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动症孩子玩的时候很专心,上课学习就分心呢?

家长们经常会抱怨,孩子的注意力真的有问题吗?
为什么打游戏搭乐高可以几个小时都很专注?为什么上课写作业就分心走神不在状态?
这难道不是态度问题吗?难道不是懒惰或者缺乏意志力吗?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写过文章,当时是从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角度来解释。
最近,我在看Brown教授的书时,看见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去他那里咨询的一位大学生用性隐喻来解释这一现象:“患有 ADHD 就像患有'勃起功能障碍’。”
如果所面临的任务真的让他感兴趣,那么他会“为之而勃起”。
但是如果这个任务他觉得无趣,那么他就无法“勃起”。
这个例子因为太过形象,Brown教授把它写进了书里,在很多场合也多次引用。
这充分说明了ADHD不是一种意志力的问题。
其实,大脑集中注意力和抑制行动的能力也会受到动机的调节。
动机,就是让一个人“愿意”做一件事的力量。
几乎每个人,包括绝大多数 ADHD 患者,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都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对大脑的科学研究表明,在与动机相关的情况下,大脑中与注意力和协调执行功能能力的相关脑区会被多巴胺这种兴奋物质充满。
一个ADHD孩子(或者大人)往往能在玩电子游戏或在其他高度刺激的情况下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可是,在日常活动中,当刺激的水平不足,他们的大脑就不能在需要时保持活跃,就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一个正常发育的 10 岁孩子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即使他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换句话说,他脑内与注意力相关的大脑默认机制不需要高能量状态就能运作,尽管它们在受到刺激时可能将运作得更好。
由于 ADHD 患者大脑结构、功能的受损和神经递质的失衡,如果没有中等至高等强度的动机,就无法达到执行功能的精力水平。
特别要提出的是,这种机制不是受自己的意愿开启的。所以指责 ADHD 患者缺乏意志力是不公平的。
某种程度上说,ADHD的患者反而更加努力,就好比视力较差的人更努力地想要看清楚。
很多家长都有感觉,A娃似乎在一定程度的压力下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比如,在医生的诊室里孩子可能不像平时那么淘气,整个就诊过程中都能一动不动地坐着。
再比如,平时极度心不在焉的青少年,到期末时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
这也让家长误以为孩子还是缺乏意志力。
其实,这是因为压力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这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压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但是在一定比例中最佳的压力水平有助于前额叶皮质更好地工作。
在这些情况下,ADHD 患者可能会达到他们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达到的能量阈值。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只凭孩子在医生办公室里很安静就排除 ADHD 的诊断的原因。
我们也要认识到克服疾病造成的障碍总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的。尽管药物可以改善受损的大脑机制,但仍旧需要患者一定程度的努力。
好比一个人的大脑有轻微中风的区域,这个区域控制着左手的运动,如果没有理疗锻炼,患者的手部运动可能无法恢复。
这就是为什么 ADHD 需要联合治疗,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要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资料:世界ADHD联盟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