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太极拳没有弓步马步仆步,都是没有做到“主宰于腰”惹的祸
能主宰于腰,则以腰为轴,手脚为轮,两脚如蹬自行车一般滚滚向前,劲力如流水不断,还怎么会出现弓步马步仆步这些个死板的步法造型呢?
孙禄堂说,胳膊、腿要如藤条,不要有死弯子。这才是内劲灌注其间,内劲劲路打通以后,就会全身如藤条了,极柔软又极坚刚
孙禄堂说,胳膊腿要如藤子棍,不要有死弯子,这个比喻很精彩。藤条是极柔韧,内劲灌注其间才会没有死弯子。有死弯子则内劲就散了、断了,弓步马步仆步就是如此,所以孙禄堂的太极拳中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弓步马步仆步的形象,的确是太极拳的嫡脉真传。
凡是做出弓步马步仆步,都是“形散”,失却了腰劲的控制,内劲也就断了,失去周身一家的内劲连络了
凡是做出弓步马步仆步的动作,都是失去了腰劲的驱动力,是形散了,内劲断了,丢掉了“腰为轴,手脚为轮”的内劲连络驱动的联动系统,失去了周身一家的内劲连系,散乱僵硬,沦落到外家拳的低级运动。
内劲如钢丝缠绕,运行内劲者,必然不会出现弓步马步仆步这种浅薄的架式
内劲如钢丝缠绕,故曰缠丝劲。天地之间的所有的缠绕的形势、能量、力量,哪有死折、死弯子的形状的?
大江大河的曲折回环,藤蔓植物的攀爬缠绕,高速行驶的汽车、高铁,例证举不胜举。
太极拳的内劲是天然地走圆划弧,怎么能出现弓步马步仆步这样的僵直、停顿的外形架式呢?
太极拳的单重,始终处于单脚着地的状态,怎么会有弓步马步仆步呢?双脚着地的“双重”才会有,拳谱也是只言进退顾盼定五行步
太极拳是单重的拳,始终要处于单脚着地的状态,两脚的虚实清清楚楚,重心要放在一条腿上,又怎么会出现弓步马步仆步这些两脚虚实不清不楚的步法呢?
《太极拳谱》言,步分五行,进退顾盼定,脚与腰间的内劲贯通,只要自然步就好,打拳如走路嘛,为什么要摆出弓步马步仆步这些个造型呢?是为了表演吸睛吗?是跟京剧的武生演戏学来的吗?
如果说,太极拳是没有弓步马步仆步的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从民国以来的太极拳大师、宗师们,有几个还能经得起考验呢?大考来了!
民国以前的太极拳资料有限,大概只有一部李亦畬的《太极拳谱》老三本。
民国以后,开始出现太极拳的书籍,开始普及太极拳。
现今的太极拳,都是以民国的太极拳为源头的,杨式、吴式、郝传武式、孙氏四大家都是起源在民国时期。
郝传武式与孙氏太极拳,没有明显的弓步马步仆步,以内劲为主,学者不多,似有难度。
杨式、吴式则大弓大马大仆步,外形架势酷拽拉风,容易模仿,习者大都走入此途,正好应验了古人的预言,“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
所以,现今的太极拳,学习的人天天在增加,而太极拳的精义在一天天的消没、变异。
真正太极拳没有弓步马步仆步,都是因为没有内劲、没有主宰于腰才出现了形散僵硬的大弓步马步仆步,善学者宜当深思之、深戒之。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头条首发 2021/04/28 星期三