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些朋友会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我们买的保险用不到就是亏了?
图源:网络
比如,过去没有导航的年代,如果不堵车的话到机场需要一个小时,但是实际上我们会在什么时间出发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预留比一个小时更多的一段时间。就算现在有了导航,可以看到实时的路况以及预估到达的时间,我们一般也都会提前出发。
这是为什么?其实就是为了防止万一路上出现问题而赶不上飞机。那如果没有堵车,提前的时间是否就亏了呢?我们其实并不会这么想。因为赶上飞机是我们的目的,而且很重要,值得我们这样去做。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车里总是会放一个备胎;愿意为更好的奶粉付出更多的钱。
那同样的,大家购买保险的目的又是什么?是对自己的保护和对不确定风险的一种防范,更多的是对家庭、家人的爱与责任。因为我们的家庭对自己非常重要,比赶飞机这件事情重要的多,我们不希望那些未知的风险给他们带来伤害。可是风险总是不确定、不可控、不可预知的,所以在能力范围内通过保险这种金融工具,将威胁到自己家庭财务安全的风险转嫁出去,成了越来越多家庭面对风险时的一种主动选择。
以前在大航海时代,出海的那些水手年轻力壮,是家庭的顶梁柱。但一旦遇到海难,身后的妻子和孩子们会面临巨大的生活挑战。所以大家自愿地拿出一部分钱,集中保管,以防万一有人遇到不幸,这笔钱就可以作为补助,帮助需要的家庭度过难关--这就是保险最原始的意图与想法。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保险的核心作用始终没有变化。试想,如果我们是需要出海的水手,谁不愿意付出那一点点钱呢?谁又会觉得用不到就亏了呢?其实每个家庭的收入、结构不尽相同,对未来的规划也不一样,对保险的侧重点也就应该有所区别。比如,刘先生的太太刚生了孩子,作为这个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他,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针对自己健康的风险规划,以确保如果有任何事情发生,可以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财务上的保护。
而对于另一个案例,企业家张女士是一位高净值人士,对于家庭的财务安全规划就不再是简单的健康问题,而是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传承方向。
因此,对于不同客户的不同保障需求,人寿保险的配置便成为一件具有针对性以及专业性的事情。就像医生问诊一样,不是简单的开药方而已,更多的是通过专业的诊断,询问很多的相关问题,真正的挖掘出病因才能够对症下药。如果我们没有经过一个专业的问诊过程,自己买了药,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并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所以,一个专业的、符合家庭需求的保障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购买保险其实并不希望用到保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对风险的担心,其实本质就是担心背后的家庭与家人受到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了保险我们就会更安心、更少顾虑的去努力奋斗,哪怕最终没有用到保险,其实也实现了我们的目的,实现了家庭的愿望。
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景,而幸福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将由人寿保险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