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弗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命起源、疯狂痴迷于科学实验的学生,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也梦想成为一个新物种的祖先,开辟历史的先河,创造人类史上的奇迹。当生命的火花注入没有生命的东西里,当那生灵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的模样吓得弃他而逃,它却紧追不舍地向弗兰肯斯坦索要女伴、温暖和友情,它因无法融入人类族群而生愤懑,誓死报复其缔造者。
书痴朋友的一句话“故事精彩到吓人”,激起了我探索的欲望,想要去感受年仅19岁的玛丽雪莱创作出怎样的鬼怪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又是怎样深厚的文笔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承载着好奇的心理,想着拜读过后是不是眼前鬼怪游荡、浮想联翩,害怕到不敢闭眼,又幻想或许我也可以写个鬼怪故事,举着勇敢的旗号开始了吓坏自己旅程。
带着充满爱的洋溢,难以掩饰第一个冒险活动无灾无难的激动,寒冷的冰天雪地都是那么的欢乐,未知的恐惧换来的就是无比的兴奋,字里行间充满热情和陶醉,伴着未知的结果继续追求伟大的目标,充满幸福的第一封家书在可爱调皮的署名后结束。
新的未知即将开始,在困境中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心灵更加的孤独,恐慌带来的不自信将自身的缺陷放到最大,但又努力的从身边的人身上吸取热量,这时成长中家人给予的温柔呵护,以及他人浪漫的故事、高尚的爱情都是坚定决心继续航行的动力。快活与恐惧相伴,海洋的神秘正因为危险才更有引力,对神奇事物的信仰熊熊燃起,充满忐忑不安的第二封家书在沉重似轻松的署名后结束。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出现,不安的心渐渐安抚下来,顽强的决心和意志力更加向往去征服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带着对亲人最深的爱和祝福第三封家书在平静的署名后结束。
激昂的开始,危险的氛围,以及简短到不可思议的过客,想触确不可及,用生命的重生和将要破茧而出的欲望,诠释一个人身上温和、善良、忧郁、失望、烦躁……那种想而不知、求而不得的好奇,用那人的阴霾渲染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故事即将开始,充满安静黝黑的氛围第四封家书无署名的结束。
他出身在显赫的家族,在充满正义感、善良、耐心、慈祥、和自制等品德的熏陶下成长,他未来的妻子、弟弟、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挚爱的亲人都出现在他身边。他注定不平凡的人生和求知欲望也随之而来,天与地的奥秘、大自然的内在、人类神秘的灵魂、世界物质的奥秘,都指引着他将会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未来妻子的温婉、平和,朋友的雄心壮志,和他闷闷不乐压抑却又粗野的行径,形成鲜明的反差,引导他一步步走向痛苦的遭遇。激情像高山的河流,在奔泻与滚滚洪流中,将欢乐与希望冲刷……
十五岁目睹了炸雷恐怖的将一颗美丽的老树彻底的毁灭,留下的是被撕成细木条的怪模样,电学和流电学让他惊奇不已,亲人意外的离去,成长与求学路上的坎坷,学问研究道路上的痛苦,兴趣和意志的变化,最终判定他要遭到恐怖的彻底毁灭。
内心灵魂的沸腾,咆哮着要去开辟一条新路,探索未知的力量,把最原始的奥秘向世界展示。随之开始了疯狂的研究,调查生命的起源、研究死亡、观察人类尸体的自然腐败和腐朽过程,墓地白骨中度过了多个日日夜夜,脸颊、眼睛、闪电为生灵的诞生预埋恐怖的基础,疯狂的人创造出来的必然疯狂,可以让无生命的东西获得生命。一个巨大的工程开始了,一个具有纷繁复杂的纤维、肌肉和血管结构的庞然大物慢慢成型了,在追求成功的狂热里,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忘却亲人,想象着一个新的物种称他为祖先。就像孩子的诞生,父亲的喜悦。坚强的决心支持着他憔悴身躯,只为那骄傲的一刻。
在一个阴沉的晚上,当那生灵睁开眼睛、开始呼吸、手脚动弹,漂亮到皮肤覆盖不住下面的肌肉和血管、黑发、白牙、黑唇……有多期待就有多恐怖和厌恶,厌恶的不是这个生灵的样子而是通过自己双手、不懈的付出、精神的折磨、健康的损害、饱经苦难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多么的脱离初衷,带来的不是成功的惊喜而是噩梦连篇的惊吓和惶恐,留在大脑里的只是一个恐怖的会说话的怪物,曾经的美梦变成了地狱。
不敢回头的逃离在病痛和朋友的陪伴中度过,在亲情的鼓励下逐渐恢复,即将感受那自由的呼吸、明媚的阳光和偷来的平静。然而残酷的现实接踵而来,闪电在嬉戏、暴雨在洒落,天色愈发黑暗,风暴愈发强烈。弟弟悲惨被害的伤痛还笼罩在头顶,一道闪电的照耀下怀疑凶手就是那生灵,大脑里一直逃避的制作过程历历出现,而凶手有可能是他亲手创造给予了意志和力量,让世间凭空出现一个恶魔。亲人去世,无辜的人接受审判最终死在绞刑架上,悲痛夹杂着内疚要去探索真相又害怕真相的出现悔恨、恐惧、绝望不断交替折磨着他的神经。
当善良的人们安慰他的时候,心灵得到的不是安抚而是罪孽加重,那生灵的存在就是随时可以爆炸的炸弹,会被炸的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亲人的悲伤和消沉一去不返的快乐和笑容,连爱的语言都失去了力量,他满心的仇恨想要消灭掉那生灵。强烈的欲望想要压制恐惧不安的心,内心挣扎着想要拨开云雾,当舒缓的心感受到点欢乐的时候,那生灵却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向他发泄被世人厌恶的苦难,用他爱的人的血和同类人的血威胁他继续履行未完成的义务-创造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灵。
其实这个生灵又有什么错呢?被创造出来不是自愿的,被人类接受不了的容貌和身形不是自愿的,灵魂也燃烧着爱与人性可没人接受和理解不是自愿的,接受这个世界的新奇它也是婴儿,却是刚出生就被抛弃,孤独、无助、恐慌、无知、病痛……,但它又是聪明的,用自己特有的力量去学习生存,它也会因别人的孝心而感动去帮助人,远远的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却又不敢走近,躲避、逃离也终究得不到一丝存在的认可,多么渴望融入常人的生活、也向往温暖幸福的生活、渴望亲情和爱情,这些有错吗?当它看到人类邪恶的一面,自私、欺骗、厮杀,又是那么的痛恨罪恶,它真的是邪恶的吗?当它阅读一系列丛书去感受书里悲欢离合,去思索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的悟性比常人差吗?妖魔鬼怪都有伙伴,它只有自己,是多么的绝望和孤寂,当它放下狰狞的心去乞求同情和友谊,当它小心翼翼捧着玻璃心去讨求一点点人性的温暖,得到的却是破碎、驱赶和射杀,仇恨随之而来。而带它来到世上的人比常人更加的害怕和讨厌它,更加的想要毁灭它,它内心卑微的祈求得不到怜悯,善良被彻底抹灭的时候就是灾难的开始。
他被那生灵求生的遭遇感化了,毕竟是自己的心血,带着不安和未知开启了又一段创造历程,蓝天、白云、湖泊、小溪都是宜人的美景,想要把那生灵暂时遗忘,可又害怕亲人受到迫害,没有犯罪却比犯罪更致命的自我恐惧。迫切的希望完成那个见鬼的义务,却又混杂着不祥的预感,即将创造出来的未知又是什么?一个魔鬼的民族会在地球上繁衍吗?在那生灵的狰狞的笑容里,他发狂的愤怒将正在制造的东西毁灭,他的人生、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也开始被毁灭。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苟且偷生濒临边缘的那一丝希望和挂念承运着超载的负罪、痛苦和自责。随着朋友、妻子被那生灵杀害,父亲的离去,他在麻木中翱翔,亲手创造了一个来毁灭自己的生灵,是多么的讽刺,渴望并祈祷可以抓住他,支持他灵魂的唯一激情就是满腔愤怒的深仇大恨。
他体会到了那生灵的孤独,更痛苦的是他呕心沥血的付出造就了现在所有的失去,受到了魔鬼的诅咒、地狱的追随,饥饿、寒冷、病痛都是那么的微乎其微,只能在梦里寻求来自亲人的怀抱和温暖。它在跑,他在追,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丝毁灭,饱尝艰辛只为了给那生灵正义的惩罚。
探险航行在危险的包围之中返航了,没有喜悦伴随着失望因为没有探索到理想中的美好事物。那一步之遥终究没有赶上,他的生命就画上了终止符,那个光辉的精灵逝去了,那个他亲手创造出来的生灵在祭拜他之后选择了自我毁灭,所有的痛苦瞬间全都消逝了,饱受折磨的心灵与天堂的亲人汇合了,狰狞的眼睛闭上,世界都安静了。在这样悄悄的氛围下第五封家书结束。
全书由航行探险家的家书引入,用未知海洋的海阔天空、碧水蓝天,海洋那端新的陆地、生命、物种、美景,吸引着探险家激情澎湃的去探索和发现,将生死置之度外去求知的无限魅力;用未知海洋的风狂浪险、冰川融雪、深不可测,用事实描述着发现和创造奇迹的过程是需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还要饱受精神上那种未知结果的折磨;用海洋时而平静、时而狂澜、时而温柔、时而残酷的千姿百态,可以温柔的抚摸你也可以瞬间将你撕毁,为即将开始的不可思议的故事铺垫诡异的背景,渲染出浓浓的恐怖色彩。结尾又用一封家书描述了返航,究竟是无法克服的困难导致的,还是因为弗兰肯斯坦一步步走向地狱的绝不可能发生的理性认知和耳闻目睹的感性认知的强烈落差,让航海家得到启发决定迷途知返。作者用航海家作为故事的第三者去聆听和记录这个故事的开始和过程,亲手送走了故事的讲述者,然后又目睹了故事的结局,诡异的故事因第三者的视角变成了生活的经历,让故事本身加载了“真实性”,也加深了故事的荒诞感。
故事结束了,此刻的心情无法言语,作者用跌宕起伏的情节,环环紧扣,痛苦、不安的氛围久驱不散,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爱与恨总在瞬间切换,刚要喘气喉咙就又被掐住,有点压抑、有点沉重。此刻已经覆盖掉刚开始对作者笔下鬼怪的幻想,在我心里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个黑发、白牙、黑唇生灵的模样和身躯,可怕的是那无知无畏的欲望、是超越自我驾驭能力的需求,坚定的以为那种极端是成就自我的唯一途径,却不知那也是通往地狱的捷径。
是否也可以理解为这个鬼怪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躯里,当梦想得不到实现、希望得不到满足、需求得不到解决的时候,那个自私、厌恶、愤世、抱怨、诅咒、张牙舞爪的鬼怪就会出来与自己产生搏斗,忽略了明媚的阳光、飘渺的白云、温柔的清风,最终痛苦的是自己,伤害的是最亲近的人,放下想而得不到的执着、遵循规律就是在救赎自我。这或许就是作者最想要表达的:不存在就是无限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让每位读者放大心中不同的认知、理解及想象,这样的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终语:航行失望平安而返,难道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不也是为下次在往前行进一点点奠定了基础吗?
作者简介
晓晓---晓,微乎其微却无处不在;晓,微不足道却举足轻重。晓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在心中,人生何处不开花?生命何处不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