之分,它们都有存在的必要。新闻与体育等侧重抓拍,文艺与广告等侧重摆拍。摄影爱好者可以抓拍,当然也可以摆拍。摆拍常常是生活的再现。
3)如何看待摄影与读书?
答:多读书会开阔摄影的视野。我喜欢读哲学、美学等方面的书籍,我觉得对自己的摄影帮助很大。
4)摄影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答:我是先学水彩画,然后再学摄影的,学摄影的一半原因是为帮助我的绘画创作。摄影不仅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更让我的绘画创作插上了翅膀。
5)今后你拍摄的方向是什么?
答:我喜欢拍摄动的东西,拍摄奔马,拍摄冲浪,拍摄舞蹈...我喜欢用慢镜头来表现物体动态中的美。今后我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摄影师 徐杰


当过工人,搬过砖,参加过划船队和文艺小分队。发 表过诗歌、散文,当过专职团干部,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 学作品累计30万字。上世纪80年代底至90年代初,出版过个人小说、寓言专集共两本。中文专业毕业,在复旦读过哲学。1983年,上海广播电视局在全市招 聘30名编辑、记者和导演,徐杰闯过8关,考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8年后辞职闯荡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洗过碗,当过清洁 工,当过《星岛日报》等中文报业编辑、记者,曾任职中文月刊《大世界》杂志和中文周报《东方邮报》总编辑。1998年回国创业,开过公 司,做过出国留学国际教育交流等工作,以海外生活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帮助数千名莘莘学子圆了出国留学梦,退休后爱上绘画与摄影。2019年被《数码世界》《新时代摄影》杂志评为中国优秀摄影师。
》摄影评论家公众号
Photography critic WeChat public number
独立评论,思想让你摄影出彩
常年征集:评图作品、评论议题、热点事件
编辑微信:LYCH_YH
邮箱:228106098@qq.com
近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