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效提升文笔,读这三本书少走很多弯路:大作家深入浅出谈写作
先分析一个场景:
一个男生在街上看到一个人把狗咬了,连忙跑回家。
气喘吁吁地告诉他妈妈:“不好了!妈妈,街上有个人把狗咬了!”
他妈妈一听,眼睛瞪得灯笼一样大:“什么?只听说过狗咬人,没听说过人咬狗的。怪了!”
咱先别盯住人咬狗这事不放。
重点是小男孩的表达过程,可以分三步:
(1)看到街上人咬狗
(2)在脑海里形成印象和初步认识,知道这是人咬狗
(3)回到家,通过口头语言向妈妈表达“人咬狗”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写作过程的缩影。
一位旅游博主(作者)五一去台湾三日游,回来写了一篇《舌尖上的台湾》,然后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比较一下,是不是也有3个环节:
(1)台湾三日游——观察、体会、认识台湾(重点是美食)
(2)发现美食很有特色——形成关于台湾美食的印象和认知
(3)写成《舌尖上的台湾》——书面表达,输出文章
这3个环节,对于不同领域的作者,大致都是相似的。
如果你是收集互联网信息,然后写作呢?
也一样。只是你的感知和认识对象是网络信息。
咱们的重要结论来了:
正是这3个环节的能力不同,最终造成文章的表现力不同,文笔各异。
所以,要提升文笔,就要从3个环节下下功夫。
如果要借助看书学习提升文笔,是不是也要围绕这3个环节呢?
不得不承认,能帮助提升文笔的书多如牛毛。
各种文章都在推荐,有的推荐文笔优美的大家名作,有的介绍了写作方法技巧指导书,还有的阐述各种各样的写作案例。
如满天繁星,令人目眩。
该如何选?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初学者一脸迷茫。
万一选得不对,浪费钱财,也白费了投入的看书时间。
其实要搞清楚如何选书,前提是对应上文提到的3个环节,弄明白提升文笔的3个前提条件,而后作出有针对性地选择。
1.观察和认识能力
这是提高文笔最底层的能力。
美国知名作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曾经要求他反复上街观察马车的变化——从早到晚,表情、行色、姿态随着时间推移,有哪些不一样。
这其实就是训练莫泊桑的观察和认识能力,附带也有想象力。
经过长期训练,莫泊桑终于具有了洞察人间事物的“火眼金睛”,写出了名著《羊脂球》。
如何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方法很多。如果要推荐书籍,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是我首先想到的。
笛卡尔是欧陆“理性主义”的先驱。关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最著名的就是他那句“我思故我在 ”。
动笔写作,是把我们对自我、社会、人生、世界的各种感受、体悟、看法、思考、想象等用语言文字表述清楚。
所以,我觉得认识不到位的作者,也没有办法把文章写好。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之首,最重要的不是文笔,而是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认识,从贾王史薛的兴衰中窥见了一般性的规律,也就是必然灭亡的趋势。
当然,红楼梦对人生社会的揭示还不止于此。
足以看出,要写出上乘之作,需要有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同理,一般的作者写一般的文章,也离不开足够的认识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见微知著,是我们写作者终身修炼的功夫。
2.构思能力
好文笔无法离开内容孤立存在。
好看的皮囊离开了有趣的灵魂,就会成为昙花一现的瞬间。
好文笔也得借助强大的构思能力才能熠熠生辉。
什么叫构思,简言之,就是作者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和最佳表现方式。
比如,除了考虑我写这篇文章为了表达什么,还要考虑是否采用设置悬念、前后照应、主次相衬、先抑后扬,以及在文章什么位置采用等等一系列问题。
村上春树代表作《挪威的森林》,采用直子(渡边的第一个恋人)与绿子的对比,来构成男主渡边的苦闷彷徨。
直子内向,绿子活泼,好比是水与火的对立,但都很有吸引力,从而让男主陷入两难。
这样的结构方式,有力地表现出了人生困惑、迷茫的主题。
聪明的读者一看就明白了,构思是个系统工程,也就意味着不能一朝一夕练成成神功。
如果要阅读相关书籍,大家不妨看看老舍先生的《谈写作》。
本书不仅谈论了文章主题和材料安排,还谈到如何学习语言,以及自己如何写作小说,创作《骆驼样子》的。
对初学者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3.语言表达能力
说到文笔,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很容易想到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修辞运用,句子美化,一定有不少作者整天为这些而苦恼。
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笔变优美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文采斐然?我的表达能不能像大作家一样行云流水?
语言表达力的提高,也是长期积累、锻炼的结果。好了,不卖关子,直接上菜。我推荐:
朱光潜《谈写作》,根据他的《谈文学》重新编辑而成,删去了部分文章,以适合中学生阅读。
朱光潜先生以深厚的学术涵养讲解写作艺术,文章深入浅出,语言平易近人,为你娓娓道来。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的文学启蒙读本。
书中谈到散文的声音节奏、咬文嚼字、情与辞等很多与语言表达相关的重点内容,为我们打开一个耳目一新的世界。
感谢自己耐心看完本文。最后,我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看得真切,想得明白,写得清楚,这就是好文笔的必备基本功。
愿你世事洞明,文章锦绣。
猜你想看:
自媒体新人,
从这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