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思维:让一切关系历久弥新的秘密
一个经典的小故事:
传说有个人很好奇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便满足了他的愿望。首先带他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粥,却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哇哇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勺子足有一米长,他们虽然争先恐后盛粥往各自嘴里送,但因勺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
然后,他们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正好也在吃粥,却一个个红光满面。其实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长的勺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相同的食物,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环境,为何结果却如此不同呢?
那是因为他们拥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只为一己私利,而不去想着别人,那我们面对的将永远是“一锅看得见喝不着的粥”。
正如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谈到的人际交往六种模式,分别是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他告诉我们,从长远来看,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01富足的心态是双赢的前提
心理学上有一种“零和思维”。它倾向于把生活当做是一场非输即赢的争夺游戏。拥有零和思维的人会认为我们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就像一块披萨,别人吃得多了,你就吃得少了。双方的收益和损失加起来一定是零。
比如前段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每一次家庭聚会堪称一次“剑拔弩张”的比拼。为了让儿子获得老爷子南建龙的青睐,虎妈田雨岚施出各种招数。当南俪和女儿表演唱歌时,田雨岚干脆让儿子背圆周率,居然是小数点后两千位!对此,南俪的解读很精辟,这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匮乏感所致。
这样的人时时不忘与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等于自己的失败。纵使表面上虚情假意的赞许,内心却妒恨不已,唯独占有能够使他们肯定自己。
而拥有双赢思维的人却刚好相反,他们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他们拥有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因此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史蒂芬·柯维说,公众领域的成功不是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实现的理想。而这种成功是要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02充足的情感账户是双赢的基础
人们总是习惯把钱存进银行账户,以备不时之需。不知你是否意识到,在你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关系中也存在着若干个情感账户。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礼貌、诚实、理解、仁慈和信用,更是人与人相处的那份安全感。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充足的情感账户,才能让双赢模式成为可能。
《穷查理宝典》里的一个故事:查理.芒格想要收购一个合伙人的股份,于是他让那个合伙人出价,合伙人出13万美金。没想到芒格仔细做了市场调研以后,一本正经地说,不行,应该是23万才对,结果芒格就真的多付人家10万美金。那个合伙人表现吃惊和不解,但芒格却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对的,你很聪明,迟早你将会明白我是对的。”
表面上看,芒格少赚钱,是输了,可实际上给情感账户存入了信任,他赢得的是长期的关系。他尊重真实价值,取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而客户也获得了与价值相符的报酬,是真正的双赢,正是这种双赢思维,让查理芒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03共情力使双赢成为现实
正因为双赢是能被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验证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帮助更多人认识到,为双方谋福利会让自己得到更多。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但是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我喜欢香蕉,可是你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这时候共情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拥有共情力的人,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因此给出了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首先,从双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结语
乔治.埃里奥特说,当你培育自己的双赢心态的时候,你将发现一件美妙的事:人际关系变得更容易了。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我们要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拥有双赢思维,可以让一切关系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