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使团画师的中国图像「连载一」
1793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届83岁。这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已在位58年。再过3年,他就要退位了,6年后,他离开了人世。
而在此之前,清朝曾在清缅战争中大大削弱了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贡榜王朝,导致后者已吞并的暹罗复国,缅甸失去成为地区强国的机会。
1791-1792年,尼泊尔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廓尔喀侵藏,与清朝发生冲突,清军击败对方并将其收为稳定藩属。此战史称廓尔喀之役,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收官力作。
廓尔喀战役期间,英国曾派克尔帕特里克使团前往廓尔喀,企图就支援之事与廓谈判,但还未到廓,廓已不支,投降清朝。
清朝在东印度附近的大型军事动作,使英国意识到在东方的发展需要与古老强盛的中国合作,中英两国贸易往来的情况也应当有所改变。英方认为“自英国初到中国开辟市场后,没有一件事情有助于改善英国人在中国的地位,而其他欧洲各国商人在中国的处境却都比英国人好得多。”
为此,英政府决定派使团访华,期望通过谈判,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改善中英之间的现行贸易状况,扩大对华通商。这将是到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一次早期交往。
1792年9月26日,英国使团从朴次茅斯港出发。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让使团带了一封写给乾隆皇帝的国书: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您能体恤我们。”
这封国书因翻译原因充满溢美之词。乾隆帝命人搬来《大清一统志》,书中记载了清朝所知道的所有国家。然而,虽然找到了传教士们常说的法兰西、意大利,但却没找到英吉利。
乾隆帝觉得英使远涉重洋前来祝寿,“具表纳贡”实属好事。于是连颁数道谕旨,不仅破例允许使团从天津上岸,而且命令沿海各省地方官做好接待工作,向使团提供丰富的免费食物供应。
英国使团的正使名叫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时年56岁,是位资深的政治家、外交家,曾任爱尔兰事务大臣、加勒比群岛总督、印度马德拉斯总督等。1792年,被加封为“马戛尔尼伯爵”。
英国使团的副使名叫乔治·伦纳德·斯当东(George Leonard Staunton),时年也是56岁,为医学、民法学博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曾受雇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后当选格林纳达司法长官,1785年获从男爵爵位,是乔治·马戛尔尼的好友。
为出使中国,使团进行了全面充分准备。礼品是经多方征求意见后精心置办的。按照耶稣会士的介绍,中国重视历法,因此需要天文仪器。斯当东也认为,天文学在中国备受青睐,因此诸如代表太阳系最完美运动的七政仪等天文仪器,中国人绝不会不接受。
天文仪器中,有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各大洲、海洋和岛屿,可以看到各国的国土、首都以及大的山脉,并画出了所有这些地方的航海路线。
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并猜想准会让中国人感到惊奇而高兴。英国人在礼单中还专门提及了连发式手枪、榴弹炮、铜炮,认为这些可能会引起中国军官们的兴趣。
英国使团共给乾隆皇帝准备了19宗、590余件礼品。由于语言不通,解释这些礼品的名称很伤脑筋。所有的照会文件和礼品,必须符合天朝的语言,以便中国的皇帝能够理解。比如天体运行仪,就巧妙地写成了“天文地理音乐钟”。
使团的船队包括:一艘海军提供的64门火炮“狮子”(Lion)号炮舰,一艘东印度公司提供的载重1200吨的“印度斯坦”( Hindustan)号大货船,一艘“豺狼”(Jackal)号二桅小帆供应船,一艘“克拉伦斯”(Clarence)号法式小帆供应船。
英王特意赠送了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暗示64门火炮的“狮子”号在英国强大的海军舰队里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