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豉、香豉、豆豉。
〔来 源〕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Merr.的成熟种子,经蒸熟后发酵加工而成。
〔成 分〕经发酵后含有酶,并含有多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及B1、C、D、菸酸等。
〔作 用〕
历代经验:
1.发表解热: 《名医别录》: “主伤寒头痛寒热……”。 《药性论》: “治时疾热病发汗”。
2.清热除烦:豆豉有清热除烦作用。《名医别录》:“……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药性论》: “能止盗汗,除烦;……”。 《珍珠囊》: “去心中懊��,伤寒头痛,烦躁”。
3.解毒作用: 《日华子本草》: “治中药毒,疟疾,骨蒸;并治犬咬”。 《本草纲目》: “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斑,呕逆”。 《本经逢原》: “以水浸绞汁,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此外,尚有健胃及助消化作用。
〔性 味〕苦、辛、寒。归肺、胃经。
〔功 效〕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主 治〕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头痛,胸中烦闷懊��,病后虚热心烦,食物药中毒等。
〔临床应用〕豆豉作用平和,多作辅助药用治外感风热及热病心烦等。
1.外感风热:轻症而见发热恶寒, 头痛,咽喉肿痛,心烦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之轻症,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葱白等,方例《银翘散》 (方见金银花》、 《葱豉汤》、 《葱豉桔梗汤》 (方见葱白)。
2.热病心烦:伤寒发汗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类似于发热性疾病及病后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心烦,常与梔子配伍,方例《梔子豉汤》。如因肝郁化热者,常配伍香附子、青皮、柴胡等。
3.下痢腹痛:豆豉有清热解毒作用,也用治伤寒暴下,滞痢腹痛,里急后重等,类似于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痢疾等,常配伍薤白、黄连等,方例《豉薤汤》。此外,尚可入复方中治疗消化不良。
古方又用治食物及药物中毒。
〔用 量〕 6~12克。
〔用 法〕生用。
〔禁 忌〕无热者不用。〔附 方〕
豉薤汤(《范汪方》):豆豉、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