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曲溪路篦 | 明添公祠
地处路篦村西北角的明添公祠,是当地不可移动文物抗日名将吴履逊将军家族故居建筑群的核心单元。该建筑群座东北朝西南,原设计是一个三壁连寨围,不过最终左侧配套部分没有完全建成。按资料所载建设时间顺序,明添公祠于民国十三年(1924)落成(另有资料称祠为1937年所兴建),是最早建设之单元;及后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建设的右侧四点金大夫第和后座下山虎并右侧护厝,另外还有左侧退一进而建的四点金;最后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建成的后荫城洋楼。整个建筑群的前方配套有大广场,原系一片草地与水塘,近年进行建设改做大阳埕及一座戏台。据统计,目前所见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有1.4万平方米,而建筑面积也达2640平方米。
明添公祠所在原貌(摄影:小苏)
明添公祠为大三间二进式兼抱印拜亭格局,屋顶为硬山式做法,其中前后四座金星造型的山墙硕大宽厚,很是特别。祠堂第一进之凹肚门楼内为全石构,当中大门额明添公祠四字系清末翰林太史吴道镕所题写,门额两侧有天官赐福、地官赐禄人物浮雕屏,外间额有燕翼贻谋题字。正面四幅壁肚系吴氏相关的书法,左右壁肚则为八骏全图及对联,壁裙是当时本土文化名人吴泽庵所画作之松竹与梅花之雕塑。大门前立有独立式不靠门柱的花岗岩质地石鼓一副,屋架为夔龙回字纹做法。
大夫第是四点金格局,其屋顶为红毛灰浇筑,梁架及花胚装饰部分也为同等质地筑造,是民国年间时尚时髦的做法。大夫第设凹肚门楼,门额三字,大概也是出自吴道镕之手?至于灰塑做法的壁肚四幅,则是主人家自题了。
据资料介绍,明添公祠是近代潮汕著名学者诗人吴履泰、抗日名将吴履逊兄弟几人为纪念父亲吴明添而建之祠堂,祠周建筑则是其家族聚居之府第。
吴履泰(1894-1953),字砥如,署无倦庐,揭阳曲溪路篦村人,是近代潮汕著名学者和诗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前身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早年师事吴道镕,曾应黄节、柳亚子之邀加入著名文艺社团南社。从政后历任临皋、开封、潮安等县县长和揭阳县参议。著有《无倦庐诗文》《无倦庐诗文续存》等,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为其题写书名。
吴履逊(1900-1974),又名铁生,字德圃,揭阳曲溪路篦村人,系吴履泰之三弟,早年就读于揭阳真理、汕头礐光中学,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再东渡日本求学,回国后逢九一八事件,毅然投军,入广东黄埔陆军速成学校第八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一期步科学习,抗战全面爆发后,转战各地,立下赫赫战功,1945年授陆军中将。吴履逊将军是抗日名将,在1932年初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其为十九路军156旅的炮兵营长,发令向吴淞炮台向来犯的日寇打出中国抗日第一炮,被誉为一二八炮手。1949年春,吴将军携家定居于香港,1974年病逝。现其故居被评为文保单位,其父明添公祠内也设有其生平展,挂牌抗日英雄吴履逊将军生平事迹展馆。
由于来访明添公祠时候,祠堂和大夫第都是大门紧闭,故而没能进到里头参观内景如何。然而从祠堂、大夫第、洋楼等各座单元建筑的外观和整体规划格局上看,当时吴氏族人的所持财力之殷实,及对文化之重视,是相当可观的。
摄影\文字:安静声音、张野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