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伪中医的疗效极差,原因在这……… 2024-05-31 00:50:58 自古以来,关于神医的记载极多,都是说医生医术很高,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可见,中医在古代,不仅能治好病,而且见效非常快。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经典《伤寒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原因就是按照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治病,只要辩证正确,用药正确,基本都可以做到“药到病除,效如桴鼓”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似乎没有多少异议。但是,眼下中国中医的现状远远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原因当然很多。第一, 伤寒论被淡忘。伤寒论问世以来,一直被历代医家视为珍宝,唐朝孙思邈就说过:“江南诸师秘仲景之方不传。”为什么?无非因为伤寒论的神效。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剑客们,都会把武林秘籍藏起来,以便自己独步武林。当然,宋代朝廷以政府的力量把伤寒论公开印行,伤寒论在社会上普及了。伤寒论的普及,导致宋朝以后,金元时期中医的大发展,金元四大家相继问世,奇峰迭起,成为中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中医理论有了极大的丰富,各时期名家迭起,各种理论体系相互争鸣。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由于伤寒论古文简奥,极难读懂,所以后世学者往往不肯钻研伤寒论,而师从各家,学习现成的路子。其好处是入门容易,很容易就成手,能看病。缺点是,根基不深,基本功不扎实,难有大作为,大建树。直到现在,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这门经典课程的学时数已经缩短到了极致,学生往往都是糊弄及格而已,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其他学科。学生毕业之后,伤寒论基本都淡忘了,很少研究。再说,想研究也无能为力,因为现在学生的古文功底实在太差,啃不动伤寒论这个硬骨头。第二, 温病学派贻误百年。明清两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温病流行。温病就是伤寒论中“阳明病”的范畴,用阳明病理论治疗温病,非常有效。当然,在临床细节上,可以做很多更细致的创新。当时中医界适应临床实际,从伤寒论中阳明病的理论出发,发展出了温病学理论,成为中医发展历史上,即金元之后的又一大高峰。叶天士、吴鞠通等大师,都是从伤寒论入手,最后成为温病派的开山鼻祖。温病派理论的问世,是伤寒论的发展,对温病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温病派问世之后,中医在治疗温病、治疗流行性疾病等方面,有了极大进展,疗效极佳。正因为如此,所以清末以来,中医学生往往从温病入手学医,当然上手很快。但研究伤寒论的人很少。也就是说,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六大类证型,温病学的弟子们,往往只精通其中的一个门类,就是温病(阳明病),而对其他门类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融会贯通。温病学大师,往往都有极深的伤寒论功底,在这个基础上再精研温病,才能成为大师。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等无不如此。但普通的温病派医生,往往只学温病,不读伤寒,就像练武术,只学套路,不扎马步。花拳绣腿,怎能临阵?解放以后,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仍然延续这个学派的传承,所以温病理疗在现代中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满脑子的温病学理论。世界上有那么多病,按伤寒论的分类,起码也是六大类,他们只精通其中的一种而已。其他的门类,往往懵懵懂懂。这样的医生,治病效果能好吗?当然,如果现在仍然是温病流行的年代,这些温病派的医生,也还有用武之地,至少一般的小病还是可以解决的。可是,现在温病已经很少了,这些温病派的医生,连用武之地都没有了。现在的疾病,绝大多数都是伤寒,很少温病,但这些温病派的医生并不明白,仍然抱着书本上学来的东西,胡乱应付,难免误人。第三,现在阳虚极多,阴虚极少,伤寒极多,温病极少。现代人的体质,与古代截然不同,古代是阴虚阳虚都有,现在则大多数为阳虚,阴虚极少。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日本学者统计,最近50年以来,人的基础体温普遍下降,平均下降1℃。基础体温下降,意味着身体功能的下降,而功能下降,就是阳虚。所以现在的人普遍阳虚,是经过现代统计学证实的现实状态。阳虚的体质,体温偏低,自然最怕寒邪侵袭,所以阳虚者罹患伤寒病比较多。阴虚体质,津液不足,多呈热像,最怕温热之邪侵袭,所以阴虚者罹患温病就比较多。但现在阳虚体质比比皆是,阴虚体质百里无一,所以现在伤寒病极多,温病极少,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既然如此,温病派医生,只晓得温病,不晓得伤寒,以温病治法,临证于伤寒患者,效果能好吗?第四,方剂剂量不足,疗效自然不好。第五,药材质量下降,拖累疗效。这一点很好理解。过去的黄瓜是什么味?现在的黄瓜是什么味?过去的萝卜是什么味?现在的萝卜是什么味?过去的西瓜是什么味?现在的西瓜是什么味?现代科技,为了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从选种育种、农药化肥等等,全方位的科技注入,产量是上去了,但是有效成分却下降了。这一点,不是医生能左右的。第六,分不清阴阳。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医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中医辨证最最核心的关键。分清阴阳,就等于确定了大方向,大方向正确,不管用什么方式和途径,总有一天可以达到目的,区别仅仅是路途是否曲折、时间是长是短而已;分不清阴阳,就等于弄错了大方向,大方向错了,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和途径,你肯定达不到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害人于无形。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认为自己对阴阳很明白,认为分阴阳非常简单,事实上不然。就算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中医队伍中,能分清阴阳的人,恐怕也不足60%!其实,在中医药大学里面,教材也都非常强调分清阴阳的重要性,讲了很多划分阴阳的方法,但是没有给出划分阴阳的关键性指标,这是莫大的遗憾。什么是划分阴阳的关键性指标?我也一再强调,现在人多为阳虚体质,多为阴性疾病;很少有阴虚体质,阳性病较为少见。但是,很多疾病往往都有热像,这是事实,很多中医一见到热像,就断定为阴虚,实在是大错特错。现在患者常见的热像,往往是气郁化热,而非阴虚之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现在人患病,往往是阳虚的病,只是有一定的气郁化热而已,绝非阴虚!现在医院里被诊断为阴虚的患者,99%都是误诊!我曾多次声明,寻找阴虚患者,免费治疗。多年过去,没有见到一例阴虚患者!的确有自称阴虚,或在医院被诊断为阴性的患者来就诊,但经我诊断,无一例外都是阳虚,只不过有点气郁化热而已!连阴阳两个字都分不清楚,这样的中医,疗效能好吗? 赞 (0) 相关推荐 中医 #体质 没有纯粹的#阳虚 也没有纯粹的#阴虚 中医 #体质 没有纯粹的#阳虚 也没有纯粹的#阴虚 倪海厦版伤寒论的前世今生,解读经方(附)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 伤寒论 (汉唐中医倪海厦始写于08/22/2006) 我们中医所谓的经方,就是指伤寒论与金匮中所使用的处方,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经方的源头已不可考,有说是源自佛教,也有说是自伊尹开始立经方,诸说林立,我 ... 由对“寒”和“湿”概念的新认识,看“伤寒”和“温病”的本意! [1] 中医病证概念是基于阴阳失调的表现与病理癥结的表现两个方面.病理癥结的表现有燥粪.水饮.痰浊.宿食.虫积等方面;阴阳失调的表现则是中医学的主要病理观.自<内经>以来,热是阳盛或阴虚, ... 阴虚阳虚分不清,中医一方阴阳同补 阴虚阳虚分不清,中医一方阴阳同补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爲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音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 ... 中医是如何预防流感的?——杏林散记之五 中医对于流感是这样认识的,大抵阳虚之体,易患伤寒,当从伤寒论治:阴虚之体,易患温病,当从温病论治. 中医学没有"病毒"这一名词,中医只是救治生病了的人,就看人体感染了病毒以后所表现 ... 为什么现代伪中医的疗效极差,原因在这…… 自古以来,关于神医的记载极多,都是说医生医术很高,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可见,中医在古代,不仅能治好病,而且见效非常快.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经典<伤寒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原因就是按 ... 为什么现代伪中医的疗效极差,原因在这………… 自古以来,关于神医的记载极多,都是说医生医术很高,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可见,中医在古代,不仅能治好病,而且见效非常快.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经典<伤寒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原因就是按 ... 为什么现代中医的疗效极差? 自古以来,关于神医的记载极多,都是说医生医术很高,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可见,中医在古代,不仅能治好病,而且见效非常快.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经典<伤寒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原因就是按 ... 中年人胆囊息肉:肝郁气滞是主要原因,中医好疗效。 中年人胆囊息肉:肝郁气滞是主要原因,中医好疗效。 中医验方 | 冬春小儿肺炎多,中医治疗疗效好 小儿肺炎是冬春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小儿肺炎的临床证候,如发热.咳喘.气喘.鼻煽等症状,可从中医文献里见到有类似的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 新冠肺炎为啥不能等同于瘟病?中医临床疗效能不能用西医来评价? 吴侃阳 凤凰中医2021.5.10.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平心论 作者:吴侃阳 版权归权利人所有.责编:木木 商务与投稿微信::FHzhongyi 同步丨公 ... 舌头两边有齿痕,是怎么了?中医分析2种原因,附调理建议 为什么舌头边缘有齿印? 舌头边缘有齿印其实是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湿气重 湿气重引起的齿痕舌,多数还伴随着舌苔黄且腻的现象,这种苔一般都堆积了很久.这类人群一般都胃不好,很多都患有胃炎 ... 清除伪中医是重获国民对中医信任的前提! 中医为什么遭到了国民的抛弃?就是伪中医闹的,他们名为中医,其实却是拿了中医行医证却不会用中医治病的伪中医,就是他们强差人意的疗效让国民觉得中医治不好病,是骗子,是伪科学,最终使国民抛弃了中医,没有了国 ... 脾虚的根源是什么?中医:5个原因别忽视,都是你常做的 脾虚的根源是什么?中医:5个原因别忽视,都是你常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