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4-1995年解说
伯克希尔1994年和1995年的账面价值增长分别为14.3%,45%。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分别为1.3%,37.6%。自从巴菲特搞了可口可乐,吉列刀片,富国银行等几个大案子后,一直就没什么太大的动作。而伯克希尔实业和保险部门每年都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每过几年,这些现金就越来越多,让巴菲特每天发愁怎么把钱花出去。首先在投资方面,巴菲特花了将近14亿投资了美国运通,这又是巴菲特著名的投资经典案例。截至1995年底,伯克希尔投资部位市值已经达220亿美元之巨,而1985年这个数据只有12亿美元,这个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伯克希尔整体的发展速度。通看伯克希尔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65-1985时期,这是伯克希尔的发展早期,旗下实业公司主要有喜诗糖果,水牛城晚报等,股票投资主要是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保险主要是国民保险公司。这一时期的博客希尔还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司。1986-2000年时期,这段时期最出彩的就是股票投资,巴菲特绝大多数经典投资案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资本城,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等等,经典投资案例一个接着一个,而且都是大手笔,投资的公司也都是大型的优质蓝筹公司,这一系列亮眼的操作让伯克希尔从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变成一个大型公司,奠定了巴菲特在投资界和商界的超然地位。相比之下前面二十年只有华盛顿邮报和盖可保险两个比较出彩的投资案例,而且投资的也是中小型公司。股票投资就好像是在打仗,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精疲力竭,死伤无数。而你后方不稳,粮草辎重供应不上,兵员也不能及时补给,那这仗肯定打不赢。打仗不仅仅是打前线,更是打后方。对于伯克希尔来说,股票投资是前线作战,而保险和实业部门就是稳固的大后方,一直为前线作战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后勤保障。先来看看实业部门,从信中的帐列盈余表可以看出,目前实业部门依然是之前的那8圣徒为主(水牛城,喜诗,波仙珠宝,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等等),这些年新增的主要是鞋业公司(布朗鞋业,而且后来成为一个大败笔),另外1995年收购了一家家具店和一家钻石店。不过这些收购和股票投资那些大手笔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年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上大放异彩,但是在实业部门上几乎没什么举动,不过之前的8圣徒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每年还是能给巴菲特带来很多现金流。对于伯克希尔的大后方来说,实业部门只能算是小弟,真正的大哥是保险业务。1985年伯克希尔的浮存金只有3.9亿美金,而现在达到36亿美金。数字还不能说明保险业务的潜力,伯克希尔这几年发展的霹雳猫保险业务,已经初露锋芒,展现出超强的竞争力和想象空间,保险这个后方大哥展现出来的实力越来越强,让前线打仗的将士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一个劲的往前冲。当你觉得这样的大哥很给力,很靠谱的时候,激动的准备给跪的时候。大哥扔下手里的鸟枪,换成了大炮,淡定的对你说,带上这个去打仗吧。你直接感动的顶礼膜拜了,大哥太给力了。怎么回事?因为巴菲特全资收购了盖可保险,耗资23亿。伯克希尔可用的浮存金翻了一倍,到60亿美金以上了。保险部门的实力直接从鸟枪升级到大炮了。伯克希尔1976年趁着盖可经营出现问题,股价大幅大跌的时机开始买入盖可保险的股票,到1980年共持有盖可33%的股份,总成本4750万美元,买入时平均估值5倍左右。盖可保险为伯克希尔前期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早期伯克希尔最大的单笔投资,持股市值一度占到伯克希尔净值的三分之一,可见其重要性。随着盖可的不断回购股票,巴菲特持股占比越来越高,达到50%,持股市值达到23亿。最后巴菲特花23亿买下了剩下的50%的股份,百分百的拥有了盖可保险。盖可保险因其极致的低成本运营,拥有着极大的竞争力和护城河,客户每年都在增长,虽然现在盖克已经不是之前的小公司,一半的股份就已经价值23亿,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型保险公司,但其成长性依然非常好。盖可的加入,让伯克希尔的保险部门迅速壮大实力,后方更加稳固,粮草弹药更加充足,为以后的大规模作战打下了坚持的基础。最后我想用1994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中的一段原文来结束今天的解说,这段文字讲述的道理改变了我对宏观经济的看法,过于关注宏观经济的人,必将被宏观的浪潮所淹没,只有心系远方,而又能低头踏实做好当下的人才能永远立于潮头,顺势而为,成就事业。对于坊间一般投资人与商业人士相当迷信的政治与经济的预测,我们仍将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三十年来,没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到越战会持续扩大、工资与价格管制、两次的石油危机、总统的辞职下台以及苏联的解体、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是国库券殖利率在2.8%与17.4%之间巨幅波动。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对班哲明.葛拉罕的投资哲学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运用资金的态度,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在往后的三十年间,一定还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还能够像过去那样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长期而言,外在的意外对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