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青砖茶:万里茶道上的生命之茶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面粉、肉、茶,是蒙古牧民不可缺少的三种食品。北方高寒,多以肉食。“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青砖茶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动物脂肪的分解,而且可以补充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成为北方草原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生命之茶。
东西两口入草原
张家口是万里茶道上著名的“东口”,从这里经张库大道(张家口至库伦)的茶叶亦称为“东口茶”。清末民初,羊楼洞的三玉川、兴商、长裕川、义兴、聚兴顺、天顺长等晋商茶号生产二七、三六砖茶就是专销张家口的,所以这两款砖茶也称“东口茶”。
张家口作为内陆货物运销库伦的主要中转集散地,砖茶是销项最广的。就青砖茶在口外的价格,也按产地有所差异,其中羊楼洞出产的售价最高,羊楼司出产的次之,柏墩、聂市出产的又次之。1925 年 《本區:磚茶暢銷中之售價一覽》载:本部埠砖茶商自库伦蒙销路畅旺以来,口地外路商及库伦庄、京庄外馆等,皆有大宗之买进,茶商销项剧增,营业亦形转泰。兹将其各货售价,就访问者记载如下。(洞三六砖茶)每箱售价银十一两,(洞二七砖茶)每箱售价银十一两五,(司二七砖茶)每箱十两零五,(司三六砖茶)每箱十两,(次三六砖茶)每箱九两,(次二七砖茶)每箱九两三,(大红片砖茶)每箱七两。
张家口堡,也曾经是直隶和本地商贾的聚集地。清朝后期,张家口堡当时有100多家茶叶商号,其中买卖最最大的是大玉川、长盛川、长裕川、大昌川四大晋商茶号。而这四大茶号在赤壁羊楼洞也都有茶园和制茶工厂。草原天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条分隔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自然分界线,也是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汇区。就喝青砖茶而言,天路南面的人民把砖茶仅仅是当茶喝,而天路北边的蒙民却是将砖茶加入牛羊奶中一起煮,称之为奶茶。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为山西省诸长城关口。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湖北美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经杀虎口走进了异域他乡。多年后,满载着湖北赤壁青砖茶的驼队,也迈出杀虎口,一路向北。赤壁青砖茶与杀虎口的渊源颇深。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赤壁青砖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其中“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杀虎口为出关地,所以这两款砖茶被统称为“西口茶”。
晋商旅蒙最大商号大盛魁,从文化传承的延续而言,他的前世却在山西右玉的杀虎口,而他的今生,却传承在湖北赤壁市的赵李桥镇。湖北赤壁的“川”字砖茶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品牌,其由来与大盛魁是有关的。清代山西旅蒙最大商号“大盛魁”开办的“大玉川”茶庄(后改名三玉川),其总号设在山西祁县,在湖北赤壁羊楼洞亦办有分号。由大盛魁“三玉川”和渠家“长裕川”茶庄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压印有“川”字牌号标记,它在蒙古族牧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誉。所以长期以来,羊楼洞的二百多家茶庄,纷纷把“川”字标记作为压制茶砖的模具,同时也被看作是国产“洞庄”的标记,一直沿用至今。
曾经的蒙古货币
蒙古人到朋友家中作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会被认为是最上等的礼物。土默特地区的蒙古族婚礼习俗中,订婚要由男方家备置订婚礼,又叫“献彩礼”,砖茶通常是彩礼中首要物品。
砖茶传入蒙古地区,并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压倒群雄,迅速得宠于蒙古族牧民。正因为砖茶在蒙古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砖茶还一度代替蒙古的货币,在蒙古族聚居区通行百年之久。
蒙人以砖茶以代货币,除以皮毛直接易布米外,餘悉以砖茶定其值。例如每箱袋二十四块之茶砖,每砖重五斤半,即能代二元之货币。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内陆商人深入蒙古腹地经商,携茶、粮食、布匹及其他日杂用品纷至沓来,交易蒙古的各种物产。除用米、布直接易皮毛以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砖茶有“二四”、“二七”、“三九”之别。所谓“二四”者,即每箱可装二十四块砖茶,价值约三十三银元,每块砖茶重五斤半,价值一元二、三角。“三九”茶则每块约价值六角左右,当做一元币通行。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升,商人们深入更偏辟地区,便可以用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换一只羊或一头牛的事屡见不鲜。俄国有位蒙古学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1851-1920),他曾以日记形式写作了《蒙古及蒙古人》。其第一卷中,就记述了当时砖茶作为货币在蒙古地区流通的细节。比如:“汉人赴蒙经商,须在札尔古齐衙门领取经商执照,最高价格为六箱半砖茶,合近100个卢布”。住店、吃饭甚至嫖妓,也用砖茶付账。“库伦一间客房连饭费一昼夜付一块砖茶,合60—65银戈比”、“男人与女人到低等旅店开房,一般付半块砖茶(合30—35戈比)”。
库伦买卖城里各种日常用品也使用砖茶交易。“木材商每年出售木材价值三百到六百箱砖茶”、“一个南瓜,半块砖茶”、“一普特干草卖到二块砖茶”,“蒙古妇女夏天到森林里采浆果,她们将这些浆果装进小桶里出卖,大约八至十俄磅为半块砖茶(即三十二个半银戈比)。”
1946年 《边疆建设》[第1卷,第1期]《漫谈茶砖(冰洁撰)》记载:“外蒙无货币,用砖茶计值,纵极贫之家,不能一日无茶也。有文献记载:此间土人,向娼妓寻欢,均给以砖茶为代偿,盖此地犹在物物交换时代。砖茶无异于货币。”
青砖茶在归化城
归化城,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它在明代已为著名茶马市,直到民国时期此项贸易仍不稍衰。俄蒙各地住民最以嗜茶著称,归化城贸易状况可分砖茶和茶叶两项。砖茶,在湖北之蒲圻羊楼洞及羊楼司等处设厂制造,制成砖茶至销汉口,除就近售与英俄等商,转销外洋,外在张家口、归化城、包头、奉天等埠设立分庄从事推销。
按照《归化城之茶贸易》的描述,当时在归化城设庄者有下列十二家:兴隆茂、长盛川、元盛川、大德成、宝聚川、巨贞川、巨盛川、天恒川、三玉川、大德华、天顺长、义兴茶庄。此十二家之财东出资者有三家系榆次县人,其余九家皆系祁县人。此等茶庄概系趸卖批发,不零售亦不设铺面,仅于本地之货店中租赁房屋数间,以堆存砖茶,店员各约十余人。
归化城内茶庄的交易习惯也非常特别,“由货店介绍售予本地走外地之行家或行商及蒙古之行商货店者,设备多数之房屋以赁寓客商并代客介绍交易从中扣取佣钱为业者也(即南方各省之号栈),本地货店最大者有七家,茶庄多寓于南大街之通顺店内,此地走外路之行家多在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札、萨克图及新疆之故城子(奇台)等处设有分店或总店,自以多数之骆驼贩运内陆之货物(如砖茶、布匹杂货等),而往换取畜生、皮毛、甘草等货而归,规模甚大。至于行商则系能蒙语之汉人结一团体,以骆驼数头或数十头各载货物,行商蒙古各地换取皮毛、畜生,运回归地售出后再购进他种货物前往贩卖,此项行商资本例不甚多,蒙古人之行商亦复如此,携其畜生、皮毛来换取砖茶等货。蒙人来者,但多寓居本地之通事,行由通事代为买卖。而砖茶之买卖要需经过货店之介绍成交后,货店由买主一方面扣取佣金二分。”
茶商们出售青砖茶的货价以银两计付,“卖方以标期或对年付款为最多,卖现期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茶庄卖标期或对年期时例,以此期间之利息纳入货价中计算,其日利之多寡,一视对手之信用及交谊之如何并无一定。”
根据《中外经济周刊》民国14年10月的调查,归化城砖茶种类甚繁,而销行最多者为二四砖茶、三九砖茶、米砖茶三种。二四砖茶每箱二十四块,每箱售价十八两五钱,内蒙古人之行商者多购之。三九砖茶,每箱三十九块,每箱售价十七两五钱,外蒙销售最多,新疆次之。米砖茶每箱七十二块,每箱售价二十三两五钱,系由汉口兴商砖茶公司以机器压造而成,新疆伊犁一带缠回(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消费最多。其中三九砖茶销数最多,约占十分之七。
归化城地处草原高寒地区,交易时期也非常特殊。大致每年自旧历八月起,至翌年三月止。以九、十、十一、三月为最盛。旧历四月以后骆驼悉就蒙古草地放牧,直至八月秋凉时始来,故春夏季交易极少。民国十四年前后,青砖茶每年在归化城交易额约在四万箱上下,往外蒙者约占十分之七,往新疆者约占十分之三。运费每箱自汉口由铁路运至归化城,需银两三两三钱八分(江汉关出口税及京汉铁路鄂豫货捐在内),税捐各项茶砖轻重不等,除羊楼洞之茶厘及江汉关出口税、京汉铁路鄂货捐不计外,每箱经过张家口、丰镇至归化还需缴纳一定的税率:“三九砖茶,张家口茶捐二角四分,附加赈捐二分四厘;杀虎口丰镇正税二角五分,附加赈捐二分五厘;归化塞北关正税三角三分,附加赈捐三分三厘;合计九角零两分。二四砖茶与三九砖茶同率,惟在归化需另加厘金三分六厘三毫。”
当时归化城内经营青砖茶的茶商对铁路车辆之缺乏尤感困苦,货物堆积汉口、丰台等处无车装运及辗转,即便营得一二车辆运到归化,而市场上机会业已错过。据某位茶庄经理所谈:“该庄去年九月有拟运归化及张家口之茶砖共四十万箱,在汉口堆存迟至今年三月底始克运到此,茶若去年九月运到,至少可销八九成,今年三月到此只售去一两成,此中损失不小,且以运输拥挤之故,同行中竞争车辆须另出运动费若干始得达目的,又汉口天气湿润,砖茶堆积过久,每箱中霉坏若干块,买卖时例须管保回换,因此各茶庄损失不小。本年同行中已有五家未往汉口办货,云砖茶庄所感之困苦如此。走外此业殊难望其发达也。”
归化城地处北方要冲,是通往新疆与外蒙的交通中枢,也是西北贸易之总汇。由归化贩运新疆、外蒙之货,两湖产米心(米砖茶)以及二四砖茶、三九砖茶为大宗。货物往来均用骆驼载运,每年旧历九月至翌年三月,骆驼成队往来。而与外蒙古之贸易,经营者规模最大者首推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它们也是专走外蒙的三大商号。
草原新时代:传承与挑战
赤壁青砖茶在内蒙古历经数百年,风云变幻,几经沧桑。时至今日,赤壁青砖茶在内蒙古地区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内蒙古地区茶叶销售中仍然处于老大地位。目前还占有70%左右的份额。特别是在通辽市,还占有90%以上的份额。赤峰市红山区琪格奶食店,一个小店每年销售4吨赤壁青砖茶。当然这些主要取决于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系统对青砖茶储存销售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计划统制。赤壁青砖茶作为边销战略储存茶类,享受了供销系统有关定点储存补助。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系统的销售网络也辐射到了偏远的村一级。
草原大部分牧民仍然按照老传统,喜欢喝“川”字青砖茶。通过走访草原牧区,很多牧民虽然不认识汉字,但对青砖茶,仍然只认一摸三条杠的“川”字牌。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嘎查牧民达西,一家4口人,每年约消耗“川”字牌60块青砖茶。内蒙古地区大多数经销商经营赤壁青砖茶多年,最长的经营了30多年,他们对赤壁青砖茶有深厚感情。现在虽然因含氟问题有一些损失,有些几乎只能维持保本,但他们对赤壁青砖茶仍然抱有很大信心,认为赤壁青砖茶口碑好,市场潜力长期存在,一致表示要“感过去的恩,念多年的情,等未来的利。”城镇蒙民对青砖茶的消费也慢慢形成多样化。草原牧区的消费者对青砖茶仍然以传统形态为主,但城镇居民对青砖茶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赤峰市红山区蒙古族居民达古拉,一家3口人,每年消费赤壁市思庄茶业“裕泰川”巧克力形态袋装青砖茶约60袋(每袋1斤装),消费额900元。
当然,赤壁青砖茶要在内蒙古地区巩固和拓展销售市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国家对砖茶含氟标准的调整对青砖茶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的危机。数百年来,内蒙古地区牧民喝惯了传统青砖茶的口味,对现在新上市的低氟青砖茶口感暂不认同。加之低氟青砖茶原料成本较大,有些牧民对青砖茶因此涨价一时不能接受。通过降氟手段,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二是对赤壁青砖茶品牌及功效缺乏基本的宣传普及。以“川”字品牌为主的青砖茶,由于长期在内蒙古地区独特地位,基本放弃对自身品牌文化价值及其功效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其它茶类有了可趁之机。三是其它地方的类似黑茶见缝插针,不断抢占内蒙古市场,挤占赤壁青砖茶销售空间,抢走了25%左右的份额。
当前,赤壁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青砖茶边销力度。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不断加强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在内蒙古地区德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广告、展会、体验店、文化宣讲和品牌推介会等途径让广大消费者知晓青砖茶原产地和著名子品牌、了解历史文化渊源和主要功效。适应市场变化,加强新产品研发。研发生产一批便捷、时尚、低氟的青砖茶产品,让赤壁青砖茶成为内蒙古老百姓的放心茶、健康茶、口粮茶。
(资料来源:万里茶道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