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苏醒,四方机厂旧遗址拆了

很久就听说原四方机厂旧遗址要进行商业开发,我还是认为不会这么快,毕竟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辉煌。

今日有幸探访了一下,踏入厂区后,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思想的记忆被打开。

这里是父亲一生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曾是我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始点。

这张照片里的路,走过无数次,有件趣事不得不提,小时候为了放学后,进入工厂找父亲洗澡,和我的发小,经常猫着腰,越过门卫的视线,跑进大门,迅速右转顺着这条路,进入原四方公园的地界,等门卫反应过来,我们已经消失了。

四方公园不得不说,看到这些,想必已经明白了,已经无法回到过去。70年代,海云庵广场还未改造前,这里是一片幽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湖边没有围栏,可以在水边捉小鱼,捉小蝌蚪,蜻蜓飞来飞去,不时点水,泛起涟漪,湖边的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小长廊下,藤萝条粗壮造型各异,还可以和发小在此荡秋千,远处的小山丘,有一个像日本庙的黑瓦蓝色小房子,背后还立着几尊高大的石佛(后来送入了青岛博物馆)悠闲的无人打扰。

(下面这张是网络提供的历史照片,我经历的看到的是已经在围墙内的四方公园)

这颗老树,我们曾经还在上边摇晃着压跷跷板。

远处的小房子就是以前的小庙,屋顶瓦片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

这些护栏和小桥是后期修的。

​这是机车车间,始建于1965年,新制造的火车头都是从这里开出来的

这条路是工厂的主路,到尽头应该有一座具有历史记载的洋楼,可惜被拆除了,现在把一些老法梧桐树,移栽到那里。​​我记得小洋楼是个砖和石头砌成的三层楼,绿色的大窗户,门手把都是铜制带波浪线条的。木制地板,走路上楼梯时总是咚咚响。

这里是技术科,设计科……的办公地,记得父亲总是趴在桌子上看图纸,小时候经常在各个办公室穿来穿去,有时父亲将裁下来的图纸边料给我做验草纸或包书皮。

下图左边是机车车间,右边是车体、压铆车间。两个车间之间都有铁轨,相互联通。

钢制梯子,是天车司机的通道,通常会有两台天车来回运作,两台天车可以吊起一台机车(火车头)。

​​​这是工厂的大食堂,打饭要买饭票,有一角,二角的。

这里应该是小洋楼的位置​,

现在它周边的车间都拆了,像铸铁翻沙车间,木配件车间,动力车间,客车1车间,物资处,钢结构车间,修车车间等等。好像保留了转向架车间,有点模糊。

​​​这个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架子,是物资科卸货天车的支架一半,另外一边应该是随厂房一并拆除了,下面应该有铁轨,从外面运进来的物资,直接开进来,在此卸货。

​​​这个老建筑,我记不清了,保留了,有待考证,靠近木花园(工厂发福利,每位职工可以领生火的木头劈柴的地方)。从木花园的大门口出去,穿过铁路桥洞子,就是海岸路,正对着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当年发动工人运动,四方机厂的革命工人发挥了作用。

这就是保留的转向架车间吗?感觉不像

​​​​对面已经盖起来的高楼住宅,是老国棉一、二厂,也未逃脱商业开发的命运。

下图对面是四方机厂的职工老宿舍南公司

还好这些铁轨保留下来,也算有点历史的印记

机车车间东门,制造好的火车头,都停在这里

拆除的管道汽缸

主要保留了机车系统车间的厂房,客车系统的车间几乎没有了。

这个三层楼,记得也是父亲曾经办公的地方,非标组,情报组,标准化组都在此。

父亲就是在这里有了点名气,绰号“陈国标”,他是青岛市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企业的标准化的创始人之一,当时没有电脑,制定的旧标准,都是由他手写起草备份。有时候,年轻的同事来查旧标准数据,父亲就会用笔一一写给他们,不用查,这些数据都记在他的脑子里,而且新旧标准对照。所以就有了“陈国标”的绰号。

这个井盖是1967年的​

上面高层是科技楼,下面是工厂党办、厂办、财务部等所在地。

这个井盖是1983年的

上面是站在厂内向外拍的,大门正对着嘉兴路和平安路。当年上下班时间,人来人往,密度太大,为了职工过马路的安全,在此修建了过街天桥,现如今用处不大了。和中山路国货公司前的过街天桥如出一辙。

这是商业开发的前景图宣传栏

未来开发包涵不同的功能,这些未拆厂房,可能是未来机车博物馆的所在地,但愿会好。

以上是我一点点的经历,记忆和感触,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们来补充。

希望未来的开发,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