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自我,悦纳自我,是我永远的追求
乾州蕞娃
1996年乾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乾县灵源镇任教,到今年已经24年了。回想起20多年来的教育生涯,感慨万千,既有奋斗的艰辛,又有成功的喜悦;既有得不到理解的失意,又有不忘初心的精神亢奋。幸运的是,我找准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奋进,收获了幸福的自己。
回想刚刚登上讲台的时候,凭着在师范学校学的那些音乐美术方面的零碎知识,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所以,虽然自己只是照着教参和教学用书热蒸现卖,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居然还不错。1997年全乡教育质量检测中,自己所任学科(四年级语文和五年级数学)在全乡10所学校中获得数学第二名和语文第三名的好成绩。自己也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有时候也会有一种职业厌倦,觉得这样的教书生活没有意思。直到1998年去陕西教育学院离职进修,我才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在哪里。
自己当初选择去陕西教育学院离职进修,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师范毕业,没有上过大学的缺憾。但是通过两年时间的学习,自己收获了很多,我知道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关系,知道了“大语文”的概念,明白了作为教师不能把教好教材作为自己的目标,而要以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我也知道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明明白白的教书育人,才能不辱使命。
2002年我开始了本科自考学习,历尽艰辛,终于在2008年7月拿到了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六年的自学考试学习,我又由老师变成了学生。在教师和学生这两种角色转化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总结,并且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归纳撰写成教育科研论文。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我把它总结为三句话九个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把自己的每一节课都用这9个字串联起来,使整节课成为一体。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个人课堂教学水平。经过立标课——达标课——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最终由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骨干。2004年被评为县级语文教学能手。2009年被《德育报》聘为“教师成长及专业发展”研究会研究员。2011年被评为咸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被咸阳市教育局聘为“阳光师训”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其间,自己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奖励,被《陕西教育》《教师报》《德育报》刊发。在这些荣誉面前,自己有点飘飘然,也变得有点懒散了,认为这就是自己教育职业的顶峰了。
2017年暑期,在参加咸阳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我遇到了党仲强、马晓霞、王静、曾静、丁亚丽等老师,经过他们的教育启发和引导,我才明白了自己前几年是进入了职业发展瓶颈期。尤其是2013年参加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评选,自己落选了,所以有意识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这几位老师的鼓励下,我又一次燃起了自己的教育激情。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终于在此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我感到自己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劲。2017年,我被咸阳市丁亚丽名师工作室聘为工作室成员。通过网络交流、课堂教学直播和现场教学观摩等形式,我和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2018年,在李建斌老师的鼓励下,我成功申报了县级微课题和市级科研课题。目前,县级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市级课题也进入最后的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看了很多书(不仅有专业书籍,也有文化类、哲学类书籍),也和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三个县区五所学校)积极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成长进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通过学习研究,我终于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语文学科意识,将语文核心素养内化为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让领导放心、家长安心、学生舒心,并且让自己幸福的好老师。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牺牲自己,幸福别人,更是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悦纳自我的过程。回顾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民教师能够坚守清贫,甘受寂寞,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在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那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梦想——做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我们都没有忘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所以,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告诉广大的青年教师,有梦想,有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