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戈登·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世袭男爵,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被世人赞誉为“抒情史诗”。哈罗公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毕业后曾任上议院议员。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因为其诗歌反叛传统、挑衅现实、批判统治阶级,遭到英国社会的抛弃,漂泊异国,期间与另一个流亡诗人雪莱结成了密友;他还是一个战斗的勇士,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
《When we two parted 》(英文原文)
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 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u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They name thee before me,
A knell to mine ear;
A shudder comes o’er me-
Why wert thou so dear?
They know not I knew thee
Who knew thee too well:
long, long shall I rue thee,
Too deeply to tell.
In secret we met-
In silence I grieve,
That thy heart could forget,
Thy spirit deceive.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s,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穆旦译)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
默默无言地流着泪,
预感到多年的隔离,
我们忍不住心碎;
你的脸冰凉、发白,
你的吻更似冷冰,
呵,那一刻正预兆了
我今日的悲痛。
清早凝结着寒露,
冷彻了我的额角,
那种感觉仿佛是
对我此刻的警告。
你的誓言全破碎了,
你的行为如此轻浮:
人家提起你的名字,
我听了也感到羞辱。
他们当着我讲到你,
一声声有如丧钟;
我的全身一阵颤栗-
为什么对你如此情重?
没有人知道我熟识你,
呵,熟识得太过了-
我将长久、长久地悔恨,
这深处难以为外人道。
你我秘密地相会,
我又默默地悲伤,
你竟然把我欺骗,
你的心终于遗忘。
如果很多年以后,
我们又偶然会面,
我将要怎样招呼你?
只有含着泪,默默无言。
《想当年我们俩分手》(卞之琳/译)
想当年我们俩分手,
也沉默也流泪,
要分开好几个年头
想起来心就碎;
苍白,冰冷,你的脸,
更冷的是嘴唇;
当时真是像预言
今天的悲痛。
早晨的寒露在飘落,
冷彻了眉头—
仿佛是预先警告我
今天的感受。
你抛了所有的信誓,
声名也断送:
听人家讲你的名字,
我也就脸红。
人家当我面讲你
我听来像丧钟—
为什么我从前想象你
值得我这么疼?
谁知道我本来认识你,
认识得太相熟:—
我今后会长久惋惜你,
沉痛到说不出!
你我在秘密中见面—
我如今就默哀
你怎么忍心来欺骗。
把什么都忘怀!
多年后万一在陌路
偶尔再相会,
我跟你该怎么打招呼?—
用沉默,用眼泪。
《昔日依依别》(陈锡麟/译)
昔日依依别,
泪流默无言;
离恨肝肠断,
此别又几年。
冷颊何惨然,
一吻寒更添;
日后伤心事,
此刻已预言。
朝起寒露重,
凛冽凝眉间。
彼时已预告:
悲伤在今天。
山盟今安在?
汝名何轻贱!
吾闻汝名传,
羞愧在人前。
闻汝名声恶,
犹如听丧钟。
不禁心怵惕,
往昔情太浓。
谁知旧日情,
斯人知太深。
绵绵长怀恨,
尽在不言中,
昔日喜幽会,
今朝恨无声。
旧情汝已忘,
疾心遇薄幸。
多年离别后,
抑或再相逢,
相逢何所语?
泪流默无声。
王若水点评:
拜伦的这首《When we two parted 》,有多篇中文译本,以上列举了三篇,这首诗也译作《春逝》,诗中回忆了与恋人分别的情景、别后依然的惦念,偶然重逢的感受,时隔多年,那份感情依旧沉淀在心底从未离去。诗中,诗人的情感真挚,毫不矫揉造作,歌德曾经评价拜伦的诗:“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爱情的别离和重逢之痛,古今中外相同,这首诗就是英国的《钗头凤》吧。陆游和唐婉真的不如不在沈园重逢,“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别离就别离吧,何必再重逢。“If I should meet you(thee),After long years,How should I greet you(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经年再聚,岁月蹉跎,一别泪眼,一别相默。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英文原文)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So late into the night,
Though the heart still be as loving,
And the moon still be as bright.
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
And the soul outwears the breast,
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
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
Though the night was made for loving,
And the day returns too soon,
Yet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穆旦译)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爱着,
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难以承受,
这颗心啊,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这夜晚正好倾述衷肠,
很快的,很快就要天亮,
但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踏着这灿烂的月光。
李都蔚点评:
一改《唐璜》辛辣的讽刺风格,这是一首深情款款而又饱含着忧伤的浪漫情诗,今夜的月光多么温柔美好,我们却不能再一起漫游,也许从此永别不再相见,让爱情永驻你我心间。这是一首诀别的诗歌,诗中流露着淡淡的无奈和不舍,平静地彼此告别,也许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里再见,让人惋惜动情!如果看过《穆斯林的葬礼》,会记得楚雁潮在严教授病榻前朗诵这首诗,严教授在感受着这首诗纯美的诗意中停止了呼吸。
拜伦在他的作品《东方叙事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他们嫉恶如仇,与罪恶势力势不两立,与命运顽强抗争,他们通常孤独忧郁、侠胆柔肠,这些形象一方面也是诗人自己性格的投射,因此被叫做“拜伦式英雄”。拜伦的童年生活极其不幸,父亲好赌酗酒,在他3岁时去世,母亲由于生活的不幸变得性格暴戾,他虽长相俊美却又跛脚,自尊与自卑经常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冲撞,让他养成自强而又好斗的性格,也为他成为一名杰出的革命战士奠定了基石。在他10岁的时候,他继承了祖上世袭的爵位,成为纽斯台德世袭领地的主人,得以接受贵族阶层的教育,学生时代便热衷于社会活动,醉心于演说,他热心于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拜伦21岁的时候出国做东方之旅,他饱览了各国的风景名胜,也了解到各国的社会状况,接触了各阶层的人们,这些都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创作出《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伟大的作品。
像许多诗人一样,拜伦在本质上是一个活动家。他热爱自由这个理想,他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希腊为摆脱土耳其统治而进行的独立斗争中。拜伦36岁那年,1月22日作完他的最后一首诗《这天我满三十六岁》,后因投身于希腊革命因操劳过度而患病,4月18日病重,昏迷中呓语“前进——前进——要勇敢”,4月19日去世。希腊独立政府宣布为拜伦国葬,全国哀悼三天。他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逝去,留给人们无限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