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为什么传统文人画家始终没有跨入彻底的抽象?当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世界发生进一步交流的时候,中西美术家都提出了这一疑问。翻开《解读石涛》画册的扉页,您会看到这样一句颇具深意的追问。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杨玲博士介绍说,“在欧洲艺术家还致力于神话与宗教的题材时,石涛已经开始在谱写点与线、黑与白、笔与墨的奏鸣曲,并将这种探索上升为人与自然,心与物象的对话,他的作品和现代审美接近。”
  
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这也许是石涛成为反思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切入点。
“为什么传统文人画家始终没有跨入彻底的抽象”?
中国画开始描绘物象时,就和西方绘画走的是两条路,完全没有受到写实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副院长许俊教授认为,谈及抽象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中国绘画本身和世界其他绘画艺术都是不一样的,它有完全独立的特性和发展规律。
“从一开始,中国画去描绘物象的时候和西方绘画走的是两条路,它完全没有受到写实的影响,但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比如一阴一阳,后来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不会像西方艺术一样走向写实,然后发觉没有出路,再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中国画是从开始就认定了一个方向,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所以中国画没有从一个时期推翻另一个时期,变化那么多。”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画中就没有抽象的思维。他分析说,“中国绘画其实含着很强的抽象的因素,但没有像西方艺术最终把具象的东西都抽掉了,变成了几根线,几个色块。”
中国画研究员理论部副主任梅墨生先生也认为,“其实我们的祖先不缺少抽象的思维和感受,我们看看半坡彩陶上的画符,看看彩陶上的绘画,和我们早期先民的岩画,其实都是抽象。”
许俊教授说,明末时的大画家董其昌也曾经作了一些很抽象的努力,把前人的东西完全符号化了。而近代的画家,如黄宾虹在接触“画中画”和西方现代意识之后,画风曾想向抽象方面转,但是他们始终把这种努力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西方文化是一种极端的文化,中国人不喜欢走极端,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写意的。
既然曾经做过努力,那么为什么没有最终跨入彻底的抽象呢?
许教授从中国画作画方式加以分析,“国画受纸、笔、墨的限制,就不可能很具象,但是又不可能很抽象,虽然它的具象无法和油画相比,但是我觉得没什么可比性。”
而梅先生则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加以分析,在他看来,“西方的文化大而化之,可以称其是一个'极端的文化’。产生于这种文化中的艺术,写实到可以到把毛孔画出来,放大到可以把一个细胞放大画出来,抽象到可以玩几根线,甚至玩到观念。”
“而我们的文化是一个中庸的文化,中和的文化,用中的文化。西方人的极端和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儒教思想下的美学是孔夫子所说的'温柔敦厚’,加上道家美学的'平淡天真’,两者一直作为是中国美学的最高鹄的来标榜。”
石涛有句名言叫'不似之似’,到齐白石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都表现出中国人不走极端的特点。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写意的,中国人在一笔一画寄托个体生命的感悟,对万事万物的体悟,也是个体生命对于大化的认识。
谈中国艺术绘画没有走向西方意义的抽象,很类似于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和美学,因为宗教、美学都是西方人提出来的,我们的绘画没有走向抽象,也是西方人造出来。”
中国绘画最终要用中国文化来诠释,其他理论都摸不到核心。
梅墨生先生说,我们使用的“抽象”这个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而日本又是从欧美翻译过来的。
在人类文化趋于大同的时代,这个概念似乎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了,但是人类文化的大同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在梅先生看来,人类一方面不断在趋同,另一方面不断地分歧,趋同的程度和分歧的深度是一样的,这源于生存方式、精神信仰和文化渊源的差异。一旦涉及到美学、世界观、生存习惯,各地区也自然存在很大不同。
毕加索曾经临摹过齐白石的册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他使用了毛笔和中国画用的纸,但由于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涵,临摹自然难以兼具形神。
而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就是西化的教育,无论留学于西方哪一个国家,学者回来建构的美术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一个西化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会发现,面对的“抽象”是个移植的概念,虽然为什么传统文人画家始终没有跨入彻底的抽象并不是一个伪问题,但是确实人们经常用很多外来文化的标准概念、范畴来谈论有数千年文化史的中国文化。
梅先生强调说,中国绘画的评判还是要用中国文化来诠释,否则是很难解释的。其他解释也能勉强解释,但都摸不到核心。
石涛(约1642~1707),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字石涛,以字行,号苦瓜和尚、大涤子、一枝叟等,原籍广西桂林,僧籍广西全州(今全县)。
明靖江王朱亨嘉子。明亡后,隐姓埋名遁迹空门,大半生云游四方,一边修佛,一边习画。晚年定居扬州,名所居为“大涤草堂”,生计艰难,靠卖画糊口。约于康熙四十六年病逝扬州,葬于扬州城北蜀冈隆庆寺后。
石涛为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借古以开今”,主张“门户自立”,反对一味“摹古”,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这对后来“扬州八怪”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遂有“石涛开扬州”之说。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松泉幽居

特别关注

弘扬文化艺术精髓,感谢大家支持!

吴国亭美术馆:坐落于自然风景如画的国家历史名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花溪茶谷,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分五个展馆,一个多功能会议室。

美术馆承办各地艺术名家展览及文化艺术创作交流活动。参展作品要求赏心悦目,形神兼备,推陈出新,雅俗共赏。

「关注吴国亭美术馆」:文化艺术品传播平台,品味文化艺术话题:艺术品、音乐、品茶。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0)

相关推荐

  • 成忠臣:怎么理解虚与实、刚与柔的传统绘画美学观点?

    原创作品会说话2020-12-14 10:40:0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在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可以说,中国画比任何一种画 ...

  • 吴冠中: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2021-01-02 14:24·书画艺术家 石涛<画语录>立志既幽深窈渺, 造语又玄奥晦涩, 传画家不传之秘.<画语录>开篇即云:"太古无法, 太朴不散; 太朴一散 ...

  • 石涛,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为什么传统文人画家始终没有跨入彻底的抽象?当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世界发生进一步交流的时候,中西美术家都提出了这一疑问.翻开<解读石涛>画册的扉页,您会看到这样一句颇具深意的追问. 北京 ...

  • 【国画大师】吴冠中: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石涛<画语录>立志既幽深窈渺, 造语又玄奥晦涩, 传画家不传之秘.<画语录>开篇即云:"太古无法, 太朴不散; 太朴一散, 而法立矣.法于何立? 立于一画.一画者, ...

  • 吴冠中: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石崖险峭,清流潺潺,飞瀑湍急,在密集苔点与虚实笔法的渲染下,深山云雾的蒸腾感扑面而来.而在桥亭内,两位高士正论道山间. 面对这幅<山水清音图>,窦唯有所感悟,于是几年前完成的那张专辑便也叫 ...

  • 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清初画家——石涛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 ...

  • 第四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作品集 部分图集赏析

    中国画入会资格作品: 油画入会资格作品: 中国画入选作品: 油画入选作品: 全国美展电子资料目录: 2020年国展资料<邮驿路运河情><万年浦江长卷><诗意江南工笔展&g ...

  •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艺术鉴赏

    第一编 音乐鉴赏 第一讲 序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作品欣赏 第二讲 组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作品欣赏 第三讲 交响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作品欣赏 第四讲 协奏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作品 ...

  •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中国画线描人物临摹与写生

    一.装饰画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装饰画的起源与发展 1.装饰的萌芽 2.装饰画的东西方差异 三.装饰画的形式美 1.动感与静感 2.均齐与平衡 3.节奏与韵律 4.程式化与秩序化 四.装饰画的构图 1. ...

  •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中国画造型基础教学

    一.中国画造型基本方法述要 (一) 什么是中国画造型基础 (二) 进入中国画造型基础训练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三) 中国画的线造型与中国画语言方式的内在关系 1.线造型能力的重要性 2.中国画特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