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2024-08-02 07:46:59 孔子认为,治理天下必须要有杰出的人才,而人才十分难得。人才的根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尤其要有“至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天下方可太平。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xiè)、皋陶(yáo)、伯益等人。乱臣:乱,治。乱臣,治臣,治国之臣。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斯:指周武王时期。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三分天下有其二: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译文】舜有五位贤臣而天下大治。周武王说:“我有十位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啊!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时代及周武王时期,是人才最盛的时期。十位大臣当中还有一位是妇人,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臣服于殷朝,周朝的德行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舜有臣五人”,指舜帝有五位主要的大臣,据说分别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禹,继父亲鲧的事业治理水患取得成功,舜禅让帝业于禹。稷,酷好农耕,善于种植五谷,尧帝请为农官,教导百姓种植,封号后稷。后稷第三十四代孙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即为周武王,所以史称后稷为周武王始祖。契,即子契,帝喾之子,尧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先后辅佐尧、舜。子契第十四代孙商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所以子契是商汤的祖先。皋陶,舜禹时为大理官,即司法长官,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法官。伯益,舜的时代为东夷部落首领,相传伯益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后来禹想让位给伯益,伯益不接受并隐居深山,所以启就继承禹的帝业开启了夏朝。禹是夏朝的祖先,子契是商朝的祖先,后稷是周朝的祖先,舜的五位臣子都是圣贤。 “予有乱臣十人”,出自于《尚书·泰誓》,“泰誓”是周武王讨伐纣王时立下的盟誓。“乱”在《朱子集注》认为“本作乿”,古代“乿”字即为“治”字,“乿臣”就是帮助武王治理天下的贤臣。何晏《论语集解》马融认为,“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shì)、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实为南宫括),其余一人是文母。” 周公旦姓姬名旦,即周公,武王的弟弟,制礼作乐,辅佐武王,封地于鲁国;武王死后,又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召公奭,武王和周公同父异母的弟弟,辅佐武王灭商朝。太公望即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封地于齐国,齐、鲁接壤。毕公姓姬名高,武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受封于毕,成王继位以后,为成王师。荣公传说是姬昌部下四贤八俊之一,姬昌预知自己有七年劫难,命其辅佐长子伯邑考。太颠、闳夭、散宜生和南宫括是文王四位亲信,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时,闳夭等人便给纣王献美女、宝物以营救文王,后辅佐文王兴国,帮助武王灭纣。文母是位女性,一般认为是武王的夫人邑姜。 《朱子集注》认为,“九人治外,邑姜治内。”男主外,女主内。九个人治外,邑姜帮助治理内院、后宫,特别是为武王生育后代、养育圣贤、成就帝业。《大戴礼记·保傅》记载,“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周后妃邑姜怀孕成王的时候,站立时两脚稳稳站在地上、不会翘着脚,坐着时不会把两腿分开,一个人独处时不会把脚伸长,谨慎而不放肆,遇上不高兴的事也不会口出傲言,非常重视胎教,注重克制自己的情绪,行走坐卧都合乎礼法。这样的人才确实难得! 当时文王属于商朝的诸侯,由于商纣王为人暴虐贪淫,天下三分之二都归附于文王,但是文王还是率领各国诸侯来服侍纣王,并没有推翻商纣王,文王“可谓至德也已矣”。由于商纣王变本加厉,周武王终于忍无可忍将商纣王推翻。 儒家倡导仁德,强调遵守礼制,而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按当时的礼制是典型的以下犯上,孔子为何对此不予评价,反而认为周武王仁德?《孟子·梁惠王》云:“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孟子认为,纣王是残贼之人,只是一介恶夫而已,只听说杀的是“一夫”,没听说有弒君的事发生。从这个角度看,只有推行仁德的君主才是真正的君主,才能得到百姓拥戴,推翻那些不仁之君,当属替天行道,并不是僭越礼制。这正与孔子所倡导的儒家观念完全吻合。 赞 (0) 相关推荐 孔子评管子、帝舜、武王:「以仁治天下,以德定乾坤」的仁爱观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了儒家的君臣之义,君的本分是礼,臣的本分是忠.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老板在对待下属时, ... 薛永武:孔子“学如不及”与“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学如不及"的危机感:从执政者的角度来看,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具有"卑宫室而尽力 ... #每日学论语#8.20【2017-1-27】 #每日学论语#8.20[2017-1-27] [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 ... #每日学论语#20.1【2017-12-4】 #每日学论语#20.1 [原文] 尧曰:"咨(zī)!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yǔn)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lǚ),敢用玄牡(x ...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二) 二.汤.文.武.周公之传 禹接受了舜托付的天下和"十六字心法",中原地区空前发展强大.禹的儿子启打破了禅让制,"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8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 再读《论语》(20) 1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有时不得不谋,不能不谋,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不在位并不重要.而 ... 【第201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20章》怎样理解“才难,不其然乎”?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20章>怎样理解"才难,不其然乎"?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 ... 素说《论语》:泰伯篇(二十) 素说《论语》:泰伯篇(二十)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本文开始品读<论语>第九篇"子罕篇",本篇主要核心是告诉人们安心立命的知识.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禹,吾无间然矣 ",谈到了孔子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