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运河,另一种选择方案
松辽运河,是一个连通松花江和辽河的河流连通计划。松辽运河最初萌牙于清代康熙时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正式提出了松辽运河计划。清亡后,民国政府也曾就松辽运河展开水文地理调查。但由于时局动荡,最终都胎死腹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松辽运河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想,自然也在政府的关注范围,并为此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991年底,松辽委提出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报告,建议在松花江和辽河之间建设调水工程,实现“北水南调”,解决辽河流域缺水问题。1994年国家计委批准了该报告,松辽运河正式进入工程规划研究和实施阶段。
松辽运河计划最初的设想主要是发展航运,而新的运河设想则是以调水为主,并兼顾航运发展。计划设想以西流松花江干流哈达山水库与嫩江流域的月亮泡水库取水,两条输水渠道于后八方汇合 后,在太平川附近穿越格辽分水岭,在双辽附近注入西辽河干涸故道。为尽量引调松花江洪水期水量,最大调水流量拟定为400~500m³/S。
不过这个计划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完达山水利枢纽是平原航电工程,蓄水量不高,无法满足大规模调水需要。其次,西辽河干流通辽-双辽段,断流已接近20年,河床早已抬高,已经不能容纳超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第三,东北平原西部人口稀少,经济规模较小,不利于内河运输发展。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个人觉得可以偿试采用新的运河方案,从而降低其负面效应。具体的方案是,将现有的松辽运河方案一分为二,分为辽嫩运河和松辽运河两个运河方案。
辽嫩运河自月亮泡水库取水,沿现方案路线南下,工程以引水为主。由于引水量减少,人工河道开挖宽度可适当缩减,工程量大幅减少。同时也能将径流量控制在西辽河河床的容纳范围,避免最终旱灾变水灾的可能性。
而松辽运河则与之分离,改为在东北平原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兴建。新的松辽运河南起东辽河,经长春、吉林,最终连通哈尔滨。新的松辽运河以航运为主,兼顾调水需要,通过连结松花江和辽河的一系列支流而形成。这条运河从哈尔滨向南,连通吉林、长春、沈阳、鞍山、营口等东北主要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基础好,航运的客货源有保证,更有利于其发展。
新方案在松花江的引水点,其引水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新的松辽运河其引水点位于丘陵低山区,有利于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整个地形呈中间高两头低,横穿多条河流中上游,水资源有保证,既能满足向辽河流域调水,又能保证松花江中下游不至于因为调水而生态恶化。东北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新运河中间高两头低的地势走势,也有利于雨季分洪,降低松花江中游发生洪灾的几率。
新方案提升了运河的经济价值,同时尽可能降低运河的负面效应,从而提升了其综合效益。而且一条运河拆分成两条,也扩大了运河的覆盖范围,使其利益最大化。个人看来,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