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辛德勒的名单》有东方版……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之一,二战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印象,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二战,是一个创作宝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阵营之下,都有其可歌可颂的故事流传。一个犹太人,一个奥斯维辛,几十年来不断地被各种各样的题材的故事反复提及,这就是例证。而关于二战中受伤害的却不止是犹太人,东方战场上,深受荼毒的国人又岂止是少数。

国人不善表达,因此,大多数的国人将这种痛放在了心底,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将它拍了出来,让更多其他国家的人看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东方惨案,南京大屠杀时期的一个小插曲。而正是这个插曲,一个来自德国纳粹党的商人拉贝,拯救了几十万南京难民。本片就是大名鼎鼎的《拉贝日记》,一个记载着一些事情的二战电影。

评价《拉贝日记》本身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这不只是一部日记被展示出来的现实,更是一个身份极为复杂的人曾经做出来的与自己身份相悖的事情。《拉贝日记》的主人公,德国人拉贝,他是二战期间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负责人,然而在南京城破前几天,他接到了上级的调令,终于要回国了,拉贝很高兴,不过没多久,这种高兴的心情就一下子跌入了谷底。战争爆发了。

拉贝首先没有任何的考虑,他在乎的是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南京城的难民,不过很快,拉贝就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了组织国际安全区的负责人,他们这个安全区域内,可以保证不受到任何来自日本人的攻击,因此,拉贝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展开了拯救难民的工作。

随着工作的深入,惊心动魄的事情一再发生,好在拉贝最终顺利的度过了难关,直到南京大屠杀结束。在这期间,拉贝记录下了自己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后来就有了这本拉贝日记。

这是曾经被誉为东方辛德勒的人士,不过现在并没有人对于拉贝日记进行大书特书,原因也很简单,拉贝本人的身份让他曾经做过的事情蒙尘。同样的,二战后,《安妮日记》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流行,且让人们永远的记住了犹太人被德国人残害的事实,然而《拉贝日记》具有着同样的记录意义,但是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拉贝的身份。

拉贝作为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还拥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纳粹党员。而且还是纳粹党在南京的代理人。这样的身份,注定了拉贝本人即使做出来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即使拯救的难民前无古人,他终究是会被人们遗忘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胜利后,拉贝被同盟国审判了。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觉得拉贝曾经做过的事情是一个光辉的事情,甚至没有人觉得拉贝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是一件足以标榜的荣耀。一切源于他的身份。

《拉贝日记》这部影片实际上两头都不讨好,一方面国人对于这样的事实有一种非常期待的感觉,人们都觉得拉贝本人的事迹,完全可以拍成像是《辛德勒的名单》一样的伟大的作品,然而这部影片却由于创作者的能力而显得太过于平淡。

另一方面,因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的缘故,他本身应该得到的尊崇却没有完全的拥有,这就使得原本很伟大的事迹,实际上宣传却是很乏力。《拉贝日记》本身应该具备《安妮日记》同等的影响力,甚至能更高,然而实际上,国际社会却并不愿意承认一个纳粹党人是拯救者,更不愿意认为东方战场上同样发生过骇人听闻的事情。

就这样还不算,部分观众依旧是认为《拉贝日记》这部影片主旋律感觉太过于明显,并没有站在客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拉贝本人的行为。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本片中的外国人全部脸谱化,且存在刻意的拔高,这同样是本片不讨喜的原因。

然而不论现实如何,拉贝本人的行为是值得大家铭记的,不论拉贝曾经是什么身份,也不论他得不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拉贝本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做的事情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在心。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砍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脑袋之上,至少还有一些人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奔走过。铭记或许并不能改变历史,但是能让我们记住那些曾经为我们奋战过的人。哪怕本片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不算是一部好作品,但是另一层面拉贝做了一些事情,日本人记不住的,德国人拉贝帮他们记录了,这就够了。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