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人设是个大负担

身为平凡的小人物,很多人是没有人设的。表现就是,走在大街上提一句某某某,人家不知道。别说大街上,就是在小区里,问某某家在哪儿,住几号楼,人家还是不知道。这样的人,生活相对安全。
曾子说过一句话: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那么多手指着你,真是让人想起来就凛然呀!
要是个普通人,曾经因为什么事情被很多人关注,如果想过平静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最好是搬到一个没有人知道自己是谁的地方。周围街坊都不知道自己有过什么故事。《水浒传》里,武大郎本来住在清河县,因为潘金莲被人觊觎,他们就把家搬到了阳谷。就是想要清净的生活。
不过,很多人渴望“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样的生活,容易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尽管这种精神需要并不健康,而且容易像酒精那样成瘾。更重要的一点,还容易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尤其是在物质上有超乎普通人的需要时,普通的生活很难提供的物质标准,“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生活就非常容易提供。
这就是“人设”的来历。人设绝不只是一个人设定自己的形象。理发店的发型设计师,剧组里的造型师,成天给别人设计形象,而自己并没有“人设”。一个性格非常典型、非常鲜明的人,也可以完全没有人设——只要别人不大认得他。“王老五”是人设,“王老四”就不是。
《水浒传》里的“山东宋公明”,《世说新语》里的“河南褚季野”,都是人设。人设是那种,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张嘴报出名字,别人马上肃然起敬,要好吃好喝招待的。
圣人对人设是不欢迎的。曾子看待人设,首先想到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而在《水浒传》、金庸小说,这种江湖上,人设是非常受欢迎的。《三国演义》里,“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我乃燕人张翼德也”,都是人设。有人设,提名字就够了。没人设,你还得费半天劲解释这人是谁、在哪儿上班、一月挣多少、政治面貌怎样。
但你看《论语》里面,孔子的人设是非常不行的。没有哪里在给别人介绍的时候,说“这是鲁国孔大司寇”“鲁国孔仲尼”,完全没有。有一回,周游列国的时候,子路找不到孔子了,问一个老头有没有见“先生”经过,老头说:谁知道!什么先生不先生的!
还有一回,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人,子路也没有觉得受到了侮辱——他居然连孔子都不知道!子路想了想,甚至不知道该怎么介绍,回头就告诉孔子,孔子听了,也没觉得自己被小看了,就说,你可以这样介绍嘛:他是一个发愤起来会忘了吃饭,快乐起来会忘了忧愁,这样度过大半生,浑然不觉已经慢慢老了——类似这么个情况的人。
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学写简历,了解到,谁要是像孔子这样自我评价,会被喷的。那时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请人来讲座,明白告诉你:简历不要写虚的,尽量别写什么性格、爱好,要写干过什么事,当过学生会副部长、拿过二等奖学金、受过什么表彰之类的。
但你看,孔子介绍自己,绝对不会说,我《周易》读过多少遍,韦编三绝,修《春秋》,任鲁国大司寇这种——应该印在名片上的头衔、写在简历里的事迹。他甚至都不说自己的愿望、理想、向往的生活。不说自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一个人,也不说自己是夜里常常梦见周公的一个人,喜欢在暮春时节带着年轻人去郊游的一个人。
——如果说那些,就有成为“人设”的可能。你说老者安之,别人说你诛杀少正卯(哪怕没有那回事儿);你说朋友信之,别人说你拿棍敲朋友的腿,骂朋友“老而不死是为贼”;你说少者怀之,别人说你收个徒弟还必须要人家交腊肉……
故事总会反转,人设容易崩塌,但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它没办法崩塌。
陌生人不会单纯因为听了这句话,就赞叹孔子、景仰孔子,或者同情孔子——而这,正是孔子在向不熟悉他的人介绍自己时,所秉持的原则:不要让自己有卖点。不要让自己显得不平凡。
而他真的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呀。只是那种不平凡,总要留到“即之也温”“听其严也厉”的时候,才能渐渐察觉的。
故事,是可以卖钱的;履历,是能用来自我推销的;话题,是可以引发关注的。而熟悉的人都知道,孔子在推销自己这方面,是一个——用今天的话说——loser,用他本人的话说,“累累若丧家之犬”。丧家之犬,就是流浪狗啊。孔子占到《旅》卦,很伤心,因为占得太准,他就是流浪的命,甚至几度有“乘桴浮于海”的想法——虽然并不会真的那样去做。
即便像流浪狗一样东奔西走,他仍然坚持一个原则:不卖人设。尽管他的履历完全有足以匹配市场需求的亮点。
人设这东西,“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曾子是畏惧的,孔子是拒绝的。而在今天,人们是求之若渴、费心打造的。曾子看到的是“其严乎”——这是多么累心的事情呀。以至于临死的时候,他终于可以说,我一辈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现在,可以好好休息了。而今天的人,看“十目所视,十手所指”,首先想到的是“曝光量”。曝光量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热搜”,“现象级”。
人设是一种预期。就像股票,好的预期,能立刻推高股价。但要想让股价维持在高位,要么是让预期和现实相吻合——那样的话,高位也不叫高位了,要么就是,不断地制造良好预期。这是维持人设的成本。
一个平凡的人,和他呈现出的不平凡之间,存在着预期的错位。假如他想维持预期不下滑,势必不断制造和先前预期方向一致的新预期。人设的打造有时候成本很低,但只要预期不回归现实,维持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高昂不是体现在金钱上,而是体现在心力上。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下,一个人不敢呈现真实的自己,竭力去维持想要营造的形象,直到力不从心为止——这也太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