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阁兰中国考古:石窟、寺观百年旧影
谢阁兰和他的马夫,1909年摄于其北京住所门前
一个处在清朝残境中穿越穷乡僻壤的西方旅人,
一个纯粹的“他者”,
一个在中国的石头与绮丽山川里汲取灵感的诗人,
逐渐成为了一个穿越
“异域感知”
而抵达纯美域界的思想者。
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国著名诗人、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是一名医生和民族志学者,还兼任摄影家。他身材瘦削,目光犀利,蓄着浓黑的八字胡。他具有发现者的一切禀赋,目光在碑刻、石雕、摩崖造像、崖墓里逡巡,获得了一种神启。其一生与中国结下深厚渊源,也因书写中国而负有盛名。作为一名法国海军军医,他曾长期旅居和多次游历中国,对于中国的悠久文明和独特文化有着深入的体察和丰富的感知,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出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他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酝酿或完成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养分,因此他被人称之为“法国的中国诗人” 。
他于1909年、1914年和1917年先后三次在中国探险考察,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1914年和1917年的两次考察,可谓是实至名归的科学考察,考察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考古学家沙畹(Édouard Chavannes)的鼓动,并且沙畹也一直在法国远程跟进整个考察。在这三次考察中,他共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其中大部分照片记录了他的考古挖掘及发现,也有一些照片记录了考察中的人情事态,以及沿路风景。拍摄地有:明十三陵、四川、陕西、南京、杭州等地,题材多为石窟造像、陵墓石刻、古碑汉阙等。此系列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出于西方对“远东的想象”,在大量西方植物学家、地理学家、传教士、探险家已经发表不少对远东中国的发现记、考察记之后,谢阁兰可谓是后来者。他游走在天朝帝国的残山剩水当中,在尚未被西方的植物猎人、探险家涉足的穷乡僻壤,发现了陕西茂陵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的石雕。找到了位于骊山中的秦始皇陵。寻访了十几个中国留存于地表之上时代最早的建筑物-汉代石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首次发现,这是历史上首次对四川汉阙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
谢阁兰中国之旅路线图(网络图)
1909年,谢阁兰以海军见习译员的身份来到中国。5月28日,他到了上海,后去南京、汉口,于6月12日到达北京-他心中的圣地。他游览了天坛、十三陵、清西陵和长城。8月9日,他与友结伴从北京出发,经五台山、太原、西安、兰州、成都、乐山、峨眉山、重庆、汉口、南京到上海,从上海-北京-上海走了一个来回。次年2月,他在香港和家人团聚。这次考察,谢阁兰都写进了《中国书简》里。随后,他到天津的皇家医学院教书,并成为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私人医生,并由此接近袁世凯,逐步打入在华洋人的上流社会。
1914年,谢阁兰接受了一个关于汉代丧葬的考古任务,这次是受到法国使馆的资助,他与众多学者从北京出发,历经河南、陕西、四川、云南,到达了西藏的边界,发现了陕西茂陵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的石雕,并根据这次考察写出了《中国西部考古记》,四个章节分别为:《中国古代之石刻》、《崖墓》、《四川古代之佛教艺术》、《渭水诸陵》。
1917年3月到5月,谢阁兰以法国在华征工军事团随团医生的身份,第三次来到中国,此次他重点考察了南京、江苏丹阳一带的古陵墓-南朝石刻。完成了最后一次考察。《中国-伟大的雕塑艺术》一书便是这一考古踪迹的文学成果。但人们会看到,中国的雕塑艺术实际贯穿了谢阁兰的全部作品与思想,尤其是杰作《碑》。
1919年5月21日,41岁的谢阁兰在故乡的密林中离奇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