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禘自既灌而往者(3-10)

《论语·八佾》全部围绕礼乐展开论述。孔子当时看到天下礼乐崩坏的现象愈演愈烈,只有用深深的叹息发出感慨,表达不满。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禘(dì),古代天子祭祀祖先时举行的隆重典礼。最早只有天子可以举行,后来演变为祭祀开国的第一任帝王,祭于太庙之上,和其祖先并列,每五年举办一次。

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把酒洒在地上,求神降临。

欲,愿意。

【译文】

孔子说:“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灌礼以下,我就不愿意再看了。”

要明白孔子说这句话的目的,必须弄清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之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曾辅佐武王,辅政成王,制作礼乐,因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因为周公功勋卓著,周成王赐周公用天子礼乐,所以鲁国的周公庙都配用天子的祭礼。

据孔安国批注,“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而鲁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矣。”昭穆是指祭祀时祖先牌位排列的先后顺序,太祖、始祖位列中间,左为昭右为穆。如果排位顺序错误,其尊卑、上下序位混乱,就是僭礼非礼。行禘礼时,用酒灌地以求降神之后,就应该“列尊卑,序昭穆”。但是“鲁逆祀,跻僖公”,顺序居然故意排错。僖公、闵公是鲁庄公的儿子(鲁庄公是鲁桓公的长子,另外三个儿子是鲁国“三家”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僖公不是嫡生,为庶子,但年长;闵公是嫡生,但年幼。当时鲁庄公立嫡子闵公为君,闵公去世以后,僖公才被立为君。所以僖公虽然年长,仍须排在闵公之后。后来鲁国一些臣子为了讨好鲁僖公的儿子鲁文公,把僖公神位升到闵公之上,行“逆祀”,显然不合礼制。所以孔子说“吾不欲观之矣”。

朱子《集注》认为,鲁国的君臣去宗庙祭祀周公,行禘礼时还有一定诚意,但用酒“灌”地求神的时候已经开始懈怠,明显缺乏诚意。孔子看到这种情形,发出了“不欲观”的感叹。

清儒刘宝楠《论语正义》则认为,鲁国受天子恩赐,可以在周公庙里举行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禘礼,但后来其它国君在自己的宗庙里也使用禘礼,明目张胆地越礼。所以孔子“不欲观”。

不论怎样去理解孔子的本意,都能客观反映出当时礼乐崩坏的严重状况,也反映出孔子坚守礼乐制度的态度。圣人依礼而行,一切行为都要依理合规。在孔子看来,当时鲁国国内社会文化严重衰败,几乎所有人都无视礼乐制度的存在。举行祭祀典礼时,僭礼行为时有发生,让孔子非常失望,所以孔子对此不屑一顾。

当今时代,国家和民间都有大量的纪念庆典,其本质都是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真正使庆典办得富有价值和意义,就必须深入把握礼仪文化的精神本质,在严守礼仪规范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深怀诚敬之心,加以诚挚纪念。如果只注重热闹的外在形式,而丢弃庆典仪式的精神本质和根本目的,那就是舍本逐末,就会丧失蕴含其中的非常宝贵的传统礼仪精神。为政者、为人者均当警觉。

(0)

相关推荐

  • 《中庸》注释(三十三)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

  • 《三字经》导读(五)

    28.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字词释义] (1)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2)周礼: ...

  •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六)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六)

  •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三)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三)

  • 鲁国“三桓”专政

    鲁国是周王室早期分封的一个重要邦国.它是周王室重点考虑的战略要地.这里离王都较远,又是殷商势力比较强盛的地区,另外,东南沿海的淮夷.徐戎有时服时乱.基于这个原因,周室便将周人力量最强的一支分封到了鲁地 ...

  • 王纲解纽

    ​ 诸子百家兴于春秋,盛于战国,合起来便是周朝的下半场--东周.自平王东迁(公元前七七〇年)到六国尽灭(前二二一年)这几百年间,夏.商.西周二千多年来的贵族世袭封建政治逐渐动摇衰废,代之以秦.汉以迄明 ...

  • 【第50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0章》孔子因何对既灌而往的禘祭“不欲观之”?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0章>孔子因何对既灌而往的禘祭"不欲观之"?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quo ...

  •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三)

    三.孔子:吾道一以贯之 周朝初立,实施仁政,对商朝贵族予以安抚.<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由弟微仲继位.学者考证后认为孔子的远 ...

  • 杨朝明 | 探究中华礼乐传统:从周公到孔子

    ​近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第二讲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公开课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

  • 素说论语:为政篇(10)

    一原文为政第二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试解]孔老师:"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先看他当下的言和行,观察他的动机能否以仁德为依据, ...

  • 《论语》修德养性10大经典

    <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思想巨著,也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前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相传他座下弟子三千而贤者七十二.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他们 ...

  • 《论语》最经典的10句话, 奠定中华民族的伟大性格

    <论语>内容十分额广泛,全书共二十篇,全书以"仁"."礼"为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论语> ...

  • 五德盈怀事常顺——《论语》悟读【10】

    五德温良恭俭让,万方东西南北中. <论语>第一篇第十章: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

  • 《论语·述而篇第10章》孔子“用行舍藏”的为官之道用意何在?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音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 ...

  • 《论语》起名大全:10个风流倜傥的男宝宝名,睿智深刻

    名字当中用辈分字起名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表明了一个家族的血脉一脉相承.在与人打交道时,一个好名字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往往会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喜爱. 古人云:"赐子千金 ...

  • 《论语》名句赏析:10个乖巧可爱的女宝名字,个个钟灵毓秀

    人名是一部历史人文小百科,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在人文心理.文化观念.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历史与现实的传承或异同,从而把握取名者的生活理想.道德准则和哲学追求.好名字一定是精心推敲,深思熟虑的,且符合大 ...

  • 论语:视其所以(2—10)

    为政之德,需要明察.如果不能明察,则很可能"用人失察".如何才能全方位考察为政者的德呢?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 ...

  • 论语:温良恭俭让(1—10)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在谈到农民革命时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

  • 《论语》名句起名:10个气质高雅的小孩名,哪一个才是你心中的白月光?

    名字是人的特定代号.每个人都有一个名称,就是人的姓名.一个好的名字,应该响亮.抑扬顿挫.容易上口,读起来好听:字要好写.易认,写出来好看,最重要的是还要带有正能量的含义. 有句古话说得好:赐子千金,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