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仅存的明代角楼,历经六百年风雨依然矗立。也是二环里拍火车的好去处 | 北京内城东南角楼
第205篇
【心尧爱北京】
北京真是个好地方。天气好的时候去公园拍,不好的时候去博物馆拍 ,半好不好的时候又可以在大街上随便拍拍。
总之,北京是一个永远不缺素材的城市。并且从小到大,以为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都藏着你未曾注意过的景致。
前一阵儿去看了大运河的广源闸、高粱桥、澄清上闸和玉河故道,想着有时间就把北京大运河流域周围都走走。
今天这趟,是大运河大通闸遗址,在建国门南。
大通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为控制水位落差而在沿线设置多处闸口,大通闸是其中之一。
可以看到运河水在这里与护城河交汇,后融为一体继续流淌。两河之间安放了阻拦树叶等杂质的防护带,以保证运河水的清澈。
大通闸是出元大都城向东的第一处闸口,初名“魏村闸”,当地老百姓俗称“头闸”。现今地理位置处于东城与朝阳的交汇处,也是元大都东南护城河的拐角处,为通惠河上重要的节点。
水闸在20世纪60年代修建地铁时拆除,闸口处改为暗河桥。据说残存的三件望水兽安放在后建的桥梁之上。今天并没有看到,兴许是我与它们擦肩而过了吧。
护城河西边,便是北京城内城的东南角楼了。它是国内仅存的一座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箭楼,现在连同城墙一起修建了明城墙遗址公园。
这块碑的阴面有侯仁之先生的题记,这里是明城墙遗址公园东段的起点。
现在的售票处和出入口,是过去修铁路时,为了让铁道北上挖出的洞口。票房对面为马道。
民国老地图和绘画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
上来城墙,视野变得开阔,东西两边都可远望,角楼就在东南方向。若是天蓝得更透彻些,可以看清远处更多的建筑。
角楼里现在有个城墙城门的小展览,不过在进门之前,别忽略了墙角里的八国联军刻字处。
两处遗迹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依稀可辨上面刻写的洋文字母。这是1900年沙俄、美国侵略者登城后刻下的罪证。
讽刺的是,在遗迹周围还有不少刻痕,都是后来游客们划上去的。八国联军刻下的是耻辱,游人们则凸显了自己的素质。
进入角楼,一层是图片展,记录了当年角楼周边腾退工作的场面以及角楼的历史。
站在这里仰望顶部,梁柱错综复杂,顿显角楼的高阔。两边有楼梯可以上到二层,就是刚刚说到的小展览。
展览用模型结合文字图片的形式,再搭配以少量的历史文物,展现了北京城内九外七16座城门的历史风貌。
正阳门。元时称丽正门,城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正统初改称正阳门,专供皇帝进出,亦称“龙门”。俗称前门。
崇文门。元时称文明门,取《周易》“文明以健”、“其德刚健而文明”之意。明正统初年重修,加瓮城、箭楼,改称崇文门。因城外建有“京师税务衙门”,故又称“税门”。
宣武门。明正统元年始建,元时顺承门。清时刑场在菜市口,宣武门为必经之路,故又称“刑门”。
朝阳门。元时齐化门,明初沿用。正统年间加筑瓮城、箭楼等。明清时,南来之漕粮经朝阳门进城入仓,故有“粮门”之称。
阜成门。元时平则门,明正统初年重修,加筑瓮城、箭楼等,并改名阜成门。城内所需煤炭皆于此门运入,故称“煤门”。
东直门。元时崇仁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后改称东直门。正统年间加筑瓮城、箭楼等。明清时京城建设用的木材,通过陆路、运河到达京城,储于东直门外。
西直门。元时和义门,明初沿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改称西直门。明正统年初大修,加筑瓮城、箭楼等。因皇城用水皆由玉泉山经此门运至大内,故又称“水门”。
德胜门与安定门。两门均位于北城垣,德胜门在元时健德门址南移,明洪武初年改今名。正统元年至四年加筑瓮城、箭楼等。军队御敌、征讨皆由德胜门出兵。
安定门在元时安贞门址南移,明洪武初年改今名。正统元年增筑瓮城、箭楼等。军队班师回朝由此门进城。
外城的七座城门也分别做了模型,还有老照片和简单的介绍。(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广安门和广渠门)
在内部观察角楼的结构,透过当年的箭窗看现在的高楼林立,车马喧嚣。
下图是一根当年的挑梁檩,在东南角楼发现,被八国联军打得弹痕累累。
彼时之战火,终换今日之静好。时常感慨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做自己喜欢的事,和爱的人一辈子不分离。
从角楼出来,在城墙上再徘徊一会儿。这里还陈列着过去的铺舍与旗杆石。
铺舍是明清两代城墙守军的执勤用房,旧时城墙的马面上常建有铺舍和储火药房。铺舍为硬山建筑,面阔三间,一明两暗,两侧设土炕供休息。现在看到的三间铺舍,是1988年参照史料复建的。
旗杆石是清朝守城军队用于固定旗杆的石板。清朝京城驻防由八旗分管,崇文门迤东直至东便门,由正蓝旗驻守。
继续向西,安放有一门铁炮。此炮于明崇祯十年(1638年)制造,炮身长225厘米,炮口直径10厘米,重约1.5吨。1963年发现于广安门火车站。
炮身上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辨。
换几个角度再看看东南角楼。在这儿没发现旧时刻着字的城砖,前一阵儿去遗址公园西段的时候倒是发现一块。
东三环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凝刻在背景中,古老的角楼独自矗立在城市的东南端,像是天际线之外的存在。
记得有位古建老师说,每当他站在景山眺望故宫的时候,都觉得老北京城的内在被破坏了。那些怪异的新式建筑一味地彰显个性,从此再没有中庸和谐、相伴相生、彼此呼应。
今天站在城墙上,亦有同感。
那便不如拍拍火车吧,火车的呼啸声和北京站的钟声可以暂时忘记烦恼。
试了红外相机的效果,很惊喜。和谐号白色的车身很适合出现在红外画面中,周围的绿树变成粉红色,像极了初春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