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二)

第65条辨: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第65条辨解释:发了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跳动不宁,似奔豚将要发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我们前面学了桂枝甘草汤发汁以后,是在心下悸,桂枝和甘草如果再加上了茯苓和大枣就是更进一层了,汗透发的时候,把肠胃津液都发出去了,下焦的水又往上冲。结果就是“脐下悸”,奔豚的力量很强,都是水的问题。水在下焦的时候,要靠茯苓把水排出去,再靠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回去。所以第65条是桂枝汤吃太多了。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大部份是下焦有停饮的人,水气比较重停在下焦的人才会有。

64条和65条,这两条都是发汗以后,但是发汗的力量不一样。64条是麻黄汤发汗以后,胸阳没了,所以感觉到心下悸。65条是桂枝汤发汗发太多,肠胃的津液没了,水不够,肚脐的地方就开始跳,就准备发奔豚了。

第64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麻黄汤太过,把肺中的津液伤到,就会产生心下悸;而65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桂枝汤太过,把肠胃的津液伤到了,就会有脐下悸的现象。

伤寒论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发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悸动,可能会有奔豚的现象发生,这两个其实就是桂枝甘草汤是吃麻黄汤太过,发汗以后,由于病人身体本来就虚,津液来不及补,结果堵在了心下,造成了心下悸;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吃桂枝汤太过,发汗太多,准备要发奔豚,但是还没有发奔豚。所以,两者出现的动悸的位置不一样。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其实就是在桂枝甘草汤中多加了两味药,一味是茯苓,一味是大枣。茯苓在本草里是可以去烦,但是,大家对茯苓普遍的认知就是利水利尿,其实茯苓色白入肺,有滋润津液的功能,不但能利水,还能除烦,张仲景很喜欢用茯苓来除烦。

桂枝汤发汗太多,肠胃的津液没有,水不够,肚脐以下的这个地方开始跳动,就有可能引发奔豚,所谓奔豚,就是病人觉得有一股气从少腹往上冲到胸,直达咽喉。

中医有一个概念,就是在肚脐这个地方,以肚脐为中点,定出一个东南西北来,肚脐中间属脾,肚脐的上方属肾,肚脐的下方属心,肚脐的左边属肝,右边属肺(如上图),在肚皮上做八卦针灸的时候,也是这样划分的,只是把这个东南西北分出来以后,再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就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0)

相关推荐

  • 经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肚脐后动悸)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文]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掰)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 ...

  •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茯苓甘草汤 [原文]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 ...

  • 经方:桂枝甘草汤(阵发性心悸)

    桂枝甘草汤 [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 ...

  • 动悸

    [比较集锦] 1.动悸在肚脐以下时用茯苓:以上用桂枝. 2.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脐下悸):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心下悸):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肚脐后动悸):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

  • 最近天天喝甘澜水

    最近天天喝甘澜水,什么是甘澜水呢?先上张图,如下图. 甘澜水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灵枢·邪客>等.有气泡无数的水就是甘澜水,所以要取千里外的流水,扬之万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九)

    我们从28这个条辨来看,他有汗,有脉浮,医生以为是桂枝汤证,结果只开了桂枝汤来发表,病人喝了桂枝汤以后,喉咙里很干燥,还会出现呕吐,,烦燥不安说胡话,四肢冰冷,这外就是误治了,造成了阴阳两虚,这个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八)

    伤寒论第29条辨: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七)

    伤寒论第28条辨: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我们先对原文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之后,患者仍然头痛,项痛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五)

    伤寒论第27条辨: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一天发作两三次,并见心烦口渴,这个为表郁兼内热之症,如果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辨: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这个条辨就是说服了桂枝汤以后,大汗淋漓,脉象洪大,也就是说表症还在,还是用桂枝汤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