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关注学生
优秀的教育者,都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对待。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领域,脑海里想的都是如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的政策、想的办法都是为了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看到一己私利。反思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要么为了应付检查、要么为了提高升学率、要么为了蝇头小利,真正完全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实在有限。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反思自己的很多做法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必定是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
呵护学生的自尊。学生给你反映问题,或者向你请教,或者向你袒露烦恼,可能是鼓足了勇气,在行动之前,在脑海里可能经历了很多次的斗争,最后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如果这个时候碰到的是你冷漠、嘲笑、不屑、不耐烦的态度,那么,很有可能这个学生就再也不会跟你交流了。相反,如果你对待学生的态度是诚恳真挚,语气中充满了关心、关切,那么可能就彻底改变了一位学生。察言观色是很多人具备的特点,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举措之一,当你的脸上或语气透露出哪怕一丝丝不耐烦的感觉,敏感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学生的自尊,就像端着一杯滚烫的开水走路一样,洒出来就会把自己、把别人烫伤。要做到这一点,心中对学生一定是充满了爱的,心中无爱,行为上要表现出充满爱的样子,一旦被学生识破,那形象肯定大跌。
同情地理解。学生的很多烦恼、小心思、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觉得都是微不足道很正常的,但是在学生本身看来,可能觉得那件事就是天大的事,就是整天心心念念的所有事情,如果学生鼓起勇气跟我们分享了他的烦恼,得到的是我们一堆大道理,或者嘲笑,或者批评,那么,这可能会极大了伤害了你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以后他有什么烦恼可能就再也不会跟你提起了。我们要对学生的问题同情地理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碰到的问题,急他所急、烦他所烦,然后再一起相处可能的解决办法,这样可能会更容易倾听学生。
学生缺少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被倾听和被理解。每当学生向我们反映问题、诉说烦恼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地以导师、过来人的身份给出建议,提出反驳,讲些良策,以为这样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实,闭上嘴,多倾听学生的关注点、烦恼点,适时表示理解和认同,这样似乎对学生的作用更大,而不是急于去反驳,急于去指导。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真的很难,特别是我们身份不平等的时候,我们以教师的身份,平等地和学生谈话,真的很难,但是一旦做到了,效果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