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塔的海洋”之--- 显通寺塔群
【大孚灵鹫】
--- 显通寺塔群·妙峰祖师塔 ---
在五台山“寺塔的海洋”里,显通寺是无可置疑的“台内第一寺”,无论是其宗教影响、历史源流、文物价值还是庙院的规模。最迟至北魏以来的一千五百年中,显通寺都是无与伦比的台内巨刹,历代大德高僧、优秀佛子层出不穷,按照一般的逻辑,显通寺肯定会有塔林。显通寺确实有一个塔群,但是远没有她寺院的规模和名声,也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雄伟,甚至都不能称其为塔群,更不用说是塔林了。这个事情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不去猜测这些原因,只看看古塔圈里流传的“显通寺塔林(群)”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显通寺·明、清·钟楼】
按照圈内塔友的资料汇总(《山西古塔文化》和《三晋古塔》这两本书中,均没有列出“显通寺塔林”这个条目),显通寺塔群位于其寺外西侧的山坡上,塔群中大约有塔“二十余座”。根据这个资料提示,我寻访核实的有关情况是这样子:
显通寺外西侧山坡上确实是一片塔林,是不是属于显通寺不大清楚,但里面确实有属于显通寺的塔,所以“显通寺塔林”这个命题好像存在,我也就用这个名目了。问题是这个塔林中根本不是“二十余座”塔,而是满布大半个山坡,其中最密集的一片至少也有150座,零星散布的就不好数去了。但是这些塔都是新塔,而且绝大部分还是近年才建造的新塔。当然,塔友汇总的资料肯定不是近年的,即便是三十年前,这里的新塔也远不止一二十个。所以,有塔友如果连新塔也统计的话,这个数目真不好弄清楚。
在这么一大片塔林中,大约有3个古塔和2个古塔遗址。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文物价值的就是妙峰祖师塔。当然由于塔林范围广袤,分布散乱,我并没有一个个查看所有的塔,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还有其他古塔存在。
【显通寺塔群·明、清·塔群一角】
妙峰祖师,俗姓续(也有写作“徐”的),名福登,明代平阳(今天的山西临汾)人。自幼便父母双亡,而祖师本人相貌丑陋,但佛性天成。12岁在近地寺庙出家,但是师兄弟们看他丑陋,都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祖师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逃出寺庙流落在街上要饭。18岁到蒲州万固寺拜高僧郎公为师,法号妙峰。自此祖师开始悉心听经受教,遍参高僧,很快禅性圆通。不过,妙峰祖师有超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喜欢以实绩参禅,到处修桥补路,建庙盖塔,现存著名太原永祚寺双塔,就是他受当时的晋王之请而组织建造的。大明万历四十一(公元1613)年因“声闻于上”,皇帝封他为“真正佛子”,不过祖师没能接到这个诏书就圆寂了。次年建塔于显通寺西的山坡上,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妙峰祖师塔”,所以“敕封妙峰真正佛子”的塔铭上落款“皇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吉旦”,距今400余年。
【妙峰祖师塔·明·塔基及塔座】
妙峰祖师塔由砖石混砌而成(只塔座石砌),塔前树立“敕赐真正佛子妙峰大师行实碑记”,识读流畅。塔身通高约17米;外观为八角五级密檐式,实心,和灵峰寺塔形制相同,但略显敦厚,不如灵峰寺塔轻秀。忽而看上去,就是灵峰寺塔的姐妹塔。
塔基方形高出地面约30厘米;塔座为素面束腰须弥座;塔身第一层正面塔铭下方券门洞式塔龛,深入塔身内,但用石堵塞,可能里面有造像;五层塔檐下均装仿木构四铺作枓栱,其中只有第一层檐下作垂花倚柱;其余铺作均相同,虽然细部造作精致,但总的形制不如灵峰寺塔具有早期特征。
塔身第二、三、四层每面均刻假门装饰;第二层仿木构平座勾栏,及第二、三层檐下的栱眼壁版,雕凿极其华丽;塔顶形制与灵峰寺塔不同,为盔型顶;刹座是束腰覆仰莲瓣座,雕制精美,刹尖为巨大的砖制葫芦宝珠,这些细节均保存完好。
台内的古塔虽数量巨大,但多是石雕的小型喇嘛塔和幢式塔,偶尔有几座砖构也多是素面的喇嘛塔,艺术价值一般。而妙峰祖师塔体形较大,构造美观,保存完好,在台内古塔中也算鹤立鸡群了。
【远清律师塔·明·塔座(网图)】
在妙峰祖师塔前方百余米处,还有一座远清律师塔。远清律师,新安(今天安徽歙县)人,俗名澄芳,姓氏失考,也是明代五台山显通寺的一位圆通大德,被赐紫衣金钵锡杖。显通寺(当时叫圣光永明寺)曾因他的德行和主持一度“法戒大兴”,后“遗塔一区,长峙五台”,就是这座雕凿精致,保存完好的石塔。
该塔通身石砌,高约8米。塔基座均为八边形。塔座为两层束腰须弥座,雕凿有精美的图纹:下层每面雕刻神龙祥云,倚柱为圆形束腰柱;上层每面镌诸佛菩萨,倚柱刻作金刚力士,生动传神。
与精美的塔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其上圆形覆钵塔身完全素面,唯正面上部砌出一方形深龛,龛内已空空,不知是装砌塔铭还是存放佛像;相轮五级转为八边形,边缘上凿刻成勾头滴水形象,较为粗糙;而华盖雕作复又细致,边缘云板,下皮莲瓣;刹尖为莲花座上置一枚葫芦宝珠。
除妙峰祖师塔和远清律师塔外,塔群中还有一座“清山大和尚塔”保存较好,塔铭及立碑都在,识读清晰:“显通堂上示寂高僧翁讳真洪号清山大和尚。大明万历年间生于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大清顺治十一年二月同众示寂。孝徒如恩、如圣、如慧;孝孙性量、性悟、性朗。孝法侄如成,侄孙性元,重孙海王等立。同治十一年七月”。
清山大和尚塔是一座制作简易粗糙的喇嘛塔,方形须弥塔座,塔身通高约4米。该塔在塔群中颇有代表性:除非近年建造的新塔多为花岗岩,当代早期以至上溯到清代民国的同类型塔多是这样的制作水平。特别是现代早期新立的塔,由于无人管护,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就造成了这种“破落户”的形象,猛一看上去貌似旧塔,其实都是现代塔。
当然,由于塔群中数量太多,分布范围广大,我并没有挨个察看。其中有这样的古塔被我遗漏也是可能的。不过,这种外观上新旧莫辩的塔是少数,遗漏的几率不大。
在塔群边缘地带还残留着一个覆钵塔身,没有其他构件。
另有一块保存完好的石碑,内容可识读,是显通寺一个叫“庄觉义定旺”的僧人被皇帝敕封为“都纲”,让他随时修缮显通寺。刻立时间是“成化十七(公元1481)年六月二十九日”,这个事情有案可查。虽然碑中并未提到“塔”字,但按照五台山“碑塔同立”的规律,这里应该有个塔,可能是后来被毁了。
显通寺塔群的寺外部分大致就这么个现状。按照我查勘寻访的见闻,这个塔群里应该不止这么几个古塔,可能有其他(甚至不少)的古塔由于各种原因被毁了。因为现存的这几个古塔及遗址,分布没有规律,彼此间的距离也很大。
有网上旅游者的图片资料显示,塔群范围还有别的残塔,但我没看见。有可能是被人挪走了,或是被清理掉了,或者拼装在了别的地方,如今显通寺塔群的现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种情况极易发生。即便不是故意的破坏,工程建筑客观上也需要清理现场。
我之所以同意用“显通寺塔群”这个名字,也不光是因为寺外那片塔群中确有属于显通寺的塔,也因为显通寺内还有几个常被人说起的古塔,包括两个铜塔、两个残石塔和一个木塔。
两个铜塔树立在显通寺第四进院,千钵文殊殿和铜殿之间“清凉妙高台”上的左右两侧。这铜塔原本有5座,象征五台,后来失落了3座。所剩这两座铜塔均铸造于“大明万历三十八(公元1610)年中秋”,是当时圣光永明寺(即今显通寺)僧人胜洪化缘所铸造,助缘人均来自四川。
东边一座叫“成所作智塔”象征北台,西边一座叫“妙观察智塔”比喻西台。这两座塔的外观一模一样(细节不同),都是相轮13级的喇嘛塔,基座均为方形石砌,高约1.5米;塔身及塔刹为铜铸而成,全塔通高约7米;覆钵和刹身空心,中铸坐佛一尊;塔身外表满铸诸佛、胁侍、菩萨、罗汉、天王、神兽、殿塔、海浪、飞云,甚至还有一座拇指大的“土地庙”等,作为铸造品来说,堪称完美。
显通寺铜双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塔”,充其量也就是“塔型艺术品”,但其体量较大,国内更有同类实物,大家也约定俗成把它当做“塔”,也就不再较真了。
两座残石塔都是幢式塔,置于显通寺无梁殿内右间,因为堆积在黑暗大殿的角落里不可全观。其中的一座塔铭朝向里边看不到内容。另一座塔铭及相邻的一面侥幸暴露在外,塔铭作“预修功德之幢”,另一面隐约能读出中有“五台山僧正”“事净(悟)大师省()”等字样。这个“省()大师”暴露了该塔的时代--- 在七佛寺塔幢中有一个叫做“省琴”的塔主,时代是宋元丰三年,因此该塔也当是宋代无疑。
这两座残幢式塔都只剩塔身了,塔身高约1米多,但殿内尚残留石塔构件两个,不知道属于这两个塔,还是属于别的塔。
显通寺木塔也在这间殿内,此物并非显通寺所有,原属杨柏峪村的栖贤寺,刻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供奉在该寺天王殿。栖贤寺建造于元代,“文革”中连同寺属的一座明万历辛丑年所建“五层六角普同砖塔”同时被毁,而这座木塔侥幸残存了下来,被移到显通寺保管。
木塔置于高约1.5米的砖砌基座上,全塔通高约10米,为八角十三级楼阁式。这个实质上是模型的木制塔型工艺品,确实雕凿精美,尽管它完全是一榫一卯搭建起来的构筑物,但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塔”。圈子里有人当它是塔,有人不把它算在塔内,我本人属于后者。如果这样的模型都算“塔”的话,那应县木塔就不孤独了......
这样显通寺塔群寺外有古塔及遗址5座,寺内有4座,共有古塔9座,如果有人愿意把那个木塔算入的话就是10个。这就是塔友圈内流传的“显通寺塔群”的现状,这个状况与号称“台山首刹”的显通寺的影响及声誉确实极不相符,这也说明五台山寺院中确有这么一个特殊现象,就是不注重建塔,不知道为什么。
在五台山数以百计的历代寺庙中真难得见一座“像样的”塔,虽然五台山的古塔数以百计,但是其整体水平,无论是年代、体量、形制或技术含量确实十分的低下,屈指数来,也就塔院寺大白塔和圆照寺金刚宝座塔还能一说,也仅能一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