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茶会之“引凤求凰”
元宵一过,整个新年也悄悄退去了,如烟花散尽在夜空之后,生活也回归到到平素滋味。
辛丑的第一期武林茶会也如期而至。在二月之末,春风初暖之时。
这一期茶会,更像是隔了一年之后的久别相逢,虽没有设主题,但姚姐还是很用心的选了几款茶,有意无意间把话题引入大家既陌生又感兴趣的单丛体验。
这期喝的几款茶分别是
鸭屎香、锯朵仔、老仙翁和海底捞针
私以为这一期的茶会唤作“引凤求凰”吧。
有些茶友对凤凰单丛还是有些陌生,通过茶会大致梳理出了一些概念。
在茶的六大分类中,青茶即乌龙茶按地域有四个分支,即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凤凰单丛即是广东乌龙茶的代表,又称潮汕乌龙,因集中产于潮州凤凰山区域,大家习惯叫作凤凰单丛。
单丛品种繁多,细分起来有上百个品种,一般分为两个体系命名,其一为香型,比如蜜兰香、芝兰香、黄枝香、杏花香、柿花香等,另一类则显得随意,有点原始状态中的指事命名,比如雷扣柴、向东、锯朵仔、凹富后、碑头等。其中最为人知的要数鸭屎香了。
鸭屎香的现象,我觉得一是相对其他品种来说种植广,产量高便于推广,二是这个名字能引起好奇心,捕人眼球。
但这两个命名体系又相互混杂,外人一时是很难分得清。造成了凤凰单丛独特的现象,在潮汕一带已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节奏,家家户户一盏三盅成了潮汕风情的一张名片,但所有的盛况仅偏安一隅,未能很好的向外普及。
在了解了凤凰单丛的大致情况后,再来烹泡茶会的这几款茶,或许能够有的放矢,加深些印象。
凤凰单丛因含有萜烯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成就了其香气高扬,富于变化的特点,有品种自带的差异,也有山场环境的渗透。这次的品饮其实是没有能力去细究每款茶之间的细微不同,只是感受凤凰单丛这一茶类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特征。
老仙翁在《中国凤凰单丛茶图谱》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因树龄老,树相奇特,似有一股灵气,兼成茶香滋味好。其品种是乌岽山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产于乌岽山海拔1100米左右李仔坪太子洞旁,树龄达到400余年。
细看干茶条索紧直纤细,乌褐油亮,烹泡品饮其香型属于栀子花型,细锐高邈,馥郁深邃。
最后,大家在讨论单丛香型丰富的话题时,无意中说起了海底捞针,因去年走访凤凰山时听茶人介绍过这款茶,其香型特殊,高猛霸道,泡茶时投茶少许,但茶香彰显,被形容丢一片叶子到海里,都能觅见其香,就有了海底捞针这个名字。
刚好,姚姐手边还剩有一泡,趁兴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了。
海底捞针属于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 ,无性繁殖系,成茶条索硕壮肥直,茶汤橙黄透亮,是典型的黄枝香。
大家对于凤凰单丛,虽常有耳闻,但相见不易,它更像藏在深闺的小家碧玉,这次因茶会而温故而新,我个人觉得凤凰单丛的特点是,其优点亦是它的不足,胜在其香,或许亦败在其香。
初识时因茶香而惊艳,但也是因为茶香之盛,反而掩盖了别的特点,如我身在江南而言,它是少了些留白或迂回,这般来时猛去时疾的冲击感,多多少少损了些层次的迭进。
席间与茶友交流,把茶比拟作人,龙井如少年,普洱如老衲、红茶如妇人,岩茶如隐士,那么凤凰单丛呢,我觉得像个侠女吧,这是第一瞬间映入脑海的形象,有刀光剑影,有香鬟雾鬓,有大碗酒肉,有一骑绝尘,错落交杂开来,一如凤凰浴火。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是有局限性。,一是在于我自身对于单丛的了解没有深入不甚全面,二是没有很好的机会接触更多的单丛佳茗,进行参考比较,所以只言片语仅是在这一期武林茶会上切身体会,做一些粗浅的记录。
凤凰单丛的世界还锁在南国,带着一方水土的人间烟火,一盏三盅的世风坚守也在等待着一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