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刘邦

栈道这种常见于险峻山区的道路形式,是在陡峭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在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今人所见关于栈道最早的记载是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在二千多年前是人类历史上的杰出创举。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与古长城相比,栈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沟通,如《战国策·秦策》中秦丞相范睢所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在中国,古栈道与大运河、长城一并,被列为古代三大杰出建筑,在军事防备、物资运输、民间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栈道,即古人为了解决崇山峻岭中的交通问题,尤其像秦岭这样的天然屏障,而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一侧及拐弯处,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在有些地方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