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内外因证治

三因论:“ 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野狼毒虫,金疮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金匮》有言∶千般难,不越三条,以此详之,病源都尽。如欲救疗,就中寻其类例,别其三因,或内外兼并,淫情交错;推其深浅,断其所因为病源,然后配合诸证,随因施治,药石针艾,无施不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凡因不内不外而致风中者,亦各从其类也。如新沐中风,名曰首风;饮酒中风,名曰漏风,又曰酒风;入房中风,名曰内风,又曰劳风。治之各有方。

附子摩头散

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头痛不可以出,至日则少愈,名曰首风。

大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盐(等分),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 上,令药力行。

麋衔汤

治因醉中风,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浴,骨节懈惰,不欲自劳,名曰漏风。

泽泻 白术(各一两) 麋衔(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酒饮任调下,食前服。

附子汤

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附子(生去皮脐) 人参(各半两) 茴香(炒) 茯苓 山药(各一分)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2、疟病不内外因证治

病者发寒热,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以岁运推之。

病者寒热日作,梦寐不祥,多生恐怖,名曰鬼疟。宜用禁避厌禳之法。

病者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南方多病此,名曰瘴疟。当随方土所宜治之。

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 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六腑无疟,唯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证。

病者经年不瘥,瘥后复发,远行久立,下至微劳,力皆不任,名曰劳疟。亦有数年不瘥,百药不断,结成 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母疟。

以上诸证,名状不同,各有治方,宜推而用之。

麻黄白术汤

治伤风寒暑湿,不留经络,与卫气相并,病以日作,寒热交煎。

麻黄(去节汤浸) 白术 茯苓 桂心(各一两) 陈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 半夏曲紫苏 乌梅(各三分) 干姜(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当发日空心一服,临发一服尤妙。亦治时疫。

治一切疫疟。(方见疟病外所因门)

红效疟丹

治鬼疟殊效。

真阿魏(半两) 桃枝 柳枝(各长一尺七茎) 雄黄(通明好者,半两,别研) 辰砂(一钱,别研,留一半),上为末,以重午日五家粽角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所留一半为衣。遇发时,用净器水摩一丸,涂鼻尖并人中;未退,以冷水服一丸。合时须用五月五日。

大正气散

治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姜汁制) 桂心 甘草(炙) 干姜(炮) 陈皮(各一两) 茱萸(半两,微炒),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兼治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清脾汤

治胃疟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战既已,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或先热后寒,先寒后热,寒多热少,寒少热多;或寒热相半;或但热不寒,但寒不热;或隔日一发,一日一发;或三日五日一发者,悉主之。

浓朴(厚朴四两,姜制炒) 乌梅(打去仁) 半夏(汤去滑) 青皮 良姜(各二两) 草果(去皮,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未发前并三服。忌生冷油腻时果。此药温脾化痰,治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噫醋吞酸,自可常服。

常山饮

治劳疟。虚人老人皆可服。

常山 穿山甲(醋炙) 木通 秦艽(各一分) 辰砂(半字,别研) 甘草(炙,半两),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三盏,乌梅、枣子各七枚,煎半盏;再入酒一盏,煎至八分,去滓,入辰砂温服。

老疟饮

治久疟结成 瘕癖在腹胁,诸药不去者。

苍术(泔浸) 草果(去皮) 桔梗 青皮 陈皮 良姜(各半两)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去滑)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炙) 桂心 干姜(炮,各三钱) 紫苏叶 川芎(各二钱),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盐少许,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日三夜一,仍吞下后红丸子。

红丸子

治食疟尤妙。

蓬莪术 京三棱(各二两,醋煮一伏时) 胡椒(一两) 青皮(三两,炒香) 阿魏(一分,醋化),上为末,别研仓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搜和丸,如梧子大,炒土朱为衣。每服五十丸至百丸,以老疟饮下。古方虽有鳖甲煎等,不特服不见效,抑亦药料难备。

妙应丹

治诸疟,无问寒温久近悉主之。

黄丹(三分,炒) 木香(半两,碾为细末) 青皮 陈皮 吴茱萸(各半两,米醋二升熬青皮以下三味至一升,去滓,再熬醋成膏),上以黄丹、木香为末,入醋膏内,搜和为丸,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十丸,当未发前一食顷白汤下;再将前三件滓添木香半两为末,别研入黄丹三分和匀,以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治疟亦妙,名曰捷丹。

红散子

须当发日早晨服。

黄丹(炒色变),上入好建茶合和二钱匕。白汤调下;或温酒调,不入茶。

疟丹二方

雄黑豆(四十九粒,重午日井水浸,次日取去皮,拭干,研为膏) 真砒(一钱,研细,入豆膏内研匀),上五月五日午时丸,如绿豆大,控干,辰砂为衣,密器封之。发日空心井花水下一丸。忌见鸡犬。若女人病,令男子闭目送入口。忌热食一日。孕妇不得服,于发日以缝帛系一丸于右臂上。小儿不能吞,随男左女右系之。

又方

黄丹(不以多少),上五月五日,用独头蒜煨熟研细,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当发前一食顷桃、柳枝煎汤调下。

塞耳丹

青黛 桂心 砒 巴豆 硫黄(等分),上并不去皮壳,不修治,为末,以五月五日五家灰粽角为丸,枣核大。绵裹定,当发日塞耳中,男左女右。忌荤腥。

3、不内外因咳嗽

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因房劳伤肾;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肺;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

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假如尺脉浮涩而数,则知伤肾;右关脉濡,则知饮食伤脾;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口者,即是不内外因,皆类推。

4、不内外因腰痛论

肾着腰痛,腰冷如冰,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腰以下冷重如带五千钱,因作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痛者,伛偻肿重,引季胁痛,因于坠堕,恶血流滞;及房劳疲力,耗竭精气,致腰疼痛,准此,从不内外因补泻施治。

5、不内外因心痛证

久积心腹痛者,以饮啖生冷果实,中寒不能消散,结而为积,甚则数日不能食,便出干血,吐利不定,皆由积物客于肠胃之间,遇食还发,名积心痛。及其脏寒生蛔致心痛者,心腹中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腹热涎出,病属不内外因。方证中所谓九种心痛,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注,曰去来痛者,除风热冷属外所因,余皆属不内外。更有妇人恶血入心脾经,发作疼痛,尤甚于诸痛。更有卒中客忤,鬼击尸疰,使人心痛,亦属不内外因。

蜜附汤

治心腹疼痛,或吐或泄,状如霍乱。及疗冒涉湿寒,贼风入腹,拘急切痛。

附子(生去皮脐,切作四片,以白蜜煎令附子变色,以汤洗去蜜,切,半两) 桂心 芍药(各三分) 甘草(炙,四钱),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秘结,入白蜜半匙,同煎。

麻黄桂枝汤

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动。

麻黄(去节,汤浸,焙干) 桂心 白芍药 细辛(去苗)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 香附(炒去毛,各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秘,入大黄如博棋大两枚煎。

加味小建中汤

治心腹切痛不可忍,按轻却痛,按重则愈,皆虚寒证,服热药并针灸不瘥,此药主之。

桂心(三分) 甘草(炙,半两) 白芍药(一两半) 远志(去心,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入饧糖一块如皂荚子大,煎令熔,食前温服。

鸡舌香散

治心腹卒痛。安胃进食,调冷热,定泄泻,老少通用。

丁香(一百枚) 甘草(半两) 高良姜(一两) 白芍药(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陈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服。王启玄子序云∶初余为禁队,因此证处与御医,使令施用,后至富贵,乃由此始。

诃子散

治心脾冷痛不可忍,一服见效;及老幼霍乱吐泻,其效如神。

诃子(炮去核) 甘草(炙) 浓朴(姜制炒) 干姜(炮) 草果(去皮) 陈皮 良姜(炒)茯苓 神曲(炒) 曲 (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候发刺不可忍时,用水一盏,煎七分,入盐服;如速则盐点。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虫痛、疰痛、风痛、悸痛、食痛、饮痛、冷痛、热痛、往来痛。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在心胸,并冷肿痛,上气,落马坠车,瘀血等疾。

附子(三两,炮去皮脐) 野狼毒(炙香) 巴豆(去皮心膜,炒秤,一两) 人参 干姜(炮) 吴茱萸(浸洗,各一两,炒),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空腹温酒下三丸;卒中恶心痛,不能言,服三丸。

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 癖疔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方。

苏合香油(入安息香内) 熏陆香(别研) 龙脑(各一两) 白术 丁香 朱砂(研,水飞)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乌犀(镑) 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 香附子(去毛)诃子(煨去核) 麝香 荜茇(各二两),上为末,用安息香等膏同炼蜜旋丸,如梧子大。早朝井花水温冷任意化下四丸;老人小儿一丸,温酒化服亦得。辟邪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缝袋盛带之。

撞气阿魏丸

治九种心痛,五种噎疾, 癖气块,冷气攻刺;及脾胃停寒,胸满膨胀,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血气血刺等。

阿魏(二钱半,酒浸一宿,以面为糊) 胡椒(二钱半) 甘草 茴香(炒) 川芎 青皮 陈皮丁香皮(炒) 蓬术(各一两,炒) 缩砂仁 桂心 白芷(炒,各半两) 生姜(四两,切作片,用盐一两淹一宿,炒黑色),上为末,阿魏糊为丸,如鸡头大,每药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二粒至三粒;妇人血气,醋汤下;常服,茶、酒任下二粒,并嚼细咽,食前。

仓卒散

治气自腰腹间,挛急疼痛,不可屈伸,腹中冷重如石,痛不可忍,白汗如洗,手足冰冷,久不瘥,垂死方。

山栀子(四十九个,连皮烧半过)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上为末。每服二钱,酒一小盏,入盐少许,煎七分,温服。又治胸痞切痛。

失笑散

治小肠气痛,及妇人血痛,心腹绞痛欲死十余日,百药不验,服此顿愈。

五灵脂 蒲黄(微炒,各等分),上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呷服。(方见前疝门)

6、不内外因证治

病者饮酒过多,及啖炙爆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或堕车马,打扑伤损,致血淖溢,发为鼻衄,名折伤衄。

加味理中丸

治饮酒过多,及啖炙爆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炮) 干葛 川芎(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花蕊石散

治一切金疮,打扑伤损,猫犬咬伤,并于伤处糁敷;或内损血入脏腑,壅溢作衄;及妇人产后,败血不散。

花蕊石(细研,一斤) 上色硫黄(研细,四两),上二味,拌匀入藏瓶中,以纸筋捣黄泥固济,候干,焙令热透,以砖藉,用白炭一秤,顶上发火烧灰尽,候冷,取出再研极细。诸脏伤,及妇人产后瘀血不行,并用童子小便温酒调一二钱匕,取瘀血即效。

白芨散

治鼻衄立效。

白芨(不拘多少),上为末。冷水调,用纸花贴鼻HT 中。一法,用黄胶汤令软,贴鼻HT 中。

7、不内外因证治

诸饱食脍炙,恣飧奶酪,水陆珍品,脯醢杂淆,快饮寒浆,强进旨酒,耽纵情欲不节,以胃为五脏海,因脾气以营运,胃既 胀,脾脏停凝,脏气不行,必致郁发,遂成吐利,当从不内外因治之。

红丸子

治脾胃虚冷,饮食不节,宿食留饮,聚癖肠胃,或因气不调,冲冒寒湿,忽作霍乱,吐利并作,心腹绞痛,肠胃缠刺,疲 不胜。

蓬术(锉) 三棱(锉,各二两,同以米醋煮一伏时) 胡椒(一两) 青皮(三两,炒) 阿魏(一分),上为末,醋化阿魏,入陈米粉为糊丸,如梧子大,矾朱为衣。每服一百丸至二百丸,煎生姜甘草汤下。

胡椒汤

治霍乱吐利为佳。

胡椒(七粒) 绿豆(三七粒),上为末。煎木瓜汤调下。

诃子散

治心脾冷痛不可忍,一服见效;及老幼霍乱吐泻,其效如神。

诃子(炮去核) 甘草(炙) 浓朴(姜制炒) 干姜(炮) 草果(去皮) 陈皮 良姜(炒)茯苓 神曲(炒) 曲 (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候发刺不可忍时,用水一盏,煎七分,入盐服;如速则盐点。治老幼霍乱吐利,一服取效。(方见九痛门)

8、三因吐血证治

病者诸血积聚,合发为衄,而清气道闭,浊道涌溢,停留胸胃中,因即满闷,吐出数斗至于一石者,名曰内衄;或因四气伤于外,七情动于内,及饮食房劳,坠堕伤损,致荣血留聚膈间,满则吐溢,世谓妄行。

桂枝栝蒌根汤 治伤风吐血。治伤风汗下不解,郁于经络,随气涌泄,衄出清血;或清气道闭,流入胃管,吐出清血,遇寒泣之,色必瘀黑者。

桂心 白芍药 栝蒌根 甘草(炙) 川芎(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服。头痛加石膏。(方见外因衄血证治)

五苓散 治伤暑吐血。治伏暑饮热,暑气流入经络,壅溢发衄;或胃气虚,血渗入胃,停留不散,吐出一二升许。(方见伤暑门。治衄则以茆花煎汤下,屡用得效)治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伤寒温热,表里未解,烦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黄胆湿疫。

泽泻(二两半) 桂心(一两) 猪苓(去皮) 赤茯苓 白术(各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下,不以时,服讫,多饮热汤,汗出即愈。(方见外因衄血证治)

除湿汤 治伤湿吐血。治冒雨着湿,郁于经络,血溢作衄;或脾不和,湿着经络,血流入胃,胃满吐血。

茯苓 干姜(各四两) 甘草(炙) 白术(各二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六分,去滓服。加川芎二钱。最止浴室中发衄。(方见外因衄血证治)

金屑丹

治三因吐血;及衄血下血,一切血溢妄行。

叶子雌黄上一味,为粗末,入枣肉内,线系定,满着汤煮,用黑锡对雌黄斤两,熔作汁,倾入汤,煮一日,添汤候冷,取出雌黄洗净,干研为细末,却以煮药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黑锡煎汤下。

8、滞下三因证治

病者滞下,人皆知赤为热,白为寒,而独不知纯下清血为风,下如豆羹汁为湿。夫六气之伤人,初无轻重,以暑热一气,燥湿同源,收而为四,则寒热风湿,不可偏废。古方云∶风停于肤腠后,乘虚入客肠胃,或下瘀血,或下鲜血,注下无度,湿毒下如豆羹汁,皆外所因之明文也。古方有五泄,因脏气郁结,随其所发,便利脓血,作青黄赤白黑之不同者,即内所因也。又饮服冷热酒醴酰醢,纵情恣欲,房室劳逸,致损精血,肠胃枯涩,久积冷热,遂成毒痢,皆不内外因。治之,先推其岁运以平其外,察其郁结以调其内,审其所伤以治不内外,使条然明白,不至妄投也。

白头翁汤

治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瘥。

白头翁(二两) 黄连 柏皮 秦皮(各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服。

桃花丸

治冷痢腹痛,下如鱼脑白物。

赤石脂( ) 干姜(炮,等分),上为末,蒸饼糊丸。米饮下三五十丸。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 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见失血门风痢下血证)

露宿汤

治风痢纯下清血。

杏仁(七粒,去皮尖) 若木疮(一掌大) 乌梅(两个) 草果(一个) 酸石榴皮(半个) 青皮(两个)甘草(二寸),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二碗,生姜三片,煎七分碗,露星宿,次早空心服。

苦散

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不化。

黄连(去须,锉如豆) 吴茱萸 白芍药(锉如豆,各二两,同炒令赤色),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驻车丸

治冷热下痢肠滑,赤白如鱼脑,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

黄连(六两) 阿胶(麸炒) 当归(各三两) 干姜(炮,二两),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至一百丸。

万金散

治冷热痢。

罂粟壳(一两,赤用蜜炙,白不炙,赤白杂半生半炙) 橘皮 甘草(并如上法,各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以百沸汤七分盏,急用盏盖之,候温澄清者服。血痢,入乌梅一个。罂粟壳,《本草》不说治痢,近用之极效,其功不下地榆、黄柏、秦皮,但性紧涩,服之则呕,不可不知。

固肠汤

治肠虚下痢,赤白频并,日久无度,老幼产妇,俱可服之。

罂粟壳(三两,醋浸炙稍黄) 枳壳(麸炒去瓤) 白芍药(各二两) 橘红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诃子(煨去核) 木香(煨) 人参 白姜(炮,各半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三圣丸

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及泄泻注下。

柏皮(大浓者,去粗皮切) 大蒜(细切研) 罂粟壳(去瓣细切,各等分),上三物,一处捣筛过,粗者更捣,同淹一宿,次日慢火炒香熟,亦旋筛取细者,余更炒,不尔,则细者焦,碾为末,粟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断下汤

治下痢赤白,无问久近长幼,皆可服。

罂粟壳(炙,十四个,去瓣) 草果(一个,不去皮炒) 白术(一钱) 甘草(炙,半钱) 茯苓(一钱),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一大碗,姜七片,枣七个,煎至一大盏,分二服,空腹。或下纯赤,加黑豆二十七粒;白则加炮干姜一钱。

浓肠汤

治下痢赤白罂粟壳(八两,锉炒) 地榆(六两) 白术 紫苏叶 木瓜干(各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水煮木香丸

治肠胃虚弱,风湿进袭,泄泻水谷,滞下脓血, 刺疼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当归(洗) 芍药 甘草(炙) 诃子(去核,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切,姜制)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缩砂仁 木香(炮,各一分) 罂粟壳(切醋淹炒,五两),上为末,蜜丸一两作五丸。每服一丸,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

【料简】

凡血得热则淖溢,故鲜;得寒则凝泣,故瘀。当审其风热风冷二证,与蛊利大别,外有血痔、血枯、内衄、酒利、肺疽、肠胃蓄瘀、远近血等,各有门类,不可混杂。古方云∶积冷积热,及水谷实而下利者,并以大黄汤下之。《养生方》亦云∶大则疏涤之。更不知有寒热风湿虚实之不同,后人寻即妄用,被害者多矣。吁,可伤哉。

9、三因证治

病者喜怒不节,忧思兼并,致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随气上厥,逢脑之虚,侵淫眼系,荫注于目,轻则昏涩,重则障翳,眵泪努肉,白膜漫睛,皆内所因;或数冒风寒,不避暑湿,邪中于项,乘虚循系以入于脑,故生外翳,翳论中所谓青风、绿风、紫风、黑风、赤风、白风、白翳、黄翳等,随八风所中,变生诸证,皆外所因;或嗜欲不节,饮酒无时,生食五辛,熟啖炙爆,驰骋田猎,冒涉烟尘,劳动外精,丧明之本,所谓恣一时之游佚,为百岁之固愆,皆不内外因。治之各有方。

《千金》神曲丸

明目,百岁可读细书。常服益眼力。

神曲(四两) 磁石(二两, ,醋淬七次) 光明砂(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米饮服五丸,食前日三服。

羌活散

治风毒瓦斯上攻,眼目昏涩,翳膜生疮;及偏正头疼,目小黑花累累者。

羌活 川芎 天麻 旋复花 青皮 天南星(炮) 本(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七叶,煎七分,食后服。一法,入牵牛末二两,以生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酒任下二三十丸。

白蒺藜散

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 肉攀睛。

白蒺藜(炒去角) 防风 甘草(生) 僵蚕(去丝觜,各一两,直者) 南星(一两半,黑豆二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秤,不用盐豆) 甘菊花(三两,生),上为末。每服二钱,煎甘草汤下,食后服。忌炙爆。

洗肝散

治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

白蒺藜(一两半) 防风 羌活(各半两) 马牙硝(二两) 甘草(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食后服。

椒红丸

明目,暖水脏,补虚方。久服驻颜,缩小便。

川椒(取红,四两) 巴戟(去心) 金铃子(锉炒) 茴香(炒)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为末,山药三两为末,酒煮糊,搜为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三五十丸。

煮肝散

治眼赤。有耳痒证,则用四生散,入羊子肝煮。甚妙。

四生散:黄耆、川羌活、沙苑、蒺藜、白附子(生用)各等分,为细末。(方见癫风门)。每服四钱匕,盐酒入羊子肝煮,空心温服。羊子肝即羊肝上小片子者是。

驱风散

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或上下睑 赤烂,翳肉侵睛。

五倍子(一两,去尘土) 蔓荆子(一两半,洗),上为锉散。每服三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清热洗,留滓,二服再煎。

立胜散

治风毒攻眼,及时眼隐涩,羞明肿痛。

黄连 黄柏 秦皮(去粗皮) 甘草(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一枚,灯芯七茎,煎数沸,去滓,以新羊毫笔蘸刷眼,候温,即用手沃之。一法,不用黄柏、甘草,有黄芩、防风。

神仙照水膏

治障翳。

蜡(一两) 黄丹(一两,水飞) 蛇蜕(一分,烛烧) 水银(一钱) 初生乌鸡壳(一个),上用柳木槌研细,滴蜡为饼。临卧用之,候天明,将水照眼,药堕水中,膜尽去。

柏竹沥膏

治一切赤眼障翳。

慈竹(一段,去两头节) 黄柏(去粗皮刮细者,满填竹内),上用砖对立,置竹砖上,两头各安净碗,以干竹火烧令沥出,尽收之,以钗股铜箸点。

通利膏

治眼赤涩,翳膜遮障,时多热泪。

杏仁(二十一个,口去皮尖嚼细) 乳香(皂子大) 轻粉(一字),上旋入口中都嚼,候津液满口,吐出瓷器中,置火上令四边沸,以绵滤别盏中,入生脑子如皂子大,研匀,再滤过,以铜箸点之。

通神膏

治眼生翳膜,赤脉 出,涩痒疼痛有泪。

沙蜜(四两) 青盐 麝香(各一字) 乳香 砂(滴淋过) 枯矾(各半字) 当归(半钱) 黄连(一钱),上件乳钵内研破,同蜜入青竹筒内,密封阁定,煮半日,浓绵滤过,点眼。

蛤粉丸

治雀目,不拘久近,但日落便不见物。

上色蛤粉(细研) 黄蜡(等分),上熔蜡搜粉为丸,如枣子大。每用猪肝一片二两许,批开,裹药一丸,麻线缠,瓮器内水一碗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吃肝,以知为度。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0)

相关推荐

  • 千方百剂:附子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附子散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炮.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山茱萸(去核.一两) 细辛(一两) 山芋(一两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效 ...

  • 千方百剂:丁香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丁香汤 [处方] 丁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干姜(炮裂)3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藿香叶3分,麝香(研)半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胃 ...

  • 千方百剂:当归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当归汤 [处方] 当归 干姜 芍药 阿胶各6克 黄芩9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效与作用] 主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 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 ...

  • 【赵绍琴:谈胆囊炎6种情况的证治】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克,黄芩10克,旋覆花10克,片姜黄 ...

  • 于书庄:中风病恢复期针灸证治及医案

    专家简介 于书庄,男,1924年生,河北省安次县人.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祥学医十年,1951年在京开业行医,1953年在北京中医学校任针灸教员.于书庄在临证中善于运用"气至病所 ...

  • 施今墨丨各种失眠的证治

    余多年临床所见之失眠有四种情况: 1.入睡不能: 2.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 3.时睡时醒极易醒觉. 4.似睡非睡,乱梦纷纭. 以病因论,可分十余种不同因素皆能导致失眠. 1.心肾不交失眠者,多属 ...

  • 周绍华  抑郁症证治经验

    周绍华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 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 ...

  • 刘渡舟:我来系统谈谈心慌心悸的证治(收藏)

    I导读:刘渡舟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并配上医案把心悸的大部分情况都说得非常清楚,有全景蓝图在胸中临,证可以鉴别开来各式各样的心悸,这样使用经方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文章是干货,建议收藏反复看~ 试论心悸的证 ...

  • 【名家针方】于书庄:中风病恢复期针灸证治及医案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专家简介 于书庄,男,1924年生,河北省安次县人.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 ...

  • 【临床医案:临床胆病证治验案】

    胆属六腑之一,内藏胆汁,清而不浊,故称"中精之府".因其形体中虚,属之于腑,藏而不泻,又类于脏,所以<内经>又名之为"奇恒之府".胆附于肝,胆汁来源 ...

  • 名老中医王子平的骨伤证治经验

    一.活血舒筋汤 [组成]当归9g 赤芍9g 片姜黄9g 伸筋草12g 海桐皮9g 落得打9g 羌活6g 独活9g 路路通12g 陈皮6g 续断12g 松节6g 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舒 ...

  • 【朱莘农:“夹阴伤寒”四期的证治】3

    夹阴伤寒,古方书无此病名.但一般认为,此病从色欲中得来,是年轻人易患之危险疾病,言下有谈虎色变之概. 予以为此证非单指入房致病而言,其阳虚阴盛,伏寒化热者,主要是体质先亏,真阳不足,不能鼓邪外达,以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