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老师只知道讲完新课后,按部就班地讲准备的题目,甚至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给学生进行机械训练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也没有很好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学科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质的飞跃,老师的业务水平也只停留在我会讲这道题,而不会去认真思考这道题的内涵及外延,永远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教了多年毕业班后,反思、类比,恍然大悟,原来学生惧怕的那些题,其实就来源于教材,源自基础。老师真的要重视研读教材,整体掌握、用好教材,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做一题,得一法,举一反三、反三归一,追求其通性通法,最优解法,做到有的放矢!
什么是母题呢?我个人认为母题应该是一类题型的根源,来源。而诸多的母题都是来源于学科教材(事例、原理、观点、知识内在结构与联系)。
教学回归教育本真!这应该是我们当下教师要做的。正如朱熹 《观书有感》中写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题不应是规则的演绎游戏
命题不易,命一道公认的好题实属不易!
一道好题,犹如一块璀璨的碧玉,折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辉;一种妙解,犹如一弯绚丽的彩虹,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演绎主义风格掩藏了数学家所做的努力,隐匿了数学家经历过的冒险。直觉、猜想、错误的开始都已抹去,碰到的困难都未宣布,繁琐的计算也不泄漏,公布出来的只是精心演绎的最终结果。数学,展示给我们的难道只有“冰冷的美丽”吗?!
教材和数学教师似乎一直是正确的化身。拿道题目,老师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而学生呢?一看就懵,一做就错。学生常常遐想:这样巧妙的构造是谁发现的?这么精彩的证明又是谁给出的呢?学生也时时反思:我怎么总是粗心大意?答案的解法我为什么就想不起来呢?
我想,教师在做题时如果能稍不留神地犯下几个错,这样的错误或许也是学生们容易犯的,这样你就能感同身受地和学生说,这样你就会读懂学生那因大意而丢分的叹息,这样你就会理解学生那因一次次错误而失落的眼神。
我想,教师何不与学生一起指点江山,还原一本真实的数学教材?教师何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抑或是心路历程贴出来与学生分享,还原一个真实的数学老师?让他们看清你的思维,即使是曲折的,甚至中间还夹杂着几个错误,这些都无关紧要,从错误中才能领悟出深刻的东西!
常此常往,我想,“冰冷的美丽”终会被学生和老师们所感动,慢慢地就融化为“火热的思考”了。
做到这些才叫会讲题!
变形目的是不让学生一下子看出来,隐去命题痕迹,否则显得过于直白,题目没有水平.
一在习题讲评时要做到:
1先做后讲:所有习题老师要先做完,看看是否有要去掉的题目、有错误的题目,然后再让学生去做,学生做完后再进行讲评。
2先批后讲:习题讲解,必须在教师认真批阅后,收集一些信息,选择错的多的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讲解的针对性。
3先纠正后讲:讲评前,把答案发给学生,让进行自我修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可以不用讲了,解决不了的,通过问题条让课代表反馈给课任教师。
4先讨论后讲:上课前的几分钟或者在讲题前,可以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讨论,或许能获得一些思路,在讲评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就简单一些。
二讲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重点,忌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
2讲关键,抓住制约、影响学生解不出该题来的思维堵点,认真分析。
3讲规律,力求讲一题,会一类;
4讲方法,讲完后教师要总结,遇到这类题该怎样处理,怎样破题等。
如何提高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不订正,或胡乱订正是困扰我们数学老师一件头疼的事。订正作业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来看,一方面作业的内容灵活、形式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审视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况,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广泛存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冶学生的“学习误差”的必要手段。如何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要从分析学生低效、无效订正观象及原因入手,探求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方法。
学生在订正时,不是先从自已原先做的过程中找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而是直接把原题当作“新题”再重新做一遍。有些学生在订正中只求快,不求对,拿到本子就匆匆订正,匆匆上交,往往一遍两遍订正不对,至少要到第三、第四遍才订正对。部分学生为完成订正的任务,就通过问同学答案或抄袭别人的作业等方式而进行订正。
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学生对作业订正的作用认识不够。学生在作业订正中的反思不够;许多学生在订正中只重视订正的结果,而轻视订正的过程,能够对订正作业主动进行反思、分析的学生很少。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生对于订正的态度也于老师本身对订正的关注程度相关。如果老师对作业订正查得紧、查得严,学生就订正得快,订正得认真。反之,老师对作业订正关注得少一些,部分学生也就订正得不认真或拖着不订正。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订正也视作一项“作业”,并树立“订正比作业,更重要”的思想。为了避免学生为了不订正而去抄作业等现象,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明白作业做错是非常正常的。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订正的作用,使学生在关注订正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并能想方设法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和改进。还要让学生明白如果对老师反馈下来的信息不及时处理,错误的信息在头脑里停留的时间较长,错误的知识就会对以后的学习有抑制作用,产生负迁移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学校、家庭、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监督,共同矫正学生作业订正中的不良习惯。如我班的个别同学开学初,作业经常不完成更不喜欢订正了,根据他们的情况,作为数学老师,首先,分析原因,在帮助他们树立订正的信心和决心。在利用课间进行个别辅导,并让他们讲讲对题目的理解以及解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对症指导。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就热情鼓励。当他们遇到难题时我会降低坡度,我还会经常与这些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这样的帮教,使他们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虽然这样的订正会花去老师很多的休息时间,但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作业订正无效的唯一途径。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老师重视了订正,学生才会重视。反之老师不重视订正学生当然也就不管对错,为了订正而订正,为了不订正而去抄作业。要让学生明确订正的真正作用,在关注订正结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去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只有学生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真正去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作业是对一天、一段时间学习的检测结果,错题是这段时间学习的漏洞所在,及时订正,及时反思,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好处。
在订正作业时只订正答案,而于不考虑中间过程是明显的“治标不治本”,根本达不到“标本兼治”的订正效果,对以后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订正并不是简单地把错改对的过程。只有学生把每一次的作业订正都当作对自已学习的检验和反思机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授之以法,引导学生科学地订正作业。也就是要引导学生,看到错,先要问个为什么?想想:自已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了?发现自已错误的原因后,再认真订正,边订正边提醒自已避免犯“老毛病”。还要引导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作错的题重新做,订正后,再看看、比比、想想现在这个答案与原来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正确?对于班级大部分同学的错,我会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在集体练一连,可能教师授课的问题。
总之,在订正过程中,一定要把“反思”贯穿在学生作业订正中,使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订正,在订正中提高。
反思性学习的模型,其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阶 段。
1、反省阶段
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一环节是反思的开端,其发生的前提是学生有反思的意识,能够自觉进入反思。
2、评判阶段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如方法是否恰当,答案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等。如果认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完善的,就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如果认为是不完善的,就进入察觉问题阶段。
3、察觉问题阶段
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内心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不适感受,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的情境。
4、界定问题阶段
此阶段学生广泛搜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对它们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假设。
5、确定对策阶段
通过分析,认识了问题的成因之后,学生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未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接收大量新的信息,不断挖掘新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产生更有效的概念和 策略方法。由于这时学生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有针对性的,是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实践验证阶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实践检验以上阶段所形成的概念和策略方法。这时,如果能够解释或解决当前的疑惑,说明检验成功,问题解决了,于是 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如果不能,或者在检验过程中遇到新的具体问题,从而,又进入反思的第一环节,开始新的循环。
7、总结提高阶段
学生通过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延拓等方法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以上七个阶段中,察觉问题阶段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反思集中体现在界定问题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七个阶段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阅读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