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86章)

第86章  安氏兄弟

说起这安禄山,倒也挺有意思。

703年,他出生于东北营州(今辽宁朝阳)。父亲是粟特人,姓康,母亲是突厥人,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

不知为何,阿史德氏婚后多年未能生育,便去祈祷轧荦山(突厥人尊轧荦山为战斗之神)。果然神明显灵,不久后,阿史德氏便怀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康轧荦山。

康轧荦山出生不久,父亲生病去世,母亲就带她回到了西域,跟着突厥人部族生活。

七岁那年,母亲带着他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从此,康轧荦山改名为安禄山。

大唐开元年间,随着西域道路的畅通,各民族日益融合,边境贸易十分发达。安禄山从小不爱读书,就喜欢往热闹的地方扎堆,几乎天天跑到互市看人家做生意,一待就是一整天。

渐渐的,他无师自通,竟精通突厥、鲜卑、粟特、匈奴、羯、氐、羌等六七种少数民族语言。加上他天生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年纪稍大些,就在互市当起了牙郎,替买方和卖方翻译语言,促成买卖,赚取佣金。只要他出马,买卖双方都很满意。久而久之,许多买卖人都喜欢找他做牙郎,他在西域互市渐渐小有名气。

除了擅长做生意,安禄山还擅长跳胡旋舞。

别看他人长得五大三粗,似乎一副笨重的样子,但跳起舞来倒是十分灵活。只要听到音乐,他就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全身变得动感十足,每一步都能恰到好处地踩在鼓点上,转圈时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巧的是,他有个堂兄,名叫安思顺,是安波注大将军的儿子,比他大8岁,擅弹琵琶。于是,安氏兄弟常常一个弹奏琵琶,一个跳胡旋舞,渐渐在突厥部落声名远扬。

723年春天,安思顺说想来繁华帝都长安开开眼界,从未来过长安的安禄山,自然也是十分向往,就一同前来。两人从西域长途跋涉,抵达长安时,已是六月末,没过几天就遇上了一年一度热闹无比的大慈恩寺集会。

安氏兄弟从小在西域长大,以为互市就是很热闹的集会了。及至来到大慈恩寺,才领教到了什么是人山人海,什么是摩肩接踵。看到路边有人三五成群地表演杂耍、剑器舞等,安思顺和安禄山一时技痒,便在街头一人弹奏《兰陵王入阵曲》,一人跳胡旋舞,不料却吸引来了大唐两位公主和一位长安县令。

安禄山虽不知道眼前这两位女子是大唐公主,也不知道眼前这位男子是长安县令,但向来善于察言观色的他,默默打量了几眼后,便在心思暗暗猜想,这位男子气度不凡,想来不是出自官宦世家,便是担任朝廷重臣,而能让他如此谦恭相待的两位女子,出生一定更是高贵,想来不是有品级的夫人,就是皇亲国戚也未可知?

于是,安禄山一脸憨笑地过来搭讪,为了借此机会套套近乎,就主动提出愿意再弹奏一曲给三位贵人欣赏,裴耀卿点头称许,正想询问两位公主意下如何时,玉真公主似乎若有所思,看了一眼在安禄山身后数丈之遥的安思顺,问道:“不知那位郎君能否弹奏一曲《郁轮袍》?”

“《郁轮袍》?”听到这个曲名,安禄山那双乌黑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了一圈,笑着回答:“方才弹琵琶的郎君是某兄弟,名叫安思顺。请三位贵人稍等片刻,某去问问便来。”

安禄山一溜烟跑到安思顺身边,只见安思顺略怔了怔,随即摇了摇头,就和安禄山一起向玉真公主这边走了过来。

安思顺比安禄山高出半头,身材更为挺拔,怀抱琵琶,向玉真公主等人揖了一礼,声如洪钟道:“某见过诸位贵人,方才某班门弄斧,还请贵人们多多指教。贵人方才提到的《郁轮袍》,某曾学过数月,声调哀切,令人动容。只可惜某生性愚钝,技艺不精,只怕须再下数年之功,方能弹出那份如泣如诉和悲切哀怨,否则怕是会污了贵人们的耳朵。”

安思顺这一番话,倒是句句恳切,让玉真公主一时难以反驳。她看了安思顺一眼,皱了皱眉,说:“哦?如此说来,在安郎君眼里,谁有这份功力弹好《郁轮袍》?”

“说来惭愧,某一直远在西域,难免孤陋寡闻。不过,某曾听说大唐太乐丞王摩诘王大人,弹得一手绝妙琵琶,尤其是弹奏《郁轮袍》,堪称天下一绝!某平生所愿,便是希望有机会聆听摩诘大人弹奏一曲《郁轮袍》,若能得偿所愿,便是某天大的福分了!”

“摩诘大人?果然弹得比你还好么?被你如此说来,某也想听听了。”安禄山睁圆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安思顺,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安思顺如此佩服另一个琵琶弹奏者。要知道,在整个突厥部落,论起弹奏琵琶的功力,如果安思顺说自己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第一了。

安思顺低头看了安禄山一眼,说:“四郎莫要说笑。”

看着这对胡人兄弟,站立一旁的裴耀卿忍不住颔首微笑道:“两位安郎君都是性情中人,某倒是和摩诘有过数面之缘,他日若有机缘,某或许可以帮安郎君实现平生所愿。”

听说裴耀卿认识王维,安禄山倒也无可无不可,安思顺却是顿时两眼发光,当即单膝跪地,向裴耀卿抱拳行礼道:“大人此话当真?某此生若有机缘听摩诘大人弹奏一曲,便是死也无憾了!”

和安思顺一样眼前一亮的,还有玉真公主。

她原以为,只有她一人心心念念惦记着王维,却不料从远在西域的胡人阿郎,到在长安担任要职的裴耀卿,都对王维仰慕有加。她心中一动,几天来的盘桓,终于有了主意。

她看了一眼安思顺手中的琵琶,语气平静却又透着期待地说:“方才安郎君弹奏《兰陵王入阵曲》,声音高亢清越,可见这把琵琶是难得的上品。我愿高价购买,不知安郎君可否玉成?”

“这……”安思顺颇感意外,刚想一口拒绝,却被一旁的安禄山抢先一步道:“这位贵人果然好眼力!这把琵琶倒确实是难得的上品。”

说着,他从安思顺怀中取过琵琶,指着琵琶上端镶嵌的一块美玉道:“贵人请看,这是产自昆仑山的和田羊脂玉,是玉中珍品。这般镶嵌美玉的琵琶,实在难得一见,相传只有当年昭君出塞时怀抱的琵琶,也是这样镶嵌美玉的……”

安禄山滔滔不绝地说着,霍国公主和玉真公主却各自陷入了沉思。

霍国公主想的是:“想当年,在远赴塞外的路上,王昭君去国怀乡,心中自然难免惆怅,却又无人诉说,只好在马背上弹奏起了琵琶。据说她弹奏的《出塞曲》,哀怨之至,就连天上飞过的大雁,听见这悲凉的琵琶声,也都纷纷掉落在了地上。唉,从古到今,女子的命运,几时真正自由过?”这样想着,就不觉幽幽地叹了口气。

玉真公主却是一阵欣喜。“镶嵌美玉的琵琶?这不正是暗合了'玉真’二字?当年我送暗含'持盈’二字的《道德经》给王维,如今送暗含'玉真’的琵琶给王维,不知他可懂得?”这样想着,她嘴角就情不自禁地浮起了一阵笑意,眼角眉梢,似乎也笼罩上了一层光辉。这让见惯了玉真公主平静淡定神色的霍国公主,心中倒是平添几分疑惑:“姊姊见过的奇珍异宝还少么?难不成这把琵琶有什么奇特之处?”

见玉真公主如此喜欢这把琵琶,裴耀卿怕安思顺不知眼前之人是公主,万一舍不得放手,岂不令公主尴尬?于是,他略一思忖,便从安禄山手中接过这把琵琶,和颜悦色道:“今日幸会两位安郎君,可见彼此有缘,不妨交个朋友。某姓裴,名耀卿,眼下是长安县的小小县令。两位在长安若有什么不便之处,可来裴某府上,裴某自会鼎力相助。方才那个约定,裴某也自会放在心上。只是,裴某还有个不情之请,想请安郎君忍痛割爱,裴某愿出重金酬谢……”

当裴耀卿说出“长安县令”四字时,安禄山已经听得有些呆了,当裴耀卿说出“愿出重金酬谢”时,原本想高价卖琵琶的安禄山,突然改了主意,连忙摆手笑道:“某和兄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今日得遇三位贵人,定是某祖上烧高香了。贵人既然喜欢这把琵琶,某和兄弟自然愿意相送,什么钱不钱的,不必了。”说着,安禄山拍了一下安思顺的肩,说:“大郎,你说是也不是?”

和安禄山不同,听裴耀卿说他是长安县令时,安思顺倒也没有太大意外,只是自然而然想到“难怪他会和摩诘大人相熟”,接着听到裴耀卿说“方才那个约定,裴某也自会放在心上”时,他倒是一阵感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直觉告诉他,裴大人是一言九鼎、说话算话之人。因此,哪怕只是为了感谢他这份心意,他也没有拒绝他的理由了。

于是,他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道:“裴明府言重了,既然裴明府和这位贵人喜欢,某自然愿意相赠。只是某还有个小小心愿,他日若有机会听摩诘大人弹奏《郁轮袍》,不知能否烦请大人美言几句,请摩诘大人为某指点一二,某就感激不尽了。”

“摩诘两年前已离开长安,如今在济州任职。裴某定当想方设法转告于他,早日助安郎君实现这一心愿。裴某替持盈法师谢过两位安郎君,至于这琵琶的价钱,自然是要给的……”

玉真公主笑盈盈地从裴耀卿手中接过琵琶,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她要以祝贺王维喜得爱女为名,将这把镶嵌美玉的琵琶送给王维……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凝碧池》王维 | 一首让王维死里逃生的诗

    凝碧池 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深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译文] 打仗使国家残破,百姓潦倒,文武百官什么时候再朝拜唐朝天子呢?宫殿空空如也,秋槐树的叶子飘进宫里,可安禄山 ...

  • 大唐伶人——王维

    开元年间的崇仁坊,从来没有少过书生.白衣粗布,手执卷书.他们或许是未来大唐的一颗新星.这其中,就有王维. 大唐文坛里,他是诗佛:大唐政客中,他是伶人. 王维成名早,这是整个公认的事实.九岁时,别的小朋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