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花卉,高雅脱俗毫无浮华之感,清代张若澄绘《花卉册》
古代画家中的名家有很多都是朝廷官员,比如唐代的阎立本、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等人。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皇帝喜欢诗文书画,在朝堂之上也出现了多位擅长丹青的大臣。其中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名家,格外让人感到可惜。这位身兼官员、画家双重身份的人叫张若澄,死时年仅34岁。

张若澄所在的张氏家族在康雍乾三朝受尽恩宠,他的爷爷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他的父亲雍正、乾隆两朝的大学士张廷玉,他的哥哥张若霭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全国第四名,直接进入南书房为皇帝草拟诏书。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家中收藏的名家字画成为他绘画创作中最好的启蒙老师。古人学习绘画大概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拜入名家门下,另一种是临习名家真迹。张若澄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从传世作品来看,他的绘画技法相当全面,既能画山水也能画花鸟。

这套《花卉册页》就是张若澄的代表作,这套册页表达了张若澄在艺术上的追求。张若澄作为世家子弟、官场之人,所画的花卉天然率真,丝毫没有浮华气息。这样的风格就是文人追求的雅致,让人透过画面仿佛看见一位洒脱文人在山野之中寻访自然真趣。好的画作仅有情怀是不完整的,神韵也好,意趣也罢,都要靠扎实的技法的去体现。《花卉册页》不染色彩,全凭水墨变幻达到形神统一的境界,显出张若澄在绘画方面的才华。

乾隆年间的花卉作品大多是工笔重彩形式的,尤其是以郎世宁为代表的宫廷画家不厌其繁地描绘细节,敷以重彩,让富贵华美之风盛行一时。张若澄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显得尤为难得。诚然,他也画过一些华丽的作品,不过从这套册页来看,素雅高洁才是他在艺术上的真正追求。墨分五色之妙,水墨渲染之美,成为册页中花草的灵魂,让人感觉到生命之美好,自然之神奇。

《花卉册页》中有很多美妙的细节,运笔上的力量转化,可以画出来刚柔并济的线条。水与墨之间的调和,可以在画面中表现出来阴阳向背。如果想要画出来的花卉鲜活,以上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把册页中各种鲜花比作风姿绰约的美女,那美女最美的状态就是高洁脱俗。张若澄特别重视淡墨的呈现效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淡墨不是一笔完成,而是有多次积染的痕迹。颜色看上去若有若无,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这就是张若澄对脱俗的理解。

名为《花卉册页》,其中多了一帧墨竹,也许在张若澄看来,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也像人生历程。无论娇弱、恬美、高洁,都要有一股顶天立地的精气神。画中流露出来的志向,让这套作品更加耐看。

张若澄在西巡途中,死于伤风感冒。从画中透露出的旺盛生机来看,应该是意外状况。也许,如果他没有西巡,他还会留下更多精彩的画作。


至乾隆时期,以塞外花卉为题材的花木画十分丰富,如张若澄《塞外花卉二十四种图》册、董诰《弘历塞外花卉九种诗意图》册等。


清张若澄塞外花卉二十四种图册(二十八开选二)纸本水墨每开纵二二·七厘米横一九·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