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二》觚棱
壶型解读:
《觚棱壶》为清曼生壶式之一,清末民初壶艺大师黄玉麟(1842-1914年)、民国壶艺名家汪宝根(1890-1954年)多有制作。觚棱壶为方圆结合体,有四片泥片手工镶接,是紫砂光货中的高档器型,制作难度大,不是高手不敢问津。吴云根的这把缺盖觚棱壶朴实稳重,颇具大家气度,是吴云根上世纪20年代的作品。
觚棱壶“方中寓圆,圆中见方”,是紫砂壶方圆交融造型的代表之一,它是仿古代觚棱设计的。
此壶形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非制壶高手不能为。
▲1916年宝庆款、吴昌硕刻 觚棱壶图片
觚棱,有两种器物,都称“觚棱”,一是古代建筑上的名称,一般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西都赋》中,以“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描写长安。王观国《学林·觚角》中“所谓觚棱者,屋角瓦脊成角棱瓣之形。故谓觚棱”。
二是古酒器,后又演变为用于祭祀、陪葬的礼器。
据邓实《明清各名家砂壶形拓》中《阿曼陀室制砂壶》称:“觚,为古酒器,容酒一升。形方,四面有棱,今世传尚多,唯方者少而圆者多”。
▲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青铜方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早在明代,制壶名家李仲芳就制作过觚棱壶,以后经过历代名家的传承与演变,觚棱壶成为经典的壶型之一,尤其是成为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
李仲芳,紫砂名手李茂林长子,时大彬门徒,且“为高足第一”。
▲明李仲芳制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 觚棱壶图片
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有一把曼生觚棱壶,高7.4厘米,长14.3厘米。
壶身一面刻“觚棱”;另一面为曼生幕友郭祥伯所刻铭文“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把梢有彭年印,壶底钤阿曼陀室印。
▲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 曼生觚棱壶图片
觚棱壶方圆之间展现无穷的魅力,有的制壶者侧重方,则整把壶的筋骨感强,多一份傲然与挺峻,如曼生觚棱壶;有的制壶者侧重圆,则整把壶圆融感强,多一份圆通之意,如黄玉麟觚棱壶。
▲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及杨彭年刻 觚棱紫砂壶
此壶于2015年拍卖会上以356万元高价成交
▲清黄玉麟制吴昌硕刻诗文 觚棱紫砂壶
觚棱壶,方圆演绎变化之间,传达了儒家的处世哲学:
应智圆行方,外圆内方,绵里藏针,而不要锋芒毕露,凡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精遗粗。
有将“觚棱”壶写成“弧菱”、“弧棱”或“觚菱”者,都是不准确的。
▲吴云根制 觚棱壶图片
吴云根把传统的觚棱壶形由握把改为提梁,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使茗壶更具浓郁的古色古香韵味。
▲吴云根制觚棱提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