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的海洋”之--- 嵩公预修塔

【嵩公塔】

--- 用照片识读金代铭文 ---

佛国圣境五台山不仅是寺庙的海洋,也是古塔的海洋,五台山的很多寺庙中都附建有塔林塔群,但是即便除却大小塔林不算,五台山仅独立的塔就不下百座。这些古塔上迄北朝,下至民国(现代塔也有很多,但我只说古塔),形制多样,历年长久,其中还有很多我国塔式建筑的孤例。不过五台山的塔体型不算太大,除了为数不多的高塔拔地通天以外,绝大部分古塔的高度都在30米以下,故而没有多大的感官刺激,人们就不大关注她们了。但是其中有一座小塔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它就是嵩公塔,原因是去年夏天塔友“爱塔传奇”在嵩公塔的塔铭中发现了“弥勒大阁”的字样。

【嵩公塔·金】

【嵩公塔正面】

我们知道这个“弥勒大阁”是唐代大佛光寺的主体建筑,这个“大阁”的历史坐标直接关系着现存佛光寺东大殿的历史地位。因此我们此次的“五台之行”就把这座小塔列入了行程,当然我们同时也把这座小塔划归了“佛光寺塔群”,所以考察该塔也就是考察佛光寺的一部分内容,而拍摄和识读该塔的塔铭就成了主要任务。

4月2日当天,我们冒雪从秘密寺下来,首先驱车奔赴的就是这座塔。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塔的名字,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谈到,我们只能当作“佛光寺塔群”的一部分来完成。嵩公塔在佛光寺东北方向约五里,且山间公路可通,这塔就在路边。

【嵩公塔塔座】

【嵩公塔仿木构铺作细部】

嵩公塔为金代单层亭阁式实心塔;平面六边形通高约六米;塔身周遭每面均装砌石刻塔铭和砖雕造像;由于该塔位于背阴处的一片凹地上,常年潮湿导致塔基碱化,塔砖已经全部脱落,并且碱化还在继续;塔身全部磨砖对缝砌筑,十分精细;檐下装砌仿木构六铺作,形象逼真,确为宋金风格;尤其是塔顶装砌的三层砖雕大莲瓣(下图),不仅与塔身比例大,而且颇具唐代遗风,也和唐塔一样是相互错角装砌,远观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而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花塔”。

在佛光寺塔群中还有一座这个样子的塔。你看下图中右上角就有一座新塔,是完全仿造这座金代塔建筑的,虽然这个嵩公塔的塔刹毁了,那个新塔顶就可以参考。其实我觉得这个塔不一定就是“花塔”,那巨大的仰莲瓣只是刹身而已,并不是塔身。

【嵩公塔塔顶】

【嵩公塔塔身正面造像】

【嵩公塔正面左右两隅面的金刚造像】

【嵩公塔正面塔铭(已完全风化)】

【嵩公塔塔身右侧塔铭·《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在嵩公塔塔身上共装砌了三块塔铭:其中塔身正面的塔铭已经完全风化掉了,一点字迹都没有了;第二块塔铭镶嵌在塔身右侧,铭文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但是在落款处署了很多与塔主“嵩公”同时代的僧人名字,并且有明确的纪年--- 金皇统五年七月廿九日(公元1145年),因此这块铭文虽然只刻写了“佛顶经”的经文,但是同样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

我们此次访问该塔,特别在意的就是嵩公塔身上的第三块塔铭--- 也就是铭文中出现“弥勒大阁”字样的那块塔铭 ---《殁故嵩公大(师?)弗(沆?)正口口口诚预修功德塔记》

【备注:1、下文中的“(师?)”字样表示该字有疑问;

2、“口”字样表示无法识读;

3、“老(孝、考)”字样表示同偏旁的字可能识读混淆;

4、“......”表示连续无法识读五个字以上。】

【嵩公塔左侧塔铭《殁故嵩公大(师?)弗(沆?)正口口口诚预修功德塔记》】

【左侧塔铭中出现“弥勒大阁”字样】

为了搞清楚这篇铭文中的“弥勒大阁”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不仅拍摄了塔铭,而且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放大照片,查找字典,识读了这篇铭文。但是由于该塔铭的铭文较长,字迹细小,而照片又拍的不是太细致;更加上塔铭石质低劣,破损严重,识读相当困难,从能够读出来的内容看,这篇铭文价值不大(抄在这里与博友共享):

【由于比较大量的字无法读出来,铭文的意思断裂严重,所以除了能够明确识别的口气之外,其余部分无法分段分句,为了博文连贯,原铭文的分行不再遵守。】

殁故嵩公大(师?)弗(沆?)正口口口诚预修功德塔记

山门十寺口口勾当提点司口净沙门    口郡口口书

师讳紫嵩,俗张氏,(雁?)门定襄南邢里人也,祖父以力耕为业,父母为口口民

母贞,子师口口口荤酒子志使(吏)口口口口延师而口口像口师自口梁不为口戏口

母口门庭释口十口依口其佛(弗)口口佛颜口普口口师以为亲教。绍圣改元,遇口

仁圣烈太后申戊(戌)西乡口且口口口遂口顶(顺)言众口以睡眠口钟,不能进其

道也以女色口盛,不能......宝所口口口通口彼岸,吾妄念予为身患也,自此业口

不卧,衣不口口,妇人不近,临此门口口口口为此口口师口口遗闲,遂于县(内)

林谷幽(偏?)之处结庐修......中......炭口口材植皆与此口口隘险不能通于车

牛役......然有口口口意口两亲......忘劳苦心,口力两月之间通其......加口尚

且苦口人口乡口思口口口口恶欢二因皆能生人之福业......我口口我......未完之

(定)各举财力,口口随之顾临(师)无阻,为师不敢口耳口示并未......然口口

口墁大殿僧堂及装口大殿佛像金口,一岁之间告俱,口垒口口院口口,其寺众百余

人请师掌绾院事,自口院事有补口提僧役亦然,不敢口口寺口坚口口口口之旧庐,

口口口然身之志口三年。一日无疾而告门人曰:缘灭缘生口不可失口因缘断尽,不

可口口口口方时愁恋口道言说(祝)钦手口悦而口图口之使其古口口坚不可毁,时

人谓之运口也。僧(腊?)四十二报此六十七门人口口口口官向佛说寺口口人也,

妇成氏,口定襄县口里人也,父讳遇,母赵氏,遂入寺。崇宁改元,天宝口得口口

飞......逝依口古贤口寺老和尚而听于口已,而名道以口口口钦楫两口口华口口论

已......乡间信士建,大讲(诵)口诣口口口口功不役者口岁。大观三年,改授紫

衣......文大师,旌其德也。宣和二年戒......众咸推大师口,遂口院事,大德众

口佛殿院口六口口口口,念昔法照和尚口口化竹林寺口口志其岁月至今口口如新此

亦口口之事盛,口有口口人口即口口口口建等口口口口不谓且口法照遇灵口,昭然

在人耳目口口补哉,虽寺事口口口岁口口口卷其口些口敦口口焉。口真姓武,当县

泉岩里人也,崇宁三年口口开戒,口远智荐口口口因合头刀适慈氏菩萨,会及三百

罗汉常作口三千观符,其口口口乃常......法堂一座,(德?)行不能一一尽录。

诚,俗姓郝,当县唐明里人也,父讳琦,母田氏。大(观?)三年口口口以业优得

度,十八受具,初于口口口盛积口听口法论后,依本山口长智辩论,即而习因明口

至理论,各得其趣,至宣和口口(九?)口佛殿为管,口口改赐紫衣。天会十年,

每念当寺数院僧各口居,不能口力同口口积压众院僧共四千贯口,诚所谓口则易行

众则难榷也,遂勉诸老(耆)幼,陈其利害,寺院僧口欣然从之,遂通一......副

寺口口当自监寺事,口心苦力动止口,公不尚威,也不施苛暴,而口口口已,口奇

众相谓曰:诚公处事宽和,用度俭约,使我辈安然温饱,若不极力报之,是为口口

口口告之曰:某等口为施主,补院门之不足。由是人口效力。三岁所入,不啻万缗

既而堂食丰饶,帑藏口口,三院奋积所有孑遗不誉之日。自文帝口口已来,无如今

日之胜,皆诚公之赐也。于口尝(常)口口建大法口口阁三门,府库廊庑尽皆完备

之,性自仁贤识量,明口口轮口口大事,立不口焉。皇统元(六)年仲冬,自求解

退僧官,口口口坚留亦不可夺其志,拂袖口房口口口口。僧官口之若然服口口口之

若师范,寺口口口如父母,口口道之常口口迹口口口弥勒大阁毕,功诚寺念先师口

......老(耆)年一......塔口所口口口口设方龛,若为身后之所,口意图口口得

奉与师诚口与吾......之塔记,丁口释口处于口居山隐迹,以口其务道口口口焉。

麋鹿......道以济授天朔口口记正之行,(书?)于口口哉,启直书之口为......

塔铭很长,由于断文过多,无法完整理解其义,大致印象是:该铭文中前后共叙及五个人--- 嵩公大师、诚公大师、法照和尚、?文大师、“真姓武”。其中关于塔主嵩公大师和诚公大师的事例很详细,均有年号。这几位大师曾先后主持寺院,修建古迹。

而铭文中提到的“弥勒大阁”,由于前后文断字太多,无法搞清楚原由,从铭文意思来看:这个“弥勒大阁”和诚公大师相关,而诚公大师的主要活动时间,仅仅是宋宣和至金天会的时代,这个时候佛光寺的“弥勒大阁”早就没有了。所以铭文里的“弥勒大阁”或许另有所指?

铭文中能识读的部分里,只提到一次“竹林寺”的名字,以及法照和尚的名字(法照和尚曾是竹林寺僧人);而始终未提到“佛光寺”的名字,所以这个塔可能是隶属于竹林寺的墓塔;从现存地理位置上讲,嵩公塔也距离竹林寺不远。因此铭文中的“弥勒大阁”也许是指竹林寺的建筑。

【嵩公塔附近遗留的“塔铭碑”·明】

【俯瞰嵩公塔】
    另外,在嵩公塔旁边的空地上,还残留一块石碑,碑名是《口口塔铭之碑》,石碑被仰面推倒,天长日久风化严重。碑虽完整,但是碑文已经漫漶不清,虽然我们也拍了照片却由于字迹已经很浅而无法识读了,碑文起首隐约为“...塔铭之记/口口禅寺主瑜伽故(台)山沙门....”,另文中有“竹林寺”“(大?)历二年”等字样。如果做拓本的话,识读的可能全面一下。

关于“嵩公塔”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由于我们来去匆匆,不能详细测量塔的各部位数据,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印象特征,再配以实景(对比)图片,差不多也能给塔友一点初步的印象了,总比对她一无所知强多了,仅此而已。

(0)

相关推荐

  • 不许杀,只许口

    玩家发现某平台因为嫌"杀"这个字太暴力,系统自动把"杀"改成了"口". 不说别的,改"杀"为"口"这 ...

  • 河南浚县:陇西尹公石塔和开元经幢

    河南浚县城郊浮丘山顶的碧霞宫内,有两座搬迁来的石质古建,陇西尹公石塔和唐开元经幢 [陇西尹公石塔和经幢] 陇西尹公石塔高度有四米多,方形塔身,下部是须弥座,上部是层层密檐,中部塔身正面和背面都雕刻有龙 ...

  • 华丽的浮屠,盛开的梵花

    花塔是我国佛塔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形制.相比其它类型的佛塔,花塔现存的实例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分布于华北地区,时代以宋辽金时期为主. 花塔也称作"华塔",其上半部装饰有各种复杂精美的纹饰 ...

  • 辽宁建平:美公灵塔、十八里堡塔

    美公灵塔[金] 塔址:辽宁省建平县深井镇小马厂村南 拍摄时间:2020.10.13 11:59 纬度:41°49'89.58"N 经度:119°70'38.00"E 方位角:西29 ...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万全文公塔

    清人励宗万曾作咏潭柘寺诗四首,其中第四首:"瘦藤聊可杖,同出宝珠峰.怪石疑蹲虎,空山隐蛰龍.山深不见寺,林午乍闻鐘.落葉半迷路,步随樵牧踪". 西堂万泉文公塔,位于潭柘寺下塔院.坐 ...

  • 浙江平湖报本塔

    浙江平湖报本塔 报本塔位于嘉兴平湖当湖街道东南方东湖的沙盆圩(鹦鹉洲)上.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刑部主事陆杲发起,进士冯汝弼.赵伊协助,历经三年终于建成,陆杲因受"天地万物之本 ...

  • “寺塔的海洋”之--- 令公塔

    [杨家将的故事] --- 令公塔 ---     令公塔在五台山"寺塔的海洋"里可是很闻名的,因为常常被提起,主要是因为台怀镇的古塔中佼佼者确实很少,比较而言,这座建于宋代的砖塔也 ...

  • “寺塔的海洋”之--- 岩公舍利塔

    [岩公舍利塔] --- 附一座残塔 ---    在五台山方圆五六百平方千米广袤的寺塔海洋中,象岩公舍利塔这样散落在荒坡密林之中,孤零零浸淫风雨的古塔,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因为从来没有人认真调查走访过它 ...

  • 因爱情扬名天下的寺庙,有座女性名字的塔,中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

    <西厢记><拷红>的发祥地--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的普救寺.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 ...

  • 北京门头沟:戒台寺月泉新公幢塔

    元代的戒坛寺著名住持为月泉和尚,皇慶二(1313)年月泉和尚出任戒坛寺住持.此期间月泉主持修整寺院,增修产业,种植树木,扩大寺院规模,开堂演法弘扬律宗佛学.月泉和尚的塔幢位于戒坛寺山门北侧,现已被玻璃 ...

  • “寺塔的海洋”之--- 弘教大师塔

    [位列三公的和尚] --- 弘教大师塔 ---     在整个五台山"寺塔的海洋"现存的古塔中,最大宗的,是明清及民国等晚期建造的覆钵式喇嘛塔,这些构制简单的砖石小塔,多取其象征意 ...

  • “寺塔的海洋”之--- 宝华寺塔

    [紫霞飞来] --- 宝华寺塔 ---     明代的<清凉山志>中有一条简略的记载"杂华庵,塔尔沟,僧正参建",说明这是一座建于明代大约万历年间的寺院,到光绪年间易名 ...

  • “寺塔的海洋”之--- 广仁寺普同塔

    [渔湾塔] --- 广仁寺普同塔 ---    在台怀镇核心寺庙群以东约300米处的清水河边,孤零零矗立着一座砖塔.虽然这塔不在大路边,但是在杨林街的大路上就能看到,所以凡是去台怀镇的人都能看到拍到这 ...

  • “寺塔的海洋”之--- 车沟寺塔

    [向去三人载一车] --- 车沟寺塔 ---     今天无论你从南路,还是从西路进入台怀镇的话,都会路过一条"蛇沟",这名字有点渗人.好在五台方言把"蛇"读作 ...

  • “寺塔的海洋”之--- 古洲和尚塔

    [灵峰寺塔] --- 佛日圆明古洲和尚舍利塔 ---     五台山毕竟是"寺塔的海洋",虽然数以百计的古塔总质量确实很不高,但从个别的角度来说,绝不是一无是处,灵峰寺塔就是一座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