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2018-09-20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很 I 高 I 兴 I 你 I 能 I 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希 I 望 I 你 I 别 I 离 I 开
如果你愿意
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夜晚
喝一杯随便什么牌子的酒吧
然后翻开我的第二本书,随便看看哪个故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情之所钟
新书推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你有酒吗
我有故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是一本散文集,里面讲了好多故事。我并不大会讲故事,书中的故事大多是平凡小事,我称之为书中的《还珠格格》,通俗易懂。编辑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病中的母亲读。如今,母亲虽未痊愈,书的姗姗而至,也算是慰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7年,那是我自己的兵荒马乱。在《情之所钟》的后记中我写到过那种痛苦和焦虑。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一棵大树,那种被逼无奈的坚强一旦撤掉,无力感由天而降,2018年,我无暇顾及老母,自己身体糟糕透顶,跑好多医院,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又成了墙角的一朵小花儿,开心时孤芳自赏,难过时悄悄合上。在目睹了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不动产之后,我更喜欢用自己的目光审视生活,一条狗,一只猫我不在乎它是否可爱,我只在乎它是否幸福,就像那天下班,在墙角,我看到一条小狗自顾自,捉着自己的小尾巴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本书叫做《情之所钟》,其实最初叫《情不可以已》,为何改名,后记也有提到。世上的情太多太多了,好的坏的,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像我《爱的空间》那个故事,老妇少夫,别人都觉得不般配,但谁都不是那年轻的男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跟先拿到书的朋友说,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序言和后记,序言是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和女儿撰写,老师诗书半生,至今还保留着啤酒八瓶的豪爽。我的宝贝女儿,留学回来,北漂混迹,目前还只能是我自己的半壁江山;后记有我的肺腑之声,还有诗兄的半文言一篇,那位是才子,才高八斗。
下面选勾老师和三月诗人的序言和后记以飨读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别三十载
2015年与老师合影于母校
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文章 大格局
勾长吉
对曹雪艳的印象一直定格在三十年前。在草原上那间简陋的教室里,雪艳用她那双清澈的大眼睛盯着黑板,也盯着我,听我讲勾股定理或二次函数。她文静而柔弱,像草原上随处可见的一朵喜鹊兰,低眉顺目的身姿却难以遮掩惊人的艳丽。
一别音书两渺茫。校园一直在原地等我们,但谁也不曾想到,草原与再次的相见之间,竟然相隔了三十年的烟尘和两千公里的距离。焕然一新的校园,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影子,而当年的师生已被时光删改得面目全非。
当然,通过文字的桥梁,我们师生二人早已在网络上“相见”,彼此都读过对方的许多文章。师生都写文章,还多少写出了一点名堂,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很糟糕的事情。这说明音书相隔的岁月也不完全是空白,至少我们都在人间的墙壁上题了几行字,为曾经“到此一游”,留下了一点儿证据。
(2009年发于北京青年报的文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草原上的重逢短暂得如同一声感叹。在简短的交流中,雪艳和我还聊到了文学,她恭维我的文章写得深刻厚重,说“我永远也写不出来。”她还是那么谦虚:“我的文字都是家长里短。”言外之意似乎在说,她的文章写的都是小事物,小情感,没什么价值。
雪艳的文章确实很“小”。翻阅雪艳的作品,几乎看不到波诡云谲的壮观场景,无一例外都是凡人小事,即兴偶感。这样的文章不可谓不小。但谁说小就是缺点了?文无定法,大有大的气象,却难免浮在空中;小有小的优势,字字句句都有“根儿”,都接地气。
在当下的文坛,作家们热衷于“大”:“大文化”,“大场面”,“大散文”……这种对高、大、全的片面追求,华丽则华丽,却往往是华而不实,也就不可避免地泛滥另一种假大空。当一场“秋雨”冲刷文坛的时候,当一砖一瓦物都要被贴上家国大义的标签的时候,雪艳依然能独善其身,审美情趣逆潮流而动。她着眼于生活中的“小”,闺蜜相聚的“小场景”、童年记忆的“小事件”,思念亲人的“小情感”……所叙尽凡人小事,所述均柴米油盐,所谈皆花鸟虫鱼,所记俱乡风民俗……在雪艳的笔下,一人一物,都鲜活灵动,一山一水,都脉脉含情。凡俗生活,市井人生也散发着温婉的光亮。雪艳凭着对身边事物的独到感悟和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娓娓道来,于不经意间,就触动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毕竟都是饮食男女,与凌空蹈虚的大叙事相比,身边的小事物更让我们觉得亲切,也更容易感染我们。
其实,无论多么波澜壮阔的时代,也都是由众多的细节构成。壮美如《清明上河图》的宏大画卷,充斥其中的,却是五行八作的市井生活,打动我们的也是张择端对市井细民的那份深厚感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文章,需大境界的支撑。格局促狭者,忍不住就会大而化之。同样是写“小”,杨朔总是不甘其“小”。原本只是一朵小浪花、一只小蜜蜂,一番云遮雾罩之后,杨朔必定会图穷匕见,把人生哲理、劳动者的情操和爱国主义嫁接到他的物象上去。
“杨朔模式”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雪艳注定也难以幸免——写作文就是理直气壮地说假话,必须卒章显志,人为地拔高,从一滴水里硬生生“拔出”一个太阳。不知雪艳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将杨朔的毒素从血液里肃清,但我知道那一定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雪艳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看山还是山,从不为生活“P图”。她的文章不仅放得开,更能收得住。她拒绝伪叙事、伪抒情,不去刻意地自大其“小”,以小媚“大”,甚至不需要微言大义。从这个角度看,雪艳确有几分汪曾祺先生的神韵。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跑步“钱进”的人们,辜负了多少擦身而过的桑实杏果、犬吠莺啼。雪艳却能安之若素,在生活中优雅地散步,并不时驻足。她边走边欣赏,一阵晚风,一件衣裙,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在她的眼里都舞动为美,在她的笔下都流淌成诗。即使是曾经的艰辛和苦难,也都化作了云淡风轻。
从雪艳的文章中不难看到柳宗元、张岱等人小品文的特点:语言不事雕琢,不加烘托,用最简练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事物形态。很多时候,雪艳的笔法中都有中国画的神韵,空灵、淡远,意到笔随,情景交融。她的语言张弛有致,或浓墨重彩,或飞鸿踏雪,勾染皴擦间,境界全出,意蕴无穷。
雪艳“像尘世中所有女子,安静平和”,同时,蕙质兰心的她又用清新如莲、素雅如菊的文字,展示了她不会模糊于芸芸众生的另一个身影。雪艳遍阅古今,尤爱诗词,她的笔下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律,唯美的笔触,细腻的情怀,总会给人以愉悦的享受。雪艳是为文学而生的女子,没有文学,她将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
虽然不会作画,我还是想为雪艳画一幅肖像:一位皂裙素面的温婉女子,坐在时光的深处,闲看风生水起,静听花开叶落。她的鬓角有岁月的霜痕,眉宇间却无喜无悲。她的手里捧一卷书,她的面前放一杯茶,她的身旁是一扇花格小窗。而画面的背景则是无边的草原,可以有一座小山,山顶隐约有尚未融尽的积雪,而山下则是那条柔肠百转的小河。
是的,小窗、小山、小河,雪艳总是与“小”相伴。就让别人去“大”吧,你只管坚持你的“小”,继续在你的小天地里营造出大境界。我想对雪艳说:如果你已经是大熊猫了,你大可不必为拍不出一张彩色照片而遗憾。
2017.11.9.于温州
(作者系雪艳初中数学老师,全国优秀民办教育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作家,出版过散文集《一个人的草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人之爱其身
三月诗人
予尝有言,人之爱其身,不如爱其子,爱其子,不如爱其书。人之生子莫不祝其富贵平安长命百岁者,子有疾患,其必曰:愿以身代。方其授书与其子则曰;莫惜身家性命以保吾书勿失也。
近者若兰以书稿见示,并嘱予记之。夫记序之文例出于名流耆宿之手,今以其所重见托,素知予藐大人亲士庶,孤傲敢言之徒也,必无辞。
人之著书,莫不欲传之于世。古人之书,百不一传也,何哉?付梓之难,成书之少,然后水淹虫蛀,盗劫官火,所患者尤多。今则不然,一日之间,成书百千,然而庸者众,佳者寡。譬如沙多金少,淘者弃之。然若兰之文固其佳者也,岂宜弃之。
良医荐药,必授予鉴伪之策,良贾售物,亦赠以辨真之法。王国维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若兰之文在彼,试金之石在此,宜乎读者深知予之所用心也。
初时,若兰《春燕》有佳句:“又向桃枝飞去,呢喃不教花眠”,是能与花鸟共忧乐者。若使生逢汉晋,必能益彰其班谢之才也。噫,斯文式微者百余年于今矣!世之君子宁不勉之哉。
(作者系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国内著名诗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你有酒吗?那么就请翻开我的这本新书,慢慢就着一个个有情有温度的故事,聊度时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愿你永远温暖
并且无所畏惧
文字 / 若兰
排版 / 若兰
图片 / 网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书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定价32.8元,欢迎乡镇、企事业、学校等图书馆(室)集体定购,若兰深谢!
陪你
说一世晚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叫若兰
相逢太短 等不及酒过三巡
若是喜欢 愿陪你读完
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