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故事补考------《山海经》系列研究

“夸父逐日”为上古著名神话,事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此神话中之邓林,后人大多定为陕西、河南交界的古桃林寨,其依据在《山海经.中山六经》中:“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楠,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不过这条依据是靠不住的。

桃林寨之得名出自《尚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此处尚未明言桃林地望,至东晋郭璞注解《山海经》:“桃林今弘农湖县阌乡南谷中是也。饶野马、山羊、山牛也。”才把桃林与夸父联系起来,而后《水经注.卷四》:“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广圆三百仞。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确实敲定了夸父与桃林所在。我们现已知晓,《尚书·武成》为伪作古文尚书,其桃林之说就靠不住了,其来源可能也来自《山海经.中山六经》。 前人在山海经的研究中早已指出,“山经”和“海经”原并非一书,其所反映的时代及地理范围尽皆不同。“夸父逐日”故事在《大荒北经》中也有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仔细对比二者异同,大荒经中“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与“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所述不同之处无“渭”,也无“北”字,更无桃林。同一典故也在《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此节显然为综合二经合述,此处仍然未见邓林。

细审《海外北经》所增“渭”、“北”二字,其意在于主张夸父于陕西相联系,逐日之行为自南向北,此皆不合常理。《山海经》“海经”部分经中“渭”字只此一例,且经中各处皆无关联地望,颇疑此字为周人掺入。“夸父”传说即为巨人,或即经中“大人”,也即周时“长狄”,为周人同为姬姓,上古为同族。《大荒西经》有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即此证明,周人或以此把同族之故事属之于周人居地之陕西、河渭之间。神话之逐日,按日行常识,应当自东向西,此处却为“北饮大泽”?自河至泽的路线成为自南向北,显然为后人编造。经中大泽两见,一即此处所述大泽,《大荒北经》:“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二为《海内西经》之大泽:“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㕍门北。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高柳在代北。“大泽处于北方的概念或出自此处。前人不知海经依据原本拆分编造而成,皆以为经中为二大泽,一为百里,一为千里;一在海内, 一处海外。今日观之,显然不确,二地实为一处。此大泽又处于何处呢?

本人于《“殛鲧于羽山”地望之我见------《山海经》系列研究》一文中认为:“在昆仑之北域有大泽,为解羽之地,其间有羽陵,地在相繇氏之西邻。”此大泽正为上节讨论之大泽,其地所邻之相繇氏经中也为相柳,为共工之臣。此大泽应当在经中“钟山”之下,今日荥阳北的北邙山下。而黄河在海经所载上古时期应为山经河,其地在今日武涉、新乡北向;西周、春秋时期黄河或于长垣北过濮阳东北向入海,总而言之,河在泽北,自河入泽,“夸父逐日”应当为自北而南。至此,我们已经厘清了“夸父逐日”之大泽地望,逐日之路线,但对其死地尚无考察。经中所载其死地已过大河,未至大泽,其死地当位于其间,而名之为禺谷。 《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此处揭示了重要线索,此凶犁土丘或即夸父死地,同时也为蚩尤死地。而蚩尤死地据文献记载应为中冀、青丘,其地我们已论证过在今天荥阳东、郑州西,此地也被称为逐鹿之野。同时,“禺谷”通于“禹谷”,或与大禹在关,此处北邙山东段正为“禹攻共工氏国”所在。

本文经过详细讨论,可以作出以下结论:“夸父逐日”的故事发生地在今日河南,与陕西河渭无关,其死地也非桃林寨,而应在经中钟山东郊、共工之台,即今日荥阳北的北邙山东段。最后我们还有所提示:前期研究本人认为海外四经为春秋郑国人所编篡,本文也提供了一些支持。郑人本为周人后裔,其春秋时正据于荥阳,而其北部河间区域正是北狄频繁出没之地,其形势正与“夸父逐日”故事相同。“逐日”之说我意或为部落战争之事,即与应龙之战事,而应龙颇疑为晏龙,晏龙为帝俊后裔,而帝俊有妻羲和,生十日,或与此故事相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