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墨作品】山水入眼眸,丹青出妙堂
——访江南画派传承人著名国画家陈学铭
正月初九。春风拂面,春雨润酥。我带着《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在“媒人”叶紫老师的带领下“约会”江南画派著名国画家“梁溪 妙堂”——陈学铭先生。一起品茗,谈天,说地,品画,赏画,说画。
北墨与妙堂
说起陈学铭,知道的并人不多。但是说起“梁溪 妙堂”,却是声名远播。我和陈先生的“闲聊”,便从他的名号“妙堂”开始。
他说“妙堂”二字与他渊源很深。
早在1992年10月观瞻南京瞻园时,就对“静妙堂”三字颇有好感,连声吟哦,流连忘返。瞻园,既是南京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因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诗句而得名,素有“南都第一园”之美誉。静妙堂则是瞻园主要建筑之一,东临边廊,北濒石矶,西连石壁,南接草坪。山水厅堂,超凡脱俗,淡雅悠然,令人心旷神怡。夕阳下的“静妙堂”赫然夺目……
二十多年前,陈学铭学画初成,便给自己的画室起了“无上妙堂”的名字,旨在时刻警示自己:立志作画一品,做人一品,修为一品。苦心修炼之后,能登堂入室。
最为神奇的是在苏州灵岩山寺,陈学铭偶遇佛界泰斗——明学长老【明学长老,俗名冯祖慎,1923年2月生,浙江湖州人。七岁随母至灵隐寺礼佛。1947年8月入苏州灵岩山寺。1948年3月普陀山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戒。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苏州灵岩山寺住持。2016年12月2日圆寂】,结缘明学长老,受戒明学长老。数次恳谈、请教、拜会之后,陈学铭向明学大师请赐名号,明学大师沉思良久,“妙堂”二字脱口而出。陈学铭不禁浑身一颤,如菩提灌顶。倍感惊喜,欣然拜受。从此,“妙堂”便成了陈学铭生命的一部分。此后,带有落款“梁溪 妙堂”的一件件作品,便像雪片一样飞向四面八方。
明学长老
陈学铭,从小就对绘画和园林特别感兴趣。十一二岁去苏州拙政园、狮子林、怡园春游回来,心里都是那几座园林留给他的美好。在别人戏耍玩闹的时候,他一个人找来石头、砖头、泥巴、花草,学做自己专属的“山水园林”。13岁,陈学铭便升入无锡市少年宫学习国画,正是因为他对绘画和园林的痴迷,才有幸得到了著名鉴定家、书画家、梁溪画派传人尹光华先生的专业启蒙教育。尹光华先生不但让陈学铭大量摹习传统名画,还带他去公花园、寄畅园、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参观学习,并进行现场讲解。
尹光华先生的心血没有白费,1989年9月陈学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直接受教于周京新、于友善、张友宪等名家大师。陈学铭说:跟大师学画其实就是跟大师就学做人,我的导师哪里是在教我作画?分明是把他们的心和人品分成一点一滴的认真,努力,善良,观察,言行,品德,爱,欣赏,俭朴,淡定,从容、修炼……,言传身教于我。
四年专业文化艺术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问,磨炼了意志,还系统全面地重塑了他对国画的认知,并让他掌握了多种绘画技巧、布局方式,表现手法,也大大提高了他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准。
妙堂作品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1993年6月,陈学铭回到阔别四年的无锡。他说,无锡比南京更需要我,无锡乡间泥土的味道对我有特殊的吸引力,只有在花草、山水间、大自然中,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属。
回到无锡后的陈学铭,除了工作就是废寝忘食地学习和练习。第一、向先贤学习。他千方百计找来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钱瘦铁、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张书旗、柳子谷、钱松癌、徐悲鸿、顾恺之、倪瓒、吴冠中、朱审、吴郡、张璪、释宗偃、顾况、释道芬、孙位等人的作品来研习描摹。由于他们的作品很难找,他就想出用相机拍下,洗成照片再描摹的方法来。第二,向书本学习。新华书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他是常客。能买的买回来学,买不来的借回来学,借不来的就拍回来学。只要与绘画有关的,他都不轻易放过。第三,向山水学习。写生是每个学画者的必修课,只要一有空陈学铭就会背起画架钻进山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惠山虽小,可你用心观察这里的山石结构,体会它的幽致,再将它描绘出来,它就是一座大山。第四、向大自然学习。走访名山大川,拜大自然为师,是陈学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绘画艺术的又一主要手段。二十多年来,他已遍访周边山川名园,还抵达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等地,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
妙堂作品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总结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陈学铭在前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境界基础上,总结出他独到的绘画三境界:情境,悟境,灵境。即:第一阶段,情境。置身情境,只是把真实的事物描绘出来;第二阶段,悟境。通过感悟,把自己想象的事物描绘出来;第三阶段,灵境。灵感创作,把合情合理的事物放在服帖又恰到好处的地方,“看似信比涂鸦,却是匠心独具”地表现出来。
三十多个寒暑过去,勤学苦练的陈学铭终大器晚成,博采众长,技艺日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作品先后多次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荣获大奖。2009年10月,其作品与梁元、王朝永、朱玉宜、沈子淳等国画名匠之作一起惊艳香港,世人瞩目。面对如此辉煌的成绩,陈学铭总是低调又谦卑地说,“我只是大好山河的描摹者”。
妙堂作品
陈学铭的画,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别具。竹兰花鸟,栩栩如生。泼墨山水,情致淋漓。一笔一划归自然,一草一木见神韵。或小中见大,朴里藏真,小中见巧;或大中见伟,笨里藏巧,拙里见真;钩皴点染浓且淡,阴阳虚实疏密间。山水石屋兼风雨,春秋冬夏花流香。笔笔见功底,幅幅具神韵。
说到他的画,不能不说他的题跋和印鉴。不管是寥寥四五字的“梁溪妙堂”,还是几十字,或上百字的题跋,如果撇开画单看题跋,那也是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或灵巧,或圆润,或藏拙,或风骨,或粗狂,或豪放,皆与画配,浑然天成。一看便知陈学铭的书法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妙堂作品
陈学铭的印鉴,不管名号印还是斋号印或闲章,基本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的,这与他堂堂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做事,悄然暗合。如果说陈学铭的画是定格的山水,那么他那些作品上的题跋就是这幅山水的最好注解,而他的印鉴则是这丰润山水上锦上添花的花,画龙点睛的睛……
2010年3月,他成为中山书画院特聘画家。2012年9月,他成为钱松岩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2017年8月,年近八旬的尹光华老先生对陈学铭的作品由衷赞赏:山水入眼眸,丹青出妙堂。腹中有乾坤,笔下花生香。
陈学铭一直以“梁溪 妙堂”自谦,其实他是得到江南画派真传的。陈学铭的启蒙老师是著名画家尹光华先生,尹光华先生又是江南山水名家秦古柳的弟子,而秦古柳的老师正是清末著名的“江南老画师”吴观岱,而吴观岱则是晚清画师潘昼堂、恽寿平的得意门生,如果再往前追溯,便可一直追溯到倪瓒、顾恺之,以及江南山水画派创立者北宋早期的一代宗师——董源、巨然。正是这种绵延不断的传承,使陈学铭较早就接受到了纯正的国画熏陶,加上他的勤学苦练,才成就了他今日成绩斐然的画坛地位。
妙堂作品
陈学铭常对他的学画弟子说,世上画画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描摹者,一种是作画者。我们要做的是作画者而不是描摹者,我们的作品中要带有自己灵魂的东西在里面,而不是简单的描摹和临摹。平时要舍得花时间花功夫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去构思去创造,只有真正做到了胸有成竹,才能在创作时妙笔生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飘逸之人,无不把梅兰竹菊当着挚友,陈学铭也不例外。四君子中陈学铭更偏爱兰、竹。在他的作品中,兰、竹占了相当大比例,也因此博得“兰后竹王”的雅号。陈学铭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国画大家,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造园大师。他常说,园是立体了的画,画是定格了的园。从十一二岁春游拙政园、狮子林归来捡石拾砖磊“园林”到丹青出妙堂声名远播,再到成为多位名流大咖私家花园的建园者。陈学铭走出了一条从“观园学画”再到“孕画造园”的攀登之路。
他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水、树、石、建筑,缺一不可,园的风格要和园的主人气息吻合。我能从绘画的角度看山里面的结构,也就能充分理解堆山奥秘。山堆出来要有韵味,这韵味就是从结构、肌理、脉络中凸显出来的龙骨,这是山的生命。造园堆起来的山,要给人感觉是从地上长出来的一样,像先天的,自然的,才算真成功。
妙堂作品
陈学铭说,造园,我只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敦桢,小到一砖一瓦,大到堆山造物,点点匠心独具,处处化凡为奇。他是新中国古建筑造园艺术的奇才,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南京瞻园后来补造的南山和北山,都是他的杰作。不仅我佩服他,连闻名中外的园林专家陈从周也非常佩服他。说到这,他又补了一句:对,他就是金陵第一园——瞻园的再造之人。
山水入眼眸,
丹青出妙堂。
腹中有乾坤,
笔下花生香。
妙堂,正值壮年,前途无量。他和他的作品正向一个更高的巅峰迈进!愿他和他的作品一起,更上一层楼!
妙堂作品
妙堂作品
妙堂近照
陈学铭,号妙堂,江苏无锡人,1970年出生。梁溪画派、金陵画派传承人。著名国画家,古建筑造园师。幼年师从乡贤尹光华先生,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周京新、于友善等大师。现任《无锡日报》编辑,中山书画院特聘画家,钱松岩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作者简介】
李北墨,原名李长新,江湖人称“北墨兄”。1967年生,江苏金湖人,作家、诗人,无锡市作协会员、上海文艺网第三届签约作家、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房地产专业策划师。主要作品:《女人如兰》、《人生,没有下辈子》、《清泉洗心》、《把每一天都当生命的最后一天》等,著有散文集《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中国第一部扑克牌小说《暗恋》,人生智慧集《墨言墨语》。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作者微信号:2642529735
纯文学干干净净
真善美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