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不可避免!大型水泥集团继续抢占水泥窑协同处置市场
第五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时间:2021.3.26日-28日 地点: 济南危废盛会 大咖云集危废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发言、展位、赞助、火热招募中靳艳云 15340187079本次会议将结合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宏观政策背景,邀请从事危险废物政策研究、处置技术、运营管理、设备应用等领域数十位资深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深入探讨和分析危险废物产业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并就废酸、废盐、废催化剂、废活性炭、废包装容器、含重金属污泥、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危险废物等离子技术、协同处置技术、热裂解技术和装备等进行研讨,精准对接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理处置技术、设备和项目信息,推广最佳环境实践、设备及其项目,并为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及处置项目布局与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近两年来各大水泥集团均致力于生产线的转型升级, 中建材、海螺、金隅冀东、华新、华润、塔牌等诸多水泥集团企业纷纷上线协同处置生产线,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已然呈现爆发式增长。塔牌集团、海螺、东方希望、上峰水泥大力建设危废项目日前,塔牌集团发布公告称,将 出资2亿元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海螺集团下 枞阳海螺水泥布局规划年处理固废20万吨,分二期建设, 一期年处理能力10万吨,投资6000万元。项目利用海螺水泥两条5000t/d生产线,将污泥等固废引入水泥窑中高温锻烧,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重庆丰都县·东方希望集团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东方希望集团将在丰都县 投资20亿元新建水泥窑线协同处置固废项目。1月3日,上峰水泥发布消息称,企业子公司安徽省上峰杰夏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的危废许可证,意味着杰夏环境保护 16万吨/年运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項目竣工进入运作阶段。海螺创业2020年新签45个环保项目,其中固危废处置项目27个,垃圾发电项目15个,餐厨垃圾处置项目3个,已超额完成年度项目签约目标,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截止目前,海创公司已经成功取得固废处置项目21个,涉及处置规模约214万吨/年。

全国已获证水泥窑协同危废项目60多个 处置规模达368万吨/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已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60多个,处置规模约368万吨/年。其中,剔除8个资质仅包含HW33的项目后,综合类危废处置项目合计52个,处置规模约284万吨/年。我国焚烧类危险废物处 置合计产能634万吨/年,其中传统焚烧工艺占比55%, 水泥窑协同处置占比45%,占据了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 仅2020年各省市地区公示审批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固废项目达37个。

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利用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四条水泥生产线处置30万吨危险废物与3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泥。整个行业来看, 目前国内有水泥窑1700余条,乐观估计符合危废处置选址条件等影响规定的水泥生产线约300条左右,保守估计约200条左右。目前, 已取证项目60个,在批及再建项目约60个,整个水泥行业仍处于协同处置危废发展高峰期。

简单预估,未来若整个水泥行业的危废处置能力全部释放,年处置危废能力将达到1200-1800万吨/年。具体到企业来看,目前前三强分别是 红狮、海螺、金隅,三个企业的危废协同处置能力占整个行业危废协同处置能力的46%。目前来看,部分环保企业也敏感的注意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优势及发展潜力,积极布局,占有不小的比重。长远来看, 华新、华润、山水、中国建材、台泥等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正在积极发展该环保领域业务,未来随着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的迅速发展,以上排名必将发生剧烈变动。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截止目前我国已有20个省份(或直辖市)存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产能,其中产能规模居前的省份包括:浙江(66万吨/年)、河南(30万吨/年)、广西(22万吨/年)、江苏(22万吨/年)与福建(19万吨/年),规模前五名的省份,合计规模占比全国56%。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广东、山东、江苏等工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区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来源:环科智汇网固废资讯平台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第五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各有关单位: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安全、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等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短板,着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为协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环保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水平,促进危险废物产业上下游融合,助力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发展,无忧固废网联合行业权威机构于日在济南召开“第五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会议将邀请国家相关部门危险废物政策研究、技术研发、运营管理、设备应用等领域资深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共同探讨解决行业难题,推动危险废物处置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会议有关事宜如下,诚邀贵单位派员参加。一、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3.26-28日地点:济南二、会议主要内容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三、会议主要内容(一)会议报告时间会议内容3月26日 注册报到10:00-21:00注册报到3月27日第五届危险废物处置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主题报告09:00-17:00-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动态及其对危废行业的影响- “十四五”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能力建设规划思路- 危险废物环境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转移环境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解读- 危险废物鉴别管理- 危险废物分类分级管理- 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与数字化管理- 跨区域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模式探讨- 典型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解读- “无废城市”建设中危废利用处置技术选择-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相关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进展- 典型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营经验17:00-18:00对话: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协同发展3月28日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专题论坛(一)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专题论坛09:00-18:00-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废酸适用性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实践- 工业副产盐无害化与资源化新技术- 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回收新技术- 抗生素菌渣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实践- 电镀污泥和冶炼废渣中金属的回收技术- 废活性炭的再生与高值利用技术与实践- 精馏残渣的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 废漆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高浓度含盐废水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 炼化企业生化剩余污泥催化减量和无害化新技术- 新型膜技术在危险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等离子技术在危废处置的应用3月28日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专题论坛(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专题论坛09:00-18:00- 含油污泥工业连续化综合处理成套工艺及装备-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技术与设备- 疫情医疗废物的应急协同处置技术装备与案例- 危险废物集约模块化新型填埋技术与实践- 危废处理专用等离子体炬设备与应用- 冶金电弧炉设备处理危险废物实践- 无氧热解技术装备在危废领域的应用- 过热蒸汽碳化裂解装置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的应用-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智慧管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行诊断与提质增效- 危废行业的高效脱硫技术与设备- 危废焚烧余热利用及烟气无害化综合治理解决方案- 危废贮存库恶臭废气的高效收集系统- 优秀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路演-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3月28日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专题论坛(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专题论坛09:00-18:00-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相关政策标准解读- 相关省市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管理现状- 危险废物贮存的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理- 典型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管理- 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产品类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探讨- 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 危险废物第三方服务模式——小散工业源危险废物收集服务延伸- 危险废物跨区域转运制度探讨-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介绍-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运营管理经验分享- 危险废物包装标准化探讨- 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信息化平台- 危险废物智能化仓储系统- 危险废物运输新技术装备深度融合应用-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在线监测等相关设备选型及案例分析(二)供需对接此次会议将精准对接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理处置技术、设备和项目信息,推广最佳环境实践、设备及其项目,解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型企业技术推广难和项目、资本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企业发展。问题征集:本次会议面向全行业征集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相关技术或装备需求,以及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和业内精英现场答疑解惑。技术、设备征集:本次会议面向国内外征集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及示范工程案例,经专家委员会筛选后汇编成册,面向参会代表发放。四、组织单位主办单位:无忧固废网协办单位: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固废资源化研究室支持单位:昱源宁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参加单位1.危险废物监管、产生、经营、收集、运输、处理处置企业;2.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3.危险废物处置、收集、转运、在线检测等相关设备制造企业;4.投融资机构;5.相关媒体。六、企业展览为更好地搭建供需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共设置30个企业展位,展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并与客户面对面交流互动,实现精准匹配供需。七、收费标准A类(参会费用):2800/人(含会务、学习资料、场地、午餐)。B类(展位服务):10000元(含2个免费参会名额)。C类(演讲报告):详情咨询会务组。联系人:靳艳云咨询及报名联系方式电 话:15340187079微 信:760247380邮 箱:jinyanyun@51guf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