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写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

2020年的最后一天了。2020年再难、再难过也终究是要过去的。经过的时候觉得难,但在过去之后回头再看,也不过是似水流年的一段了。
17年前的12月30日,梅艳芳离开了。这17年似水流年,但这首35年前的歌却一直隽永动听。其实唱这首歌的时候,梅艳芳也不过21岁。
为了供两个没出息的哥哥读书,幼年丧父的4岁的梅和姐姐(和妹妹同样的病几乎是同样的年龄去世)从小就随她妈卖唱为生。到她参加82年第一届新秀歌唱的时候,她已经有了十多年的舞台经验,毫无争议的夺冠。
梅艳芳的姐姐梅爱芳也曾经出过专辑,但可能自认不适合在演艺圈发展并没有继续。俩人的声线有些类似,有姐妹基因的类似,也有从小卖唱致使变声期声带没有保护好的类似。
即便是第一届的冠军,但刚开始也并不是那么顺利,前面几张专辑定位还是有些模糊。小时候即使喉咙再痛也要上台拼命唱,使得她的嗓音有些粗,倒也正好模仿当时的一姐徐小凤,参赛夺冠的歌就是翻自徐的《风的季节》。
但歌坛只能有一个雍容大气的徐小凤,直到遇到造型师刘培基对她全方位的包装,和包装相配的是曲风的选择,百变歌后才逐渐成型。刘培基也成了她的一生挚友,直到最后演唱会的那身婚纱,乃至最后的最后为梅葬礼设计她穿的旗袍。
与刘培基合作的开始就是1985年上半年的这张《似水流年》。以偏阳刚之气的装束令人惊艳,戴着墨镜,披着风褛。这张她第3.5张专辑也成为她真正特性成熟的定型之作。为什么是3.5呢,因为她的第一张专辑《心债》实际是半张,6首歌是她的,另外6首歌是华星力捧的一个三人男子组合——小虎队,不过和台湾小虎队没任何关系,这个组合一年也就散了,三名成员单飞效果也不理想。
《心债》《赤色》这前一张半专辑,其实拎出来都有不少佳作,梅艳芳的演唱也在不断进步,但形象上始终摆脱不了老一代歌姬的固有禁锢,歌路也是摇摆不定,黎小田的小调,模仿自己的偶像山口百惠翻唱《血疑》主题曲,都不错,但要给人更深刻的印象,还差那么一步。
到了《飞跃舞台》定位就有些飘忽了,不清晰地为了突破而改变,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

因而《似水流年》也是一次重压之下的冒险,如果没能取得预期,可能就没有后来登堂入室的梅艳芳了。但远超预期的成功,使得梅艳芳荣誉加身,并不断求变,不断诠释自己的无限可能。

专辑里这首翻唱山口百惠的同名曲也是梅艳芳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梦幻的拥抱》的英文原曲应该是当年风靡一时的。

这首标题曲也是同名电影《似水流年》的主题曲。在84年香港和内陆合拍片并不多的情况下,这部电影还是有些轰动的,斯琴高娃还成为了第一个拿到香港金像奖的内陆女演员,而很多香港幕后人士为了减少麻烦,不得不用化名出现在演职人员名单里,没想到还获了奖,只好本人“代表”那个虚构的名字上台领奖,而这样一部电影当年更是干脆连报名金马奖的资格都没有。现在说起当年,也是似水流年的剧变了。
由于导演特别喜欢日本音乐人喜多郎的风格,本想邀他来为电影创作主题曲,但热脸贴冷屁股没能遂愿。可这份偏爱还是很固执的,只好拿来喜多郎的一首名曲《delight》,交由填词人郑国江创作。
郑国江据说是看了六遍电影,每次看得感动不已,特别是结尾,相隔20年不见的亲人又要分离,一艘小木船逐渐远去的情景,令人唏嘘不已。
望着海一片,满怀倦,无泪也无言
望着天一片,只感到情怀乱
我的心又似小木船,远景不见,但仍向着前
谁在命里主宰我,每天挣扎人海里面
心中感叹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
郑国江就着笔这样的场景,写下了前面一部分。郑国江、卢国沾、黄霑这样一批老词人就是特别善于写出这样的沧桑感,也是粤语老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每天挣扎人海里面,远景不见,但仍向着前。也是很多人的写照,更是很多人的品质。
留下只有思念,一串串永远缠
浩瀚烟波里,我怀念,怀念往年
外貌早改变
处境都变
情怀未变
结尾的三个变,前两个是改变,最后一个是不变,变与不变,都是永恒。
日历马上就要翻向2021年,愿一切都向好的变,愿一切好的都不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